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行政管理改革》

加快形成消費創新驅動增長格局的政策思考

王 微

2016年10月26日08: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隨著發展階段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正在進入增速調整、動力轉型的關鍵階段,特別是進入從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增長的關鍵階段。從消費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已進入中高收入水平國家,城鄉居民正在經歷“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好”的消費水平升級。再加上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我國經濟運行中,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創新加快涌現,消費創新驅動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並將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主要動力。不可否認,消費創新的快速涌現,不僅面臨供給創新滯后的問題,也面臨著諸多體制機制的困擾,迫切需要從供給和需求雙側發力,加快推進改革和加快創新消費政策。

一、消費創新驅動增長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隨著發展階段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正在進入增速調整、動力轉型的關鍵階段,特別是進入從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增長的關鍵階段。從消費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已進入中高收入水平國家,城鄉居民正在經歷“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好”的消費水平升級。再加上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我國經濟運行中,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新增長點加快涌現,消費驅動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並將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主要動力。

1.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消費驅動增長的格局有望出現

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調整開始顯現,消費率下降的趨勢正在得以扭轉,顯示出觸底反彈的新跡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從1980年的65.5%下降到2010年的49.1%,下降超過了16個百分點。自2011年開始,最終消費率出現企穩和逐年回升態勢,至2014年達到51.2%。2011—2014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連續四年穩定在50%以上。

2.消費結構轉型正在進入以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為主導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從1978年的57.5%和67.7%分別下降到2014年的30.1%和36.3%,標志著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重心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已經從解決溫飽的食品消費為主,轉向更加廣泛的消費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完成從溫飽向住行轉變的基礎上,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重心正在向以健康、文化、娛樂、教育、信息等發展型、康樂型消費轉移。表現在消費結構上,居民家庭的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娛樂文化等領域的消費支出持續擴大,2013年城鎮居民家庭這三項消費支出比重已經超過38%,超過食品、住房消費,成為當前居民家庭消費結構的主導。

3.消費水平正在實現從量到質的升級,並推動中國消費市場的國際化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城鄉居民在多數消費領域已基本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正在向“從有到好”、“從好到精”、“求新求特”升級,更加注重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對消費品及服務的質量、安全、效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升。例如在食品消費方面,在吃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食品的營養、新鮮、健康、安全等﹔在衣著方面,更加注重品牌、時尚、功能等﹔在家用電器消費方面,更加注重創新、品牌、環保等。商品消費的升級,已經突出表現在我國市場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的升級方面。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水平升級正在推動我國消費市場國際化步伐顯著加快。隨著全球化的持續深化和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我國消費市場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市場,全球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消費品和新型服務將加快進入我國消費市場。不僅有利於改善和提升我國消費市場的供給,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質量,也將對我國消費品生產和流通等領域的加速變革和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契機。如對高品質食品及衣著等商品的需求,正在推動我國進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跨境電商、零售環節進口商品銷售在近二年出現快速增長勢頭。

4.新一輪技術革命及“互聯網+”加快應用,正在推動新一輪消費創新

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加快推進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移動通信、大數據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和廣泛深度應用,“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乃至全球實現效率提升和創新驅動的主要動力及途徑,並對消費、生產、流通產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影響。反映在消費領域,隨著電子商務、網購、O2O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在加速改變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觀念,消費內容乃至消費方式。2014年網購消費增速高達49.7%,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37.7個百分點,網購消費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未來,隨著互聯網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應用和普及,特別是“互聯網+”與一系列產業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價值鏈全過程,實現消費與生產制造、流通服務的深度融合和創新,從而形成消費驅動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新興業態、新興行業發展壯大,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實現持續增長的新格局。

5.消費創新進入快速涌現的關鍵時期,未來消費新增長點具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市場前景

