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高職、江蘇省常州市、團組織建設、創新活動載體、打造組織品牌、特色團支部、活躍基層團組織
一、 背景與起因
在江蘇常州有個雷鋒科技服務站,站長尤輝是江蘇省道德模范、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他帶領數名志願者利用所學的電腦維修技術,為居民免費提供服務11年,並嚴格遵守“不收一分錢、不吃一頓飯、不拿一次禮”,廣受居民好評,但是目前這支志願服務隊存在著“服務人員少,服務對象廣”問題,人手嚴重不足。一方面,當地居民十分需要這樣一支隊伍,另一方面,服務人員又要到哪裡去招募?這個問題困擾著站長尤輝。秦宜智同志在全國高校共青團工作研討班上的講話中特別指出團工作在“眼睛向下”的同時,還要“眼睛向外”,要將社會資源引入團的工作體系。在了解這一情況之后,江蘇理工學院計算機學院團委主動與其對接,為其輸送服務人員,解決其燃眉之急。同時,江蘇理工學院在“我的青春我的團”特色團支部創建工作中,成立了“尤輝雷鋒團支部”,大學生能夠學有所用,也為服務人員的招募建立了長效機制。“尤輝雷鋒團支部”的建立,不僅有效引導了青年學子用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激勵大學生在志願服務中勵志成長還成功借助社會資源活躍了基層團組織,實現了高校學生團支部與地方團隊的無縫對接,成為了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切入點,而這只是江蘇理工學院創建特色團支部的一個縮影。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要深化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開展各類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氣。把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做到基層、做到社區、做進家庭”。今年的2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又發布了《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意見指出,“鼓勵在校學生人人參加志願服務,可將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折算成社會實踐學分”。這表明了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的價值和意義已經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在校生的廣泛參與也更好地體現了共青團實踐育人的組織優勢。結合團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求與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江蘇理工學院在制定“志願服務品牌菜單”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把鞏固傳統組織和創新新型組織結合起來,創新團建模式,開展了特色團支部創建活動,依托基層團組織將志願服務、社會實踐工作更好地傳承與延續。
二、做法與經過
眼睛向外,鞏固傳統
按照學科劃分院系、按照學制區分年級的基本制度和組織架構沒有根本變化,學生基本集體單元依然是班級,傳統的班級團支部仍是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的有效陣地。江蘇理工學院通過開展社會動員、借助社會資源,作為激發和提升組織內部活力的有效手段,通過與社會資源的互動和互補,不斷增強傳統基層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13年4月,江蘇理工學院攜手常州市天寧團區委開展了“聚力微網格,傳遞正能量”萬民青少年志願者進社區活動,經過學校層層選拔,選聘了12名優秀團干部挂職天寧區6個街道,擔任團工委編制外副書記; 選取了32個優秀團支部對接各社區、各村,其團支書分別挂職任相應社區、村的團支部編制外副書記。天寧團區委分別下發了關於挂職通知的團常天委〔2013〕12、13號文。此項活動,把志願服務與傳統班級團支部緊密挂鉤,為特色團支部的創建做好了鋪墊。
品牌孵化,創新團建
2013年10月,江蘇理工學院下發了《關於開展我校大學生志願服務“七彩絲帶”行動的通知》。根據志願服務的類別,結合我校共青團工作實際,確定了我校大學生志願服務“七彩絲帶”行動。生態環保綠絲帶:主要涵蓋生態環保、綠色生活、節約資源(水資源、電、能源等)環保宣傳、環保調研、環保公益等行動﹔活力青春橙絲帶:主要涵蓋文化傳承與創新、主流文化引領與宣傳、重要活動、賽事志願服務等行動﹔文明修身黃絲帶:主要涵蓋交通文明、城市文明、社會文明、道德修養、行為文明等方面的行動﹔關愛助困藍絲帶:關愛孤寡老人和小孩、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兒童、教育幫扶等方面行動﹔實踐成長紫絲帶:重點涉及社會工作、挂職鍛煉、學習拓展等方面的行動﹔健康公益紅絲帶:重點涉及健康、公益等領域的行動﹔美麗佳人粉絲帶:關注女生健康和權益等方面的行動。二級學院團委上報相應志願服務活動,形成了全校30個志願服務品牌菜單。品牌菜單的確定為多途徑建團做好了鋪墊。
創建特色支部,活躍基層團組織,擴大有效覆蓋面
2014年4月,江蘇理工學院下發了《關於“我的青春我的團”首批特色團支部創建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二級學院團委廣泛尋找一批具有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社會各界杰出代表,如歷史名人華羅庚、瞿秋白等,感動中國名人張麗莉、方俊明等,常州杰出青年戚春建、金花等……,結合學院、專業和時代特點創建一批以杰出代表姓名命名的“有目標,有特色,善學習,能創造”的基層團支部。同時,要求各二級學院團委兼顧社團建團、學生會建團等方式,積極指導各基層團組織按照特色團支部創建要求,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品牌特色,確定團支部建設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和校友資源,與相關單位或青年典型達成共建協議,擬定特色團支部創建方案並積極申報。2014年5月底,江蘇理工學院團委下發了團〔2014〕19號文,《關於確定我校“我的青春我的團”首批特色團支部創建單位的通知》確定“周佼團支部”等73個基層團支部為“我的青春我的團”首批特色團支部創建單位,創建有效期為2014—2015年。通過“特色建設、活力提升、品牌鞏固”三個階段努力,推動基層團組織完善載體,打造特色,促進基層團組織全面活躍,不斷增強團組織對青年的影響力、黨對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對黨的向心力,引導更廣大的團員青年投身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中。
