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1日11: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自然辯証法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社會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自然辯証法研究會科技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與評價研究中心協辦的“北京科技智庫的運行機制”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舉辦。北京市科協學會部副部長杜楊、調宣部副部長李磊,北京自然辯証法研究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李建軍,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互聯網科技工作委員會籌委會主任林建軍到會致詞,強調多方聯合、跨學科、跨領域,探討科技智庫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會議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討:
一、提升戰略地位,確立問題意識
科技智庫是研究科技政策和科技發展戰略的一種咨詢研究機構,主要依靠專家的意見和思想來獲得外界力量的支持並影響政策制定過程。原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認為科技智庫的建設應該在立足於國情的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努力做到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面向經濟建設以及國家的重大需求,要加強科技政策、科技戰略的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科技智庫在整個國家和政府的智庫建設中要起到相當大的作用,要擺在一個比較高的戰略地位﹔弘揚科學精神與弘揚人文精神相結合,注重向公眾宣傳。
中國自然辯証法研究會副理事長、科技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劉大椿提出,建設科技智庫,須有開放的思想、問題意識、注意逆向思維,選擇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重大戰略問題,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問題性,還有可替代性的方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信息學院教授陳禹認為,智庫研究分幾個層次:基本理念和方法、領域熱點議題、政策議題等﹔智庫需要思想的創新、理念的變革,等等,需要溝通和交流,建立平台,從基礎開始,“猛藥”和“補藥”都需要。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要通過不斷的思維創新提高科技智庫的開放性﹔智庫實際上就是兩大作用:一是為決策提供政策依據,二是引導一個時代的潮流﹔要在思維創新上把握新的時代性的特色,智庫才會有強勁的生命力,要圍繞重大的戰略需求,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
“智庫研究成果的展示不同於普通的學術研究。”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周程指出,智庫充當出謀劃策的作用,做咨詢決策,要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了解所處的環境,需要各自的學科支撐﹔他介紹了日本諾貝爾獎出現“井噴”對中國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段偉文認為,智庫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統觀和洞察,更應該是對無知的、敏銳的一種覺察﹔智庫不是對現行政策的執行,而是“創造性的反對”﹔智庫要有專業精神,也是有局限的。北京化工大學STS研究所所長、教授張明國分析了科技智庫中的“疊加”現象,認為智庫建設需要戰略思維、未來思維、系統思維、多元的預決策思維、場域思維等,避免資源浪費。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宣傳部長戴榮裡提出,科技智庫要有問題意識,既著眼於當下問題的解決,又著眼於未來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要實現科學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
二、探討運行機制,注重協同創新
建設科技智庫,應該發揮在重大選題、組織策劃、咨詢形式、專家隊伍建設等方面核心引領作用和在決策理論、方法和數據、平台建設中的關鍵支撐作用,推動學術交流平台,資源轉化平台、信息匯集平台,成果發布平台的互聯互通,形成扁平高效,資源共享的科技智庫發展格局。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分析了循証決策范式與智庫功能發揮等問題,“基於証據做決策”是決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性共識,有三種性質的決策:操作性決策、趨勢性決策、願望性決策,政策質量注重有效性、效率性、統合性、時效性、發展性。中國自然辯証法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永謀指出,通過智庫形式影響公共政策的走向,事實上是知識分子要分享公共決策權利中的建議權﹔科技智庫是讓中國科技知識分子發揮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形式,主張在中國適度推進漸進式技術治理模式,減少決策失誤。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李立偉認為,科技智庫的發展一定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要充分注意協同創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跨領域、跨學科,落實“小中心、大外圍”的方針,建立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注重評估和反饋。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部門總工程師潘堅提出,在決策者和智庫之間要建立辯論機制,讓世界各界的智庫不同的觀點都亮出來,舉行聽証會,正反兩方面觀點都要有。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與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學院教授王伯魯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角度指出我國的司法解釋應該有一個適度的寬鬆,以此給“雙創”留下一定的空間﹔要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注意科技前沿的法律空白,高新技術研發領域潛在著許多風險,迫切需要法律上強制約束或者限制,技術研發者要有道德自律。北京自然辯証法研究會秘書長孫濤提出科技智庫的建設應該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關注,鼓勵青年人努力實現重大科研突破,促進他們更快的成長,要加強科技社團方面的體制和機制的創新。
三、突出北京特色,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
北京要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應加強科技智庫建設,突出思想性、創新性、專業性、前瞻性、針對性。建設高水平的北京科技智庫,要有特色、有成效、有方法、有品牌、有品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孟建偉強調,北京科技智庫同中央有些差別,應該結合北京的實際,考慮北京的特點,協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適合北京的特點服務於北京﹔把握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問題,立足於產業,最終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與生產力的解放。中國自然辯証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董春雨認為,智庫的針對性很強,需要頭腦清醒,需要配套的完善性,保証政策實施的連續性與綜合性﹔智庫對提升公眾的科技素養要做很多工作。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總體部部長劉大鵬指出,智庫做的工作就是要使一個系統從不滿意的狀態提升到滿意狀態,找到它的路線和方法,要有開放的心態,不但要有理論,也要有工具,需要具體實踐。
北京自然辯証法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社會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堅分析了為什麼要建科技智庫、科技智庫要做什麼、北京科技智庫怎麼建、應該怎麼做等問題。科技智庫具有幾個特征:科學思想庫、智囊團、外腦、總體設計部、決策咨詢所、參謀部。科技智庫是科學思想工廠,是知識、方法的儲備庫,是工具百寶箱,是高精尖人才的孵化器、蓄水池,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加速器,是完備、齊全的數據庫,是科技發展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要預判科技前沿的科技發展趨勢,對科技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並提出應對方案,前瞻性地提出未來競爭優勢的領域和重點布局,對已有的觀點、理論提出懷疑並進一步加以批判分析,防止發生顛覆性的錯誤。具體來說,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體制,聯合北京市科協、科委、科學技術研究院以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媒體的力量,打造“小中心、大外圍”的科技智庫體系﹔在治理結構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智庫內部治理機制﹔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專家隊伍,組建跨學科、跨機構、以問題為導向的智庫研究團隊﹔要設立專項資金,實行政策性與開放性兼顧的公益性、長期性開放式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基金﹔培育新型智庫發展的政策環境﹔健全制度,對智庫建立的條件、程序、方法、效率等進行明確規定,重視研究成果的推廣和傳播,向上向下、對內對外多維度傳播推廣智庫成果。
中國發展戰略學會創新戰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盈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劉勁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柳亦博,知本家智庫吳坤嶺,江西財經大學教授王耀德、黃欣榮等以及部分媒體代表出席會議,參與研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康之,天津行政學院副教授凃明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碩士生李新鵬、孫恩慧等提交了論文。
會議分析了北京科技智庫建設的宗旨、目標、方法和具體運行機制,著眼於科技思想庫的建設,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探討科技智庫的特點、優勢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趨勢、有利條件和面臨的挑戰,認為應聯合政府機構、科研部門、高校、民間智庫等研究力量,為北京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中心功能,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庫,服務首都發展,特別是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提出政策建議。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要突出“科技”特色,積極開展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和前瞻性問題研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智力支撐。
相關專題 |
· 綜合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