消費新增長點,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由於技術進步、供給改善、消費模式創新及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條件變化,出現的不同於以往的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好成長性的消費產品或服務以及新的消費模式,從而帶動相關市場快速增長的消費現象。消費新增長點具備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和引領帶動作用突出等特點。從需求側看,消費新增長點是基於消費需求大規模增長和結構顯著升級的拉動﹔從供給側看,消費新增長點則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營銷方式創新的必然結果。從我國消費新增長點產生和發展的條件及環境來看,隨著技術創新加快、消費結構升級、人口結構變化、體制機制變革以及消費理念轉變等,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信息消費、服務消費、多元化年齡群體消費、健康產品消費、環保及奢侈品消費等領域,都有條件成為我國消費的新增長點。同時,在傳統的住、行、用等消費領域,伴隨新技術催生的產品創新和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也仍然蘊含著潛力巨大的新增長點。

當前以及5~10年,是我國消費創新快速涌現的關鍵時期,在消費水平升級、消費結構轉型、科學技術進步、人口結構變化、市場經濟制度完善等因素作用下,我國將出現一系列具有較大消費規模、較好成長性的消費產品或服務,從而成為帶動市場擴張、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乃至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根據初步估算,這些消費新增長點2013年的市場總規模大約為16.5萬億元(有部分重復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55萬億元,整體年均增長18%~20%。其中綠色住宅、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節能環保產品以及高檔商品的增長速度最快,而綠色住宅、智能住宅、信息服務、醫療健康產品、各類服務消費的市場規模較大,將對我國消費格局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和貢獻。

二、加快促進消費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加快促進消費創新,還面臨供給側、需求側及體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約。

1.供給不足與結構失衡是制約消費新增長點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創新型、高質量、多樣化的消費品供給能力不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許多新型消費領域和多樣化的消費要求。一方面,在一些由技術進步推動的新型消費品領域,我國企業的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落后於國際先進水平,許多創新型消費品市場供給受制於國際企業,不能滿足城鄉居民對各類創新型消費品的快速增長需求。另一方面,我國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著產品結構雷同、質量檔次不高、缺乏品牌信譽等方面的問題,不符合消費者對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更為多樣的消費要求。

二是服務消費的供給發展更為滯后。雖然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面向居民的各種服務的發展相對滯后。部分服務消費的供給能力滯后主要是受行業發展水平低的制約,還有一些服務消費發展受到服務業管理體制機制的約束,進一步凸顯了服務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文化消費為例,目前我國每年排演的劇目達5000余種,平均每天有十幾部新劇上演,其中不乏幾百萬、上千萬元的大制作,但真正能夠得到觀眾認可、創造票房收入的並不多。

2.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的支撐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城市快速擴張過程中消費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規模快速擴張,特別是特大城市規模擴張更快,建成區面積“攤大餅”式向外拓展。城市新移民受收入水平、就業特點等方面的影響,更多聚集生活在城市相對外圍的區域。而這些地區消費基礎設施的規劃明顯滯后於這一發展趨勢,造成新建人口聚集區的交通、商貿、休閑、醫療保健等消費基礎設施相對不足,消費需求難以有效滿足。

二是新產品消費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改善。目前,我國新型產品和服務消費的基礎設施條件普遍薄弱,從而影響了消費擴張速度。例如,電動汽車作為新興的消費增長點,由於缺乏足夠規模和覆蓋的充電樁和充電站,導致市場銷售和基礎設施供給之間形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再如,對於增長較快的信息消費,存在著普及率偏低、電信設施帶寬不夠、資費偏高的共性問題。具體來看,在寬帶普及方面,2012年我國固定寬帶普及率為13%,全球排名第55位﹔移動寬帶普及率為17.2%,低於全球均值22.1%,全球排名第75位。而OECD國家的普及率達25.7%,我國寬帶普及率僅為這些國家平均值的一半,尤其是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寬帶覆蓋和普及的任務更為艱巨。 [1]可見,新產品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已成為制約相關新技術產品消費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是服務於電子商務的物流體系不健全、發展不均衡。隨著網上購物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重要購物方式,我國物流快遞業的發展水平尚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一方面,集儲存保管、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傳遞、分撥配送於一體的快遞轉運中心設施不足,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網絡購物物流要求,尤其是節假日前后,快遞企業更是頻頻出現“爆倉”,成為影響電子商務持續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全國物流體系發展還很不平衡,鄉鎮和邊遠地區的物流快遞服務能力不足,難以及時有效地滿足這些地區居民的消費意願。

