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綜合報道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

張大衛 張瑾

2016年12月14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

  ■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需國家布局和市場選擇相結合,進行必要的規劃和頂層設計

  ■ 為國家核心利益服務的智庫是智庫生態圈結構中的核心組織,需要國家統籌布局和規劃

  ■ 決策部門應主動打開公共需求的“閘門”,接上智庫產品供給的“活水”

  ■ 通過行業自律提高智庫生態圈的自淨能力,需組建智庫行業協會,搭建智庫間合作交流平台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智庫在重大決策中的咨詢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並由中宣部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各類智庫通過研究、交流和公共傳播,在咨政啟民和為國家與地方改革發展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新時代背景下中央賦予智庫的功能定位相比,與發達國家智庫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的作用相較,我國智庫體系的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智庫行業普遍存在著方向不清、定位不准、同質競爭、功能缺失、活力不足、缺乏協同等問題。為解決好這些矛盾和問題,促進我國智庫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當前亟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並使其在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構建智庫生態圈,促進行業資源共享和效率優化

  智庫生態系統又稱為智庫生態圈,它借鑒並延伸了生物圈-產業生態圈的豐富內涵。作為思想產品的供給系統,智庫生態圈的圈層及鏈環結構有很強的特殊性。它是一個跨地域空間的、由一些競爭力較強的核心組織和緊密關聯的行業多維網絡體系形成的特定環境的總和。多維網絡主要是指內外結合支撐和涵養智庫生存發展並輸出能量的社會系統,它包括可持續的研究創新能力、社會智力資源共享平台、公共政策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通暢的信息獲得和交互渠道、思想產品的產權保護和成果分享機制等。

  構建智庫生態圈的關鍵,在於通過需求市場的選擇和智庫間的理性競爭推動其合理分工和專業協作,促進行業資源共享和效率優化,實現智庫結構多元化、思想產品專業化,使各類智庫在錯位發展中形成共存、共創、共贏的發展局面。智庫生態圈是一種跨越區域、行業限制,覆蓋不同社會屬性特征的高級社會系統,因而它不能依靠叢林法則自我生成。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需要國家布局和市場選擇相結合,進行必要的規劃和頂層設計。

  找准生態位,圍繞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專長做精做優

  智庫生態圈是多樣性和專業性的統一。與生物圈相似,智庫生態圈通過競爭和選擇形成相輔相依的“智庫相”。

  智庫生態的多樣性包括智庫類型多樣性、結構多樣性和功能多樣性。良性的智庫生態圈,首先表現為各類智庫在數量、結構、空間分布、功能分工和資源佔用上較為合理,相輔相依並保持平衡穩定。目前,我國智庫類型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政府、高校、企業、社會、軍隊、媒體智庫發展迅速,分別承擔著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為產業和企業服務的責任,也有一些智庫在加強公眾影響、促進國際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結構上,我國智庫已形成了高、中、低端共存的狀態,同時還可以分為體制內外、綜合與專業、戰略性及應用性、研究型和傳播型等多數類型。因此,我國智庫發展要堅持“兼容並蓄”的原則,鼓勵不同智庫充分發揮研究方式、表達方式和視角多樣化的特點,使其在國家治理上既能體現國家意志,又能暢通民意渠道﹔在國際交流中,既能堅守國家利益,又能獲得理解和認同。這樣才能實現我國智庫體系功效的最大化。

  專業化是指不同類型的智庫要找准自己的生態位,圍繞自己熟悉的領域和業務專長做精做優,開展研究與交流工作,形成獨特有序的智庫生態。比如同是開展國際交流工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著重於搭建中美、中日、中歐的智庫二軌平台和開展綜合性交流活動,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則側重於G20、綠色金融等領域的交流和研究﹔同是開展國家戰略與安全問題的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專注於國際問題和“一帶一路”研究,中國南海研究院側重於南海問題,杭州城市學研究中心專注於城市化問題研究等,都充分體現了智庫生態圈多樣性與專業性的統一。

  智庫發展總體規劃與重點布局中應體現國家戰略

  智庫存在的意義在於咨政啟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進經濟發展邁向“雙中高”、全面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中國智庫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宣介中國主張。為國家核心利益服務的智庫就是智庫生態圈結構中的核心組織,形成這些核心組織並使之能發揮好作用,需要國家的統籌布局和規劃。從國情出發,我國此類核心智庫的發展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的建立,進一步把國家對智庫的引導和支持工作納入了更高水平的軌道。

