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思想縱橫

“政治秀”的背后

戴莉莉

2016年12月04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盛產真人秀的美國,今年在總統大選中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政治秀”。在西方民主制度框架下,社交媒體的煽動、主流媒體的錯位,注定了這樣的“政治秀”不會散場。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戈夫曼提出的戲劇理論,把舞台分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塑造和扮演的場合,后台是掩飾和隱匿的場合。最成功的真人秀,本質上就是撕開舞台間的幕布,把后台置於看客眼前。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男主人公楚門從小到大的一舉一動,被電視24小時直播。毫無疑問,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就是一檔成功的政治真人秀。如果說“水門事件”是“深喉”偶爾揭下了幕布的一角,特朗普則是主動扯下了前后台之間的幕布,好像沒有任何隱藏。他敢於拋出“驚世駭俗”的政治主張,經常三更半夜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打嘴仗……有學者說,在很多美國民眾眼中,特朗普是參選人中最直率、最沒有城府的一位。

  為什麼本應嚴肅的總統選舉淪為一場“政治秀”?社交媒體的發展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2008年以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還是大選的主要發聲渠道。但到了2016年,以臉譜、推特、快拍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成為主要信源。社交媒體偏愛個性化、碎片化和沖突化的表達。在美國一些社交媒體專家看來,特朗普創造了新的競選模式:他在競選對手的“重要時刻”,利用推文、小視頻轉移民眾注意力,破壞對方選戰效果﹔在社交媒體發布具有高度爭議的主張等,追求最大曝光量,吸引被社會邊緣化的支持者……事實証明,在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的競選模式是成功的。

  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美國主流媒體塑造的“擬態圖景”與社會現實的撕裂。媒體塑造的信息環境,不是客觀世界鏡子式的再現,而是通過對新聞的選擇、加工和報道重新建構的“擬態圖景”。今年美國大選的客觀社會背景是什麼?經濟政策的不合理拉大了社會貧富差距﹔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逐漸失效,新的經濟增長點遲遲不來﹔持續增加的移民和種族構成的變化,讓保守派白人感到憤怒﹔國際戰略缺乏成效,無法轉移民眾視線……“擬態圖景”是什麼?主流媒體成為政黨的共謀,擁護精英政治,忽視社會弊病,罔顧底層民聲。主流媒體建構的“擬態圖景”與客觀世界相去甚遠,與社會現實之間是撕裂的。換言之,美國主流媒體並沒有反映真實的社會現實,並沒能代表民意。也許正如美國主流媒體所抨擊的那樣,特朗普主義是政治不正確的本土主義、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但是,雖然其“政治不正確”,與主流媒體建構的“擬態圖景”大相徑庭,卻還是引起了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共鳴。底層民眾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人,替他們出了一口“惡氣”。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教授格伯納說過,美國主流媒體不僅是社會故事的講解員,更應是緩解社會沖突的熔爐、維護現存制度的武器。但在傳播權迅速分散化的今天,美國主流媒體作為“熔爐”“武器”的功能和價值正在被社交媒體蠶食和消解。主流媒體失去了設置嚴肅政治議題的主導權,反而被社交媒體牽著鼻子走﹔在特朗普當選后仍然如怨婦一樣指責和哀嘆,卻唯獨缺少反思、調整和行動。

  美國“政治秀”不會散場。當政治人物利用社交媒體獲得成功,這個“蘋果”就開始有了巨大的誘惑力。可以預見,新媒體將會在美國以后的民主選舉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秀”必然會演到第N季。西方多位思想家認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是美國民主政治的分水嶺。巧合的是,除了美國總統大選,英國的脫歐公投、韓國的“親信門”等,都使西方民主制度在今年遭遇創傷和詬病。諸多跡象表明,西方民主制度正在發生變化,“政治秀”只是一種表征而已。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4日 05 版)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