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如何為網絡空間劃分國界

袁藝

2016年09月22日08:3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虛實映射、相互交織,現實世界的國家邊界決定了網絡空間也必然存在利益邊疆。當前,網絡空間蓬勃發展,但網絡空間國家博弈還處於叢林法則統治階段,因此,急需對如何正確劃分網絡空間國家邊界進行深入研究。在深刻把握網絡空間虛擬性、互聯性、技術性的基礎上,樹立以網絡訪問權限為標准的劃界觀念,科學區分網絡空間“公網”“領網”和“專屬網”的界線和利益范圍,對於科學認知國家安全的立足點、拓展人民利益的出發點、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的著力點,以及有效遏制網絡空間霸權和反對網絡入侵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維護網絡空間日益拓展的國家利益,適應網絡空間政治和軍事斗爭的需要,學者們相繼提出了網絡主權、網絡國防、網絡邊疆、網絡軍控、網絡霸權、網絡侵略等,一系列與網絡空間相關的政治、軍事、法律概念,而要廓清上述概念,最根本和最首要的是要清晰劃分國與國之間的網絡空間邊界,明確界定網絡空間中國家利益的范圍。由於網絡空間是一種虛實結合的技術空間,不具有傳統陸、海、空、天等實體空間的有形、確定、明晰、穩定、剛性、相對不變和排他性等典型特征。劃定網絡空間邊界,不能簡單套用傳統適應於實體空間的國際法條文,而應結合網絡空間的特點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目前,對於網絡空間的邊界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網絡空間與太空、公海一樣,是全球公域,沒有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因此各國有權以和平的方式利用網絡空間,在網絡空間中宣示主權的行為無效。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網絡邊疆現實存在,包括有形與無形兩個部分。有形部分,包括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和金融、電信、交通、能源等核心網絡系統﹔無形部分,即國家專屬的互聯網域名及其域內。這一種觀點的典型代表是2013年3月北約網絡防御卓越中心合作組織正式推出的《網絡戰適用國際法塔林手冊》(以下簡稱《塔林手冊》)。《塔林手冊》認為:一國有權對其主權領土內的網絡基礎設施和活動行使控制權﹔在不違背相應國際義務的情況下,一國對在其屬地內從事網絡活動的人員、位於其屬地內的網絡基礎設施、根據國際法在屬地范圍以外享有的管轄權的人員或基礎設施行使管轄權﹔位於國際空域、公海或者外層空間的飛機、船隻或其他平台上的網絡基礎設施,其管轄權屬船旗國和注冊國﹔對於享有主權豁免的平台,無論其位於何處,一國對該平台上的網絡基礎設施的任何干擾都構成主權侵犯。《塔林手冊》對國家網絡利益范圍劃分進行了初步探索,但其仍是從地理意義上對網絡基礎設施和人員等網絡實體部分劃分了網絡邊界,沒有充分考慮到網絡的互通性特點,也沒有對網絡的虛擬部分進行劃界。

由於網絡空間既包括以互聯網為主的民用網絡,又包括以作戰網絡為主的軍用網絡﹔既包括可以自由訪問的互聯網媒體、商業等公開網站,又包括需要授權訪問或絕對禁止訪問的關鍵業務網,其構成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筆者認為,首先,網絡空間應有國家邊界,並非完全的全球公域。網絡設備設施所在地有國界,網民有國別,網絡公司有注冊國屬性等。不同國家在網絡空間都有自身獨立的網絡利益,和實體空間利益一樣,是不容侵犯的。其二,不能完全按網絡設備設施所在地確定網絡邊界。否則,由於互聯網多數根服務器都位於美國,大多數互聯網都應算為美國的“網絡領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其三,不能以信息資源多寡、網絡人口數量、網絡經濟規模等來劃分網絡邊界。例如,由於互聯網信息資源大多數為英文資源,中文資源很少。按信息資源多寡劃分,中國的“網絡領土”隻有很小一部分。但中國又是網民最多的國家,按網民數量來劃分,中國應是“網絡領土”最為遼闊的國家。

綜合考慮網絡空間的本質屬性、技術特征等,不難看出,一個國家的網絡權力和利益主要體現在網絡訪問權限上,正是訪問權限決定了誰享有網絡中的信息資源、信道資源和計算資源等網絡利益。因此,筆者認為,以網絡訪問權限作為網絡空間的劃界標准比較合理。

由於網絡空間邊界並非如陸地邊界一樣單一和明晰,而與海洋劃界方法十分類似,需要借鑒國際法中對海洋的劃界方法進行科學劃分。目前,國際法通常把海洋空間劃分為公海、專屬經濟區和領海三部分。公海是指國際法上不包括國家領海或內水的全部海域。不經任何一國允許,各國船隻就可以隨意出入的公海,這也就是美國所指的全球公域之一。領海是指與海岸平行並具有一定距離寬度的帶狀海洋水域。領海是沿岸國領土的一部分,未經允許,其他國家軍艦不得入內,否則被視為侵略。專屬經濟區指從測算領海基線量起200海裡、在領海之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所屬國擁有該海域漁業、海底礦產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而其他國家享有航行、飛越自由等權利。

借鑒國際上對海洋的通常劃界方法,以網絡訪問權限作為網絡空間劃界標准,可將網絡空間劃分為“公網”“領網”和“專屬網”三部分。“公網”對應“公海”,是指國際互聯網上,不受國界限制,各國公民均可以自由隨意訪問的新聞網站、社交網站、公共組織網站等,是屬於全球公域的一種。例如,中國人可以隨意訪問美國的“臉譜”、推特、優兔、谷歌等網站﹔美國人也可以自由訪問中國的新浪、搜狐、百度等網站。“領網”與“領土、領海、領空”相對應,是指工業控制網、政府內網、金融內網、電力內網、軍隊內網等實施嚴格物理隔離或邏輯隔離的各類網絡,未經授權絕對禁止訪問,擅自進入即視為侵犯了一國的網絡主權。例如,美國、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內部網絡就可視為一種網絡侵略。“專屬網”對應“專屬經濟區”,介於“領網”和“公網”之間,是指各類網絡中用於網絡商務、網絡金融、網絡政務、設備遠程網絡診斷等作用的邏輯隔離網絡區域,是網絡中需要與外界交互信息,但又嚴格控制其訪問權限的部分。例如,各大銀行的外網,隻對本銀行的用戶開放辦理各種網上業務,但不得越權操作,其他非本銀行用戶不得訪問。

以網絡訪問權限為標准,清晰劃定國家的網絡邊界,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地界定一個國家的網絡主權,如何判斷一國對另一國實施了網絡侵略,如何對網絡沖突和爭端進行國際仲裁等,都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體標准,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作者系軍事科學院博士后)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