三、成效與反響
成效
(1)充分挖掘各種資源來創建特色團支部,通過多途徑建團,擴大了團組織的有效覆蓋面。
第一批73個特色團支部有以具有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代表命名的李公仆團支部、張麗莉團支部﹔以杰出校友、優秀教師代表命名的梁秀芬、朱曉賀團支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命名的誠信友善團支部等,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以計算機工程學院學生會組織部為創建單位,成立了尤輝雷鋒團支部﹔以瞿秋白紀念館志願講解員為創建單位成立了瞿秋白團支部﹔以藍天綠地環保協會為創建單位成立了卡遜團支部。
(2)有效運用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領學生,增強了團支部的吸引力。
基層個別團支部活動內容、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還有些團支部視野不寬,創新不夠,其功能僅限於發展團員、收繳團費、紙上宣傳、開會學習,對團員群眾難以形成吸引力。特色團支部的創建,有效地解決了此問題。第一批確立創建的教育學院的弟子規團支部、人文學院的吾老吾幼團支部、材料學院的國學團支部等,為團支部確立了明確的目標,通過弟子規誦讀、中華倫理故事宣講、觀看中華文化紀錄片、學習剪紙、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增強了團支部的吸引力。
(3)提高了青年學生學習先進的思想自覺,增強了團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
特色團支部的創建過程要求團支部先廣泛尋找,再結合學院、專業和時代特點創建一批以杰出代表姓名命名的基層團支部。尋找的過程為青年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榜樣的權利,最終確定的這位榜樣是貼近學生的,確立的這種精神是青年學生想要追求的,直接提高了青年學生學習先進的思想自覺。如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了釘子團支部、外國語學院成立了李公仆團支部等。
(4)實現了個人與社會、學校與地方、班級與民族的對接,充分發揮了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特色團支部是高校共青團銜接青年學生與地方優秀青年、地方優秀團支部的有效樞紐。特色團支部的創建,能夠不斷推動高校與地方之間的融合,有效提升團的基層組織活躍度。特色團支部將在學生個人成才、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為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和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而做出其應有的貢獻。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成立的舞疆團支部,是由新疆班的同學所創立的特色團支部,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團結。
反響
常州雷鋒科技服務站站長尤輝:我覺得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志願者能在一個固定的志願服務平台中發揮作用,在安全方面和管理方面也優勢明顯,還能讓他們經常性不間斷地參與志願服務,積累服務經驗,也有效地避免了志願服務中所產生的一陣風和形式主義,能更大地激發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特色團支部的建立,我覺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大學生不僅在培訓中心可以教,更可以學,一舉兩得。
瞿秋白紀念館館長時立群:特色團支部的建立使得更深入、高層次的德育教育方式探討成為可能,瞿秋白紀念館不僅要成為同學們陶冶情操、增長才干、豐富體驗的平台,更要成為他們了解瞿秋白,了解龍城歷史文化,融入常州生活的一個窗口。
四、創新啟示
在特色團支部創建之后,還有活力提升階段與品牌鞏固階段。主要任務是實現特色支部活動的經常化、項目化、品牌化,提升基層團組織活躍度和凝聚力,同時通過團支部之間的交流,提升基層團組織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在活力提升階段,各特色團支部創建單位每月圍繞團支部特色,開展不少於1次的團支部活動,如團日活動、專題講座、研討會、分享會等。積極利用暑假社會實踐期間開展主題實踐、調研活動並形成實踐、調研報告。同時,利用微博、微信、PU平台、校園網絡等途徑,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色宣傳活動。
品牌鞏固階段全面總結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查找需要改進的方面,促進形成提高、總結、再提高的良性循環。在品牌鞏固階段,將對首批特色團支部創建單位工作進行考核,並進行特色團支部星級認定。
特色團支部將是高校共青團銜接青年學生與地方優秀青年、地方優秀團支部的有效樞紐。特色團支部的創建,能夠不斷推動高校與地方之間的融合,有效提升團的基層組織活躍度。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承擔著為黨組織培育人才、輸送人才的重任。特色團支部將在學生個人成才、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為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和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而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共青團的發展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深化、完善、修正、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使之更加適應我國改革和建設的要求的過程。深入推進“特色團支部”建設是我校進一步提高團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使共青團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現實需要。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