  目前重點應做好兩件事:一是改善智庫在重點研究領域的布局。為避免智庫在國家重要戰略領域同質化過度競爭,需突出一些重點智庫主要業務方向和研究專長。如在國家戰略、公共外交、國家安全、宏觀經濟、改革、創新、開放、金融、高科技、社會治理、能源、民生等領域,國家應引導一些智庫進行長期定向研究,形成立體化、網絡化的覆蓋和深度的研究布局,提升研究的針對性和精確度。二是制定智庫業發展規劃。明確智庫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政策,賦予各類智庫平等的地位,加強黨的領導、政府有效監管和行業自律,防止內外利益集團的滲透和控制。對智庫在國際舞台如何開展交流活動,也要有總體規劃,如最近建立的中美智庫間經濟對話機制就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完善政策分析供需體系,實現思想產品供需對接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智庫競爭,主要表現在誰能用自己的思想產品影響政府決策。在政策分析供需體系中,智庫是供給方,提供政策思想和專業建議,政府、媒體和公眾是政策思想的需求者。思想產品的供需雙方應加強互動,決策部門主動打開公共需求的“閘門”,接上智庫產品供給的“活水”。

  充分發揮智庫在重大決策過程中的咨詢作用,使智庫參與政府政策研究制度化。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重大決策意見征集制度、政府購買政策咨詢服務制度、政策績效評估制度。政府將“斷”與“謀”適當分離,將智庫參與作為必不可缺的一環納入政策制定和公共決策的過程,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構建政策分析研究供需交流平台,使智庫了解政府對公共政策研究的需求。政府及時向智庫發布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政策意向,構建政策開放討論的社會化網絡,釋放政策研究需求信息,促進決策者、研究者和公眾多方有效積極互動,引導智庫發揮已之所長,對重大政策進行跟蹤研究並使之不斷深化。

  建立研究成果多層次輸出渠道,使智庫的思想產品為國為民所用。政府要暢通與智庫溝通的渠道,建立擇優選用機制,引導智庫通過思想產品供給、參與政府決策過程和研究成果社會共享等方式發揮作用。鼓勵決策者到智庫發表重要演講,鼓勵智庫通過公共傳播手段對政策進行解讀,引導社會輿論,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社會共識度。

  形成政府政策測試機制,使智庫參與決策程序化。通過調查研究、意見征集、方案設計等方式,讓智庫充分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通過敏感性分析、第三方評估、試錯測驗等方式,對政策實施狀況進行中期評價,發現政策漏洞,提出修訂意見﹔通過預期績效考察、宏觀效果分析、社會反饋等方式,對政策提出后期完善和調整意見。

  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智庫創新活力

  構建支撐智庫發展的多維網絡體系需要良好的社會條件和制度環境。中央《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智庫應發揮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因此,智庫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抓緊克服智庫管理體制機制仍存在的一些制約性問題。當前,智庫研究人員在參加國際交流、研究報酬獲得、職稱評定、業績考核、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存在諸多剛性約束和實際困難。建議首先解決最突出的三個問題:

  改善智庫參加國際交流的管理。充分發揮新型智庫開展對外交流的重要功能,簡化智庫在外事活動管理、中外專家對話、舉辦或參加國際會議等方面的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出台有利於智庫發展的關於出訪經費、出訪時限、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方面的政策。

  落實科研激勵支持政策。有關部門要及時開展對《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的細化落實,並對落實情況組織督查。審計機關應按照新的管理辦法和規定,開展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和財政資金的審計監督。

  出台智庫評價制度。智庫評價制度包括對智庫科研人員的評價和對智庫的評價。鑒於咨政類成果與學術研究成果存在區別,應建立智庫科研人員職稱評定系統,以體現咨政類成果的針對性、務實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制定智庫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通過對智庫的科學評價,激勵智庫健康發展、提升智庫總體發展水平。

  組建智庫行業協會,促進協同發展

  通過行業自律提高智庫生態圈的自我淨化能力,組建智庫行業協會,搭建智庫間合作交流平台。通過同行共治、同行評價引導智庫規范發展,發揮互相監督功能,監督智庫對其研究成果負責,提高其嚴肅性和科學性。通過行業協會舉辦各類學術活動,加強合作,做好成果統計和智庫評價,加強思想產品的產權保護和成果分享。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建共享的智庫信息化平台,實現智庫間對重大戰略項目共同探討研究、共享知識資源。在不同的戰略領域內各聚集數十個頂尖智庫,避免重復研究,有效組織分工,及時溝通信息,趕超國際同行。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