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湖北宜昌西陵區學院街道:社區青年匯 打造青少年服務平台

2016年01月26日11: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街道城市社區、湖北宜昌、青年社區組織工作、把握青年需要、宜昌市首家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學院社區青年匯

為進一步強化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實效性,發揮社區這一聯系青年的終端載體的作用,切實服務青少年學習、娛樂、健康、創業等多元化、差異化發展需求,西陵區共青團擬在學院街辦試點,依托學院街辦及所轄18個社區的青少年活動場所、轄區公共文化活動設施、社區周邊廣場、學校等場地資源,組建了由“團干部+青年社工+網格員+青年志願者”組建的骨干工作團隊,通過政府投入和社會募集資金等方式,建立全市首家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學院社區青年匯。

一、 源起

為突出學院社區青年匯的樞紐功能,立足建設服務型團組織,強化屬地化原則,打破行業、層級、所有制界限,實現區域內團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陣地共用、工作聯動,在城市街道形成網格化管理、陣地化服務、社會化運作、功能化發展的區域整體性工作格局,切實提高城市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學院社區青年匯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推動區域組織共建。堅持黨建帶團建,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組建以街道團工委為核心的青年區域共建委員會。建設街道社區“流動團員聯絡站”,探索流動團員及在未成立團組織單位工作團員的管理創新。

(二)凝聚青年社會組織。發揮街道團工委的樞紐作用,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引導工作,使之成為團組織延伸手臂、增強活力的重要依托。積極摸清底數,掌握區域內各類青年社會組織的基本情況,特別是加強與其骨干成員的溝通聯系。

(三)加強工作力量配備。鞏固街道團工委班子專兼職團干部的組織格局,每年組織集中培訓,為區域化團建提供穩定的核心骨干隊伍。同時,積極探索推薦將青少年社工納入“青年崗位能手”評選表彰等制度性安排。

(四)積極拓展青年陣地。依托街道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建成,以及採取共建、挂牌等方式建設各類小型青年活動陣地,推動共青團工作在青少年身邊實現有形化、陣地化。

(五)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一是實行報到制度。街道團工委要主動與轄區內各單位聯系,爭取更多優質資源加入共建委員會,加強轄區的各類資源進一步向街道延伸、開放。二是實行共建委員會席位制。街道共建委員會成員原則上必須包括青年志願活動負責人、青年文明號單位、青少年維權崗負責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學校團組織負責人、各類社會團體負責人等,提高各方面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發揮街道團工委的主體作用。街道團工委要主動與區域內各類團組織和青年組織聯絡,吸引青年能人、青年創業者、社會組織負責人以及熱心社會事務的青年加入到共建委員會中來。

(六)形成區域工作品牌。圍繞青年學習成才、就業創業、婚戀交友、社會融入等需求整合服務資源、設計活動項目,打造學院社區青年匯十大特色服務。構建區域化工作平台,使七彩小屋、愛心小課桌、希望家園等品牌項目在區域內實現落地和對接,建立開放性的服務項目體系。

(七)完善工作協同機制。明確共建委員會成員單位和區域各類團組織在區域化團建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建立區域化的議事協商、資源整合、人才培養、活動共聯、信息共享機制。

二、 做法

自社區青年匯運行以來,我們結合學院街道轄區青少年實際,精心策劃了五大類活動:

(一)開展志願服務,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拓展志願服務隊伍,建立18個社區志願服務站,組建16個專業志願服務隊,長期活躍的志願者達到3000人。社區青年匯組織志願者長期開展免費打氣、提供急救藥品,義務介紹周邊旅游景點、提供信息查詢,幫助訂閱報刊雜志、訂餐等服務,積極倡導綠色出游,目前累計服務5000余人次。

(二)組織技能培訓,服務青年創業就業 

舉辦技能培訓班5期,為轄區待業青年開展公文寫作、電腦知識、攝影技巧、禮儀知識培訓。舉辦行業技能大賽3次,讓轄區的行家裡手爭相涌現。邀請青年企業家對創業青年進行面對面專題講座。