四是政府對基礎性公共產品的投入仍顯滯后。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由於對基礎性公共產品投入相對滯后,直接導致居民的預期消費支出增加。特別是社會保障、醫療、養老、教育等基礎性公共服務方面投入仍顯不足,使得廣大居民對未來支出預期大幅提高,影響了消費新增長點的培育。例如,近年來許多城市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大部分仍停留在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電網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投入明顯不足。

3.消費者權益保護還存在欠缺和空白

一是產品質量與服務類投訴呈上升趨勢。201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消費投訴中,產品質量問題佔51.6%,比2011年提高1.4個百分點,成為消費者投訴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與此同時,服務類投訴的比重由2011年的33.2%上升到34.2%。其中,生活社會服務類、銷售服務、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和公共設施服務居於投訴量前五位。

二是信息安全保障和個人信息保護亟需加強。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網上購物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新興消費方式。但在發展過程中,網絡攻擊、信息竊取、網絡謠言、隱私竊取、病毒傳播等安全事件和違法犯罪活動頻繁爆發,個人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等問題已成為社會各方普遍關注的問題。

三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還存在法律缺失。對於大部分新出現的產品和服務,國家在立法、標准建設上缺乏及時性和針對性。立法和標准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對於新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擴張非常不利,甚至出現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等現象,消費者難以有效維權,從而影響了消費規模和市場擴張。另外,隨著我國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圍繞著銀行服務收費、理財產品等各類金融消費的糾紛也不斷攀升,而在這方面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同樣存在著法律缺失。

4.消費認知缺失與消費誤區並存

近年來,新產品和新型服務模式層出不窮。特別是由於缺乏對新產品、新服務等相關知識的了解,消費者心存疑慮不敢消費的情況大量存在,與此同時,消費者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非理性消費誤區,如盲目攀比型消費、資源浪費型消費等。目前在我國一些地方,存在著不顧資源消耗情況、片面追求擴大消費的傾向。一些消費者缺乏資源節約意識,過度用水、電、油、大量用天然資源包裝商品,過度使用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用品。這些以大量消耗稀有資源為代價的過度消費,加劇了資源緊張,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瓶頸制約,影響了消費增長的可持續性,迫切需要加以消費引導和加強消費者教育。

5.相關准入制度不完善、管理體制不健全

一是市場准入限制過多、門檻過高限制了部分改善型服務的供給增長。當前,我國正處於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時期,特別是服務性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消費者對醫療保健、金融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信息服務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盡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民營資本在進入一些服務領域或是選擇投資項目時仍受到一定限制。同時,部分服務行業還存在壟斷和競爭不足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服務行業提供的總量、結構和服務水平都難以充分滿足城鄉居民的服務需求,制約了消費新增長點的發展。

二是管理體制上的條塊分割、分段管理、分頭管理現象較為嚴重。以信息消費為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引發不同領域和產品的融合互動發展,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成為產品和服務發展的重要特征。然而,由於條塊分割、分段管理、分頭管理的管理體制,導致這種融合發展受到較大阻礙。此外,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的推進緩慢,導致智能終端產品的跨界消費和增值服務創新嚴重受阻,已成為影響我國信息消費乃至信息化進程的重要障礙。

三是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制仍不健全。近年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加快,並且出現了很多沒有務農經歷的新生代農民工。但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在享有社保、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仍與戶籍制度緊密挂鉤,與城市居民相比,廣大農民工不得不更多地背負起養老、醫療、社保等自我保障的壓力,導致這一群體的消費傾向和意願受到削弱。

三、新時期促進消費創新的思路與政策建議

1.加快分類指導,多渠道促進消費創新加快發展

針對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及消費創新日趨多層次、多樣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應針對城鄉居民消費要求迫切、未來消費潛力大的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制定促進消費新增長點形成和發展的相關政策。

