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包心鑒:大邏輯·大主題·大視野

2016年06月15日14:4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體系,遵循著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有機結合起來的大邏輯,深蘊著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機統一起來的大主題,凸顯著把創造性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包容世界多樣文明有機融匯起來的大視野,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強大思想武器。

 大邏輯——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一定的時代提出一定的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在變化,實踐在發展,問題在產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和社會實踐中繼續推進。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開拓前進的著力點,亦即需要回答和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層面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推向前進。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層面。我們面臨的總問題、總任務是要繼續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而要做好這篇“大文章”,就必須深入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如何從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層面建構和完善我們的制度體系?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在黨的以往理論與實踐中,有所涉及、有所回答,但並不系統,甚至並不清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敏銳的時代意識和實踐眼光,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引領,創造性提出並初步回答了這一重大問題。他精辟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提出和回答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具有歷史開創性。毫無疑問,這也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正是遵循這樣一個“大邏輯”而展開的。

 大主題——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機統一起來,深入開創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新價值境界

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要素的治國理政價值追求。現代化從其本意來說,就是實現和滿足人的現代需要的行為和過程﹔因而現代化的最高指數和根本標准是人的現代素質提升和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出發,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致力於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新境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質是“發展”,這個發展,核心內涵是人的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全面”,這個全面,核心內涵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以制度現代化為關鍵環節的治國理政價值目標。“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優化治國理政的最重要措施和最精彩篇章,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而深遠的價值意義就在於,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促進體制和制度現代化,從而為整個社會現代化建構起優質的制度架構,確保我國現代化大廈不僅外形壯美,而且內構永固。制度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是人民民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著眼於從國家治理層面不斷拓展民主建設路徑,為人民權利的實現提供愈益完善的制度保障,使人民有更加切實的權利獲得感,進一步固化了制度現代化的價值指向,為全面實現當代中國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

以法治現代化為根本保障的治國理政價值坐標。現代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優化治國理政的重要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制度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這兩次重要全會、兩個重大戰略,一脈相承、相互聯系,生動展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抓住本質問題全面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

以黨的建設現代化為決定因素的治國理政價值自覺。全面從嚴治黨,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優化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也是突出亮點。全面從嚴治黨,其實質就是開辟黨的建設現代化新境界,確保我們黨經得起各種考驗,始終走在現代化前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高度政治自覺和自我擔當精神,從嚴要求抓黨建、從嚴管理抓干部,“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鬆、失之於軟的問題”,取得了突出成效,贏得了黨心民心。

 大視野——把創造性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性吸納世界多樣文明有機融合起來,深入探索遵循人類文明大趨勢優化治國理政的基本規律

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巨大的現實價值,必須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科學態度對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之轉化為當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元素。在新時期黨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鮮明滲透著和體現著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比如,知行合一、實事求是,是治國理政的思想精髓﹔民為邦本、以民為本,是治國理政的根本基礎﹔為政以德、政者正也,是治國理政的關鍵環節﹔禮法合治、德主刑輔,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居安思危、改易更化,是治國理政的強大動力﹔勤政為民、夙夜在公,是治國理政的基本精神﹔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是治國理政的基本要素。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經過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力倡導和全黨的躬身實踐,已經有效地內化為黨的治國理政理念、外化為黨的治國理政形象。

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人類文明具有多元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必須以博大的文明胸懷和寬廣的文明視野對待世界各國文明,使之成為優化治國理政的重要借鑒。對人類文明的本質特征作出科學揭示,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判斷。文明的內生力在於與時俱進、交流互鑒。站在人類現代文明高度對中國夢作出科學定位。“中國的歷史文化、歷史命運、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人民必須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國夢正是中華民族追求更高文明的歷史性選擇。這個更高文明突出體現在,“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是和平而不是動蕩,是進步而不是倒退﹔“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實現中國夢的方向就是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己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實現中國夢既是對中華民族負責,也是為世界文明作貢獻﹔歸根到底,中國夢是追求文明的夢,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均衡發展、整體推進的過程。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必將在更高文明基點上造福全體人民、推動文明進步。

(作者為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摘自2016年5月11日《光明日報》)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