(三)組織青年聯誼,搭建青年溝通橋梁 

組建學院青年匯——青少年文體活動藝術團,參加社區鄰裡節的文藝演出10余場。青年匯還根據青年的需求,購進乒乓球、羽毛球、跳繩、象棋、籃球、足球等文體用品,舉辦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聯誼對抗賽,以賽事為載體,加強了不同社會團體、不同青年群體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四)開展特色活動,豐富青少年業余生活 

依托學院街道及18個社區青年活動室,組織放學后無人照顧的青少年集中學習,開展課業輔導和文體活動,創建了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愛心小課桌。拓展已有的專業化平台——七彩小屋的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並轉型為社區青年匯的一部分。目前,共舉辦“我讀書、我快樂、我奉獻”讀書交流會、“中國夢.我的夢”演講比賽、“快樂假期,爭當文明小使者”等活動20余項,參與青少年達800余人,使青年匯真正成為了社區青少年業余時間的快樂港灣。

(五)關愛流動青年,擴大團組織覆蓋面 

針對轄區內青年流動人口較多的現狀,建立了5個商務樓宇青年服務站。通過商務樓宇青年服務站收集流動青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活動載體。

通過開展五大活動,發揮了樞紐型組織作用,凝聚和培育青少年社會組織,實現青年群體的自我服務和管理。

三、 成效

突出學院社區青年匯的樞紐功能,立足建設服務型團組織,強化屬地化原則,打破行業、層級、所有制界限,實現區域內團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陣地共用、工作聯動,在城市街道形成網格化管理、陣地化服務、社會化運作、功能化發展的區域整體性工作格局,切實提高城市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

四、 創新啟示

下一步,社區青年匯將按照“匯聚青少年社團組織、匯聚青少年群體、匯聚青少年活動、匯聚公益服務、匯聚青少年信息、匯聚青少年力量”的目標,大力推進區域團建共建,以區域黨建帶動區域團建,網絡140家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組建街道團建共建委員會。整合轄區資源,重點開展十個方面的活動。

(1)開展“學院青年創業行動”。 設立“青年創業咨詢台”,組建技能學習小組,定期舉辦創業就業政策咨詢和培訓講座。

(2)組建學院青年藝術團。整合社區原有京劇藝術團、黃楊藝術學校、網格藝術團等文藝資源,招募一批青年歌唱、舞蹈、樂器表演等青年愛好者,組建學院青年藝術團。

(3)建立學院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扶持社區文聯、學院青年文明護衛隊等青年社會組織成長壯大。

(4)開設“學院青年論壇”。結合時事熱點和青年關注的話題,確定主題,定期組織轄區青年代表參加“學院青年論壇”。並依托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實時在線討論。

(5)建好“西陵區悅讀書社”。立足街道實際,擴展書社外延,依托“墨池書苑”、“爾雅詩社”、街道社區文聯。定期推薦書目和開展圖書鑒賞會、對詩大會等活動。倡導青年全員參與讀書活動,鼓勵轄區青年多讀書、讀好書。

(6)舉行“學院好青年”巡講。從轄區青年中挖掘一批先進典型,授予“學院好青年”稱號,並組織青年宣講團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巡講。

(7)開設“心理咨詢室”和“法律講堂”。為轄區青少年及家長提供法律和心理咨詢服務。

(8)開展“我要做紅螞蟻志願者”行動。動員轄區青少年加入志願者隊伍,建立志願者台賬,開展志願服務理念與技巧培訓,指導青少年志願者隨時隨地開展志願服務。

(9)建設城市社區“希望家園”。探索將“希望家園”項目融入社區(村)各項日常工作之中,通過設置日常關愛和暑期集中行動兩大模塊,有針對性地策劃主題活動,確保課內、課外無縫對接。

(10)舉辦“幸福在學院”系列活動。聯合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流動青年開展青年聯誼、交友、百家宴等活動。倡導“健康學院行”。定期舉辦機關、企業青年開展體育聯誼賽,身體力行,倡導文明出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