一是從主要消費創新領域出發,制定促進政策。在近期已出台的信息消費、旅游消費政策的基礎上,在綠色消費、居民家庭服務消費、教育消費等方面加快制度相關促進政策。

二是結合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如結合收入差距、人口年齡差異等因素,制定差別化的消費政策。如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鼓勵和支持政策。針對老年群體和少年兒童的消費支持政策等。

三是結合不同地域消費水平差異和要求,如大型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具有較強的消費集聚和引領作用,應對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相關政策給予合理的支持和先行先試。

2.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調整和完善消費供給體系

在按照消費發展要求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能調整的基礎上,一是鼓勵社會資本加快進入消費創新的相關產業領域,特別是消費服務領域,著重增加和改善有效供給。堅持“非禁即入”原則,積極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消費創新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合理降低在教育、通信、醫療、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的進入門檻,繼續推動壟斷性服務行業體制改革。

二是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商業化應用和推廣。借鑒國際經驗,綜合應用金融、稅收、補貼、政府採購等多種政策手段,支持新技術、新產品的加快應用和商業推廣,盡快形成生產和市場供給能力。

三是鼓勵技術創新。特別是關鍵性、全局性、引領性技術創新,制定和實施國家戰略規劃。針對信息通信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創新,制定和實施國家戰略,並制定相應的人才、金融、技術、產業化等重要的配套支撐體系。

3.加大投入,著力提升和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繼續加強交通、能源、電信、水、電、氣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全面推進“三網融合”相關技術發展及應用,加快寬帶網絡升級改造,統籌提高城鄉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

二是支持建立健全現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在新型城市地區進一步加強現代商業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全國商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和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三是增加投資力度,在提高全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水平的基礎上,加大對廣大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縮小城鄉居民間基礎設施的不平衡性。

4.改善消費秩序,強化消費市場監管

一是營造競爭有序、成熟穩健的市場環境,引入公平競爭機制,防止消費市場上的壟斷行為,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市場選擇。規范消費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定價透明度,合理運用價格杠杆促進消費。

二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標准,特別是加強對新型消費領域的標准建設,包括安全標准、技術標准、服務標准等方面,以更好地引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及相關產品的市場化、產業化。

三是加強消費領域監管,重點放在產品質量、規范用標和查處假冒偽劣上,維護好品牌信譽。同時,加強新型消費市場規范和監管。例如,加強對電子商務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務行為的規范和監管,防范和化解新型消費領域的各類交易和服務糾紛。

四是加強消費領域的誠信體系建設,特別是在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領域,要運用互聯網加快建立誠信體系,以此加強社會對消費市場的監督和消費者保護。

5.是加強消費立法,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是進一步加強消費者保護立法。特別是在信息消費、金融消費、醫療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領域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方面的消費者保護立法。對於有不確定性或不成熟的產品或服務,政府要在持中立態度和把握趨勢的條件下,加強對消費者安全和權益的保護。

二是加強消費者教育和信息服務。針對消費新增長點的形成和發展,政府及相關消費者組織應加強消費者教育,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媒體宣傳,傳播正確的消費和服務信息,提供必要的消費咨詢。

6.構建和探索培育消費創新的政策體系

一是合理運用相關稅收政策,包括消費稅、環境稅、燃油稅、碳稅等,以稅收杠杆引導研發資源和消費資源向消費新增長領域聚集。

二是建立和改善消費補貼的長效機制,一方面通過創新補貼方向和機制、合理運用公共資源鼓勵新產品消費,支持符合技術發展趨勢和消費升級要求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消費。另一方面建立必要的消費救濟制度,對城市殘疾人員、貧困人口、老年人以及偏遠農村人口購買符合國家消費政策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貼,以提升他們的消費能力。

三是加強金融創新,特別是網絡支付、消費金融、養老金融等方面的創新,為消費者提升消費能力提高金融支持。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