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參與全球治理要統籌給力與量力的關系

劉建飛

2016年10月10日08:18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參與全球治理要統籌給力與量力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就“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發表了重要講話,論述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已經取得的成就和未來的戰略方針。他特別強調:“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但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筆者以為,這就是未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基本戰略方針,其要義就是要統籌好積極參與、承擔國際責任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之間的關系,簡言之就是給力與量力的關系。

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的大國,需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並在這個過程中“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這就是要積極作為、給力,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主要體現在治理主體、治理規則和治理機制上,首先是治理主體,因為主體的結構決定規則和機制。在現有全球治理的主體中,西方發達國家及其集團佔主導地位,它們試圖繼續壟斷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權。新興國家必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才能逐漸改變治理主體的結構,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二十國集團的興起表明,新興國家在全球治理主體中的地位正快速提升。

中國致力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就需要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變治理主體結構的同時,促進全球治理規則的改革。西方大國是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主要受益者,它們缺乏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動力。中國要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並推進其變革,就必須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了許多外交新理念,尤其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完全適用於全球治理。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全球治理的目標,新型國際關系就是全球治理最重要的基石。雖然全球治理的主體包括非國家行為體,但是主權國家仍然是基本主體,所以,良好的國家間關系是保証全球治理順利推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我們需要在提出中國方案上多下功夫。中國方案應主要聚焦在規則制定和治理機制創新上。在聯合國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經濟治理機制改革等問題上,中國要主動發聲,提出制定規則的主張,並在其中更多地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國家的訴求。在機制創新上,一方面是完善現有機制,比如二十國集團,可推動其進一步制度化並將功能由經濟領域逐步向政治安全領域擴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適時構建新的機制。構建新機制的目的並不是要破舊立新,完全取代現有機制,而是對現有機制進行補充,同時對現有機制改革形成壓力,促進其加快改革步伐。中國推動成立亞投行就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擴大新興國家的份額和投票權起到了促進作用。

但是,中國畢竟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己的國力還相當有限,與西方大國的國力差距依然十分明顯。所以,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時必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能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特別是要避免使自己成為國際矛盾的焦點。中國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首要任務還是集中精力發展自己,因此,參與全球治理要與國內發展統籌兼顧,切實踐行將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的理念。

要統籌好給力與量力的關系,就必須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因此就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於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
  在加強合作上,需要特別關注同發達國家的合作。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難免要觸及發達國家的利益,所以在提出中國方案時應當顧及發達國家的訴求和心態,如果因為參與全球治理而導致中國同發達國家的對抗,那一方面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全球治理的推進,不利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青海之行:脫貧攻堅再攻堅,不破樓蘭終不還

習近平再談綠色發展:“循環利用”之路該如何走?

習近平: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習近平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都說了什麼

習總書記對軍隊改革再動員 為強軍賦予精神動力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