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摘》>>每期精選

何毅亭:學習習近平的戰略思想

2016年07月27日15:3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注重運用戰略思維治國理政,從確立戰略願景到構建戰略布局再到推動戰略合作,從籌劃戰略決策到實踐戰略部署再到堅定戰略意志,環環相扣,形成科學系統的戰略思想。

確立戰略願景

目標願景是戰略的核心。確立科學的戰略願景,做到既志存高遠、催人奮進又腳踏實地、切實可行,這是戰略構建的第一步。沒有這一步,戰略就無從展開成為空中樓閣。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這一步,在十八大剛剛閉幕就華麗邁出了。

中國夢是重大戰略創新,實現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內涵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次被作為明確的戰略願景提了出來,意義不同尋常。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13億多人口的國度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和平崛起,所有這些都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全新事情、全新探索、全新實踐,因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個嶄新實踐。

正因為“嶄新”,如何做到復興而不是復古、崛起而不是威脅,中國夢需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界定內涵、塑造靈魂、彰顯本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就任國家主席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國力量。就是說,中國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的階段性新篇章,是對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美好夙願的繼承和發展,是對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發展走向的自覺擔當。

從大國邁向強國,從發展中國家走向中等發達乃至更高水平的發達國家,中國夢作為戰略願景毫無疑問是宏偉遠大的。但實現這一戰略願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有很長的路要走,更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就需要進行時空的大幅壓縮與跨越,用數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走了幾百年的歷程,通過形成強大的統一意志和組織力量,把一切經濟政治社會資源都科學地組織和調動起來,集中全國力量辦大事。

構建戰略布局

戰略布局是對戰略願景的展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並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個全面”涉及的都是貫穿當代中國已經和正在做的事。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奮斗目標,近40年的改革是貫穿新的歷史時期的主旋律,從嚴治黨是95年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要求,依法治國方略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到現在也已近20年。為什麼把這四者結合起來而且加上“全面”兩個字?很重要的是,盡管當代中國在這四個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和輝煌成果,但“不全面”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客觀現實。非全面則不能成事,不全面則會壞事。為何群眾在吃飽穿暖后卻對帶領他們致富的黨員干部意見越來越大?因為經濟領域小康的滿足與政治領域權利訴求跟不上形成巨大反差。為何今日中國社會消除腐敗的壓力頗大?因為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以及黨的制度體制建設之間的不協調,在經濟領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愈來愈發揮決定性作用,權力運行方面則還有相當與此不適應的計劃體制色彩。為何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望值不高、信任度不強?因為法律立得越來越多,但執法、司法、守法還在一些方面跟不上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於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第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發展注入動力,為社會激發活力﹔全面依法治國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立規矩護權利,促和諧保穩定﹔全面從嚴治黨,做到打鐵先要自身硬,用先進和優秀打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一個整體戰略部署有序展開,共同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

推動戰略合作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積極推動更高層面、更大范圍、更加緊密的國際戰略合作,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到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以及中韓“四個伙伴”關系、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等,中國倡導的新型大國關系摒棄了傳統大國關系模式,實現了國際關系的重大戰略創新。不沖突、不對抗,客觀理性地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伙伴、不做對手﹔堅持相互尊重,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從對亞太周邊的鄰國伙伴“親、誠、惠、容”到對非洲各國合作的“真、實、親、誠”,相同的是對合作共贏的真誠追求,不同的是對各國歷史文化道路制度的高度尊重。尤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極大地激發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和諧、公平正義的渴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從東方走向西方、從發展中國家走向發達國家、從中國走向世界的一種新的全球化。這一戰略構思相當於對西方全球化發展的對沖,這種對沖可以讓世界經濟更加有活力,而且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純粹的經濟發展戰略,是純粹的經濟發展戰略平台,是在充分尊重沿帶沿路各國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基礎上的經濟戰略合作,不把意識形態強加給別人,因而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支持與合作。

(作者為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摘自2016年5月30日《學習時報》)(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