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劉余莉 劉海天

2016年09月05日08: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制定紀律就是要執行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黨的規矩,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遵照執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級黨組織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出處】(戰國)荀子《荀子·勸學》

  【釋義】木材經過墨線裁定就會筆直,金屬在磨石上磨礪就會鋒利。比喻優秀潛質必須借由外力幫助才能發揮價值。

  【闡釋】

  木有成材之能,金有成器之用。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才進入到為人民服務的隊伍中來,都是可造之才。然而“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在外力的作用下,黨員干部的品行與能力會逐漸產生分化。

  《說苑·法誡》雲:“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即便當官不想顯示權勢,可權勢自然存在。身居領導干部位置,手握權力和資源,往往要經歷非同尋常的誘惑與考驗。關鍵時刻,如果心中沒有信仰,腳底沒有紅線,很容易就成了爛木頭、廢鐵塊。那麼,信仰與紅線如何建立?《尚書》中提出了治吏的兩大原則“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其中,“休”指善言,“董”表示治理、監督,即通過德治教育砥礪其操守,通過法治規懲警示其內心,在二者共同幫助下成材成器。

  漢朝初建時,國家禮制未定,很多大臣因為出身草莽,有時喝醉酒便在皇帝面前爭功,甚至大喊大叫,拔劍破壞宮殿建筑,著實讓漢高祖頭疼。這不僅使皇帝的威嚴掃地,官員之間的凝聚力也會大打折扣。於是叔孫通建議漢高祖制定禮樂制度,並在整個朝廷推行。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王公大臣都學會了朝堂之禮,不再像之前那樣鬆散邋遢。這說明禮樂道德的教化引導了人的行為合乎規矩准繩,提高執政團隊的向心力和執行力。

  除了德治教育外,法治規懲也能有效規范人的行為。《史記》中記載,春秋末期,吳王闔閭欣賞孫武,請他通過訓練婦人展示兵法。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並指派闔閭寵愛的兩個姬妾任隊長。孫武向宮女們反復解釋、說明了前后進退等指令。結果在正式操練時,號令一出,婦人們笑得前仰后合,而且兩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孫武認為,軍令已明而兵士不整,罪在隊長,於是不顧闔閭反對當場重刑懲處了兩個隊長。結果在第三次操練,所有婦人都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失誤,練兵於是成功。吳王的姬妾身居優越之位慣於受寵,容易無視法紀,而當教育引導收效不大時,採取法治懲罰威懾,有助於樹立規矩准繩。

  自古以來中國就遵循“先入為主”的教育規律,及時確立法令規章,規范個人心行。《周禮·地官》中就有國子教育制度。“國子”是國家官員的后備力量,國子教育中提出了“三德”“三行”的教育科目。“三德”“三行”的核心內容是以忠孝節義為代表的倫理道德教育。“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在家盡孝才能為國盡忠、為民謀福。在夯實德行的基礎上,國家再對國子進行禮、樂、射、御、書、數即“六藝”的能力培訓。可見從周朝開始,古人已經在實踐“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治吏理念了。

  而在古代,刑罰懲治的對象,也都是失德之人。可以說德為法提供依據,法為德提供保障。德法相依、德主刑輔是我國傳承已久的治國理念,從文化源頭上來看,它產生於我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之道。《周易·說卦傳》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德治教育主仁愛,是柔性的引導,屬陽﹔法治處罰主正義,是剛性的規懲,屬陰。表現在當今黨風廉政建設上,即是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的統一,就是高標准與守底線的結合。

  《禮記·學記》雲:“玉不琢,不成器。”質地再好的美玉,不經過能工巧匠的雕琢,也難以成為稀世珍寶。黨員領導干部,隻有經過黨組織的引導、規范,才能不斷打磨其瑕疵,實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終成為經受住歷史和人民考驗的真金美玉。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群書治要》政治倫理思想研究”課題組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劉余莉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