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熊 玠
習近平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這是習近平執政兩年多以來,國際政治評論家比較一致的評價。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評論很有代表性。他2014年10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一定要考慮長遠的目標。長遠的目標非常重要。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大多數國家的多黨制隻能考慮我當總統、總理任期之內的事情,超過任期就不考慮了。像新加坡的執政黨這樣的能為長遠考慮的黨也不多了,越來越少。
這是什麼概念呢?我覺得中國1949年以后,毛澤東30年,鄧小平30年,現在習近平將考慮后面的30年,這個非常重要。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掌握政權是在1949年。1949年以后他應該搞建設,搞制度建設。很可惜的是他是理想主義者,1949年以后還搞繼續革命,所以出現了很多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就是接受了毛澤東時代的教訓轉向搞現代化建設的30年。現在真正進入后鄧小平時代。習近平考慮的就是下面30年的事情,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2014年6月16日,FT中文網刊登《習近平的改革及其使命》一文,作者正是曾任世界銀行(WB)行長、美國貿易代表和副國務卿的佐利克先生。佐利克的觀察可謂相當深入:
“在上任大約一年之際,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執政方向日益清晰。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目前,中共正號召干部觀看一部關於蘇聯解體的紀錄片,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也沒有被視為英雄。
在把維護中共當作首要任務的前提下,他的改革應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經濟改革將不會伴隨著政治上的放開。與此相反,考慮到改革帶來的風險,他的信念是必須把政治置於控制之下。
改革將把關注點放在經濟治理和現代化上。對西方人來說,這些名詞看起來或許有些模棱兩可。這位中國國家主席的歷史任務是:為恢復世界大國地位的中國,構建現代經濟結構。”
如果說佐利克先生偏重於觀察習近平的經濟改革藍圖的話,一些觀察家注意到習近平的整體改革方案已經呼之欲出。
其中,以香港《大公報》的評論文章最具代表性。2014年6月,就在佐利克先生發表上述文章的幾天后,《大公報》以《習近平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師”身份漸顯》為題,再次深入分析了習近平的“棋局”:習近平以最高領導人身份循例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再加上其國安委主席、中央網信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使其不僅執掌了憲法賦予的最高國家權力,更為重要的是,直接掌管了政治、國家安全、外事、社會管理等重要領域,便於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大幅提升了復雜利益博弈格局下的權力運行效率,為深化改革進行更加高效的頂層設計。至此,習近平作為中國新一輪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師”的形象漸趨清晰,影響力逐漸顯現。
2014年11月,習近平到福建考察調研時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三個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則將“三個全面”上升到了“四個全面”,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至此,習近平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經基本定型。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指出,在上任兩年多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公布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次獲得大規模宣傳,顯示其已經被中國共產黨黨內高層普遍接受。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如同圍棋上的布子取勢。2000多年前,中國的戰略家之父孫武就在《孫子·勢篇》形象地指出: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取勢,就是儲備勢能。高明的棋手總是善於充分發揮棋子的整體功能和時勢與位勢的效應,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能。
概而言之,擺在習近平面前的課題有三:一是在經濟上,如何擺脫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讓中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從而讓中國晉級到經濟富國陣營。二是在政治上,如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使中國成為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的典范國家。三是在文化上,如何恢復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使中國人成為世界高尚品格的代表,使中國精神能夠像燈塔一樣驅散黑暗,照亮人類進步的航程。
這樣的戰略目標已被習近平高度濃縮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猶如燈塔,召喚著中國人民奮勇前行,全力做好改革這篇大文章。
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這是習近平很鮮明的一種領導風格。習近平在2015年5月5日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再次號召大家都要做“改革的促進派”: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正確把握改革大局,從改革大局出發看待利益關系調整,隻要對全局改革有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本系統本領域形成完善的體制機制有利,都要自覺服從改革大局、服務改革大局,勇於自我革命,敢於直面問題,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936年2月,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准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高原,當“千裡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毛澤東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名為《沁園春·雪》的著名詩詞。在這首詩詞中,當時隻有43歲的革命家毛澤東縱評中華民族的英雄豪杰,認為古代英雄都已經成為過去,挽救民族命運、振興國家的使命正屬於當代中國人民。
33年后的1969年初冬,16歲的習近平來到與陝北清澗縣比鄰的延川縣,開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隊歲月。習近平后來回憶,這7年的知青艱苦經歷,是他一生中最難忘最重要的成長歲月,正是在這片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英雄豪杰的黃土地上,習近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習近平說:“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品格。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而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隻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於挑戰的勇氣,什麼事情都不信邪,都能處變不驚,克難而進。”
偉大的歷史英雄必須要站在偉大的歷史舞台上才能凸顯出來。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人類文明進入新千年后最為重要的時刻,人類的命運取決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取決於各國政治家對航向的掌控能力。中國正在演出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改革大劇,站在這部大劇舞台中央的習近平,將如何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值得全世界一同期待!
(作者為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摘自2016年4月4日《學習時報》,原文選自《習近平時代》,[美]熊玠著,美國時代出版公司2015年版)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