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娜
2017年02月16日07:54 來源:《紅旗文稿》2017/3
我們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可曾想無規矩亦無自由!
規矩帶來自由。這句話可以從霍布斯的國家理論來理解。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下的每一個人都會按照自己所願意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生命,每一個人都隻顧自己的利益、不惜侵犯他人,於是就產生了“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這種狀態下人人難以自我保存,為了生存,人們開始自願地放棄別人也同樣放棄的權利,協商締約,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實現了聯合, 而這就產生了國家。締約就是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規矩,有了規矩,人之為人的真正自由才出現。
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將自由分為“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積極自由是指人在主動意義上的自由,也就是可以做什麼的自由﹔消極自由則是被動意義上的自由,即可以不做什麼的自由。而規范了“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正是某種規矩。這種規矩可以是在生活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可以是社會中遵守的公共秩序,也可以是國家治理的法律法規。如著名的米蘭達明示“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法庭依據”。正是有了這句話,才有了嫌疑人的消極自由。積極自由的實現和保証也同樣需要規矩。我們開車在路上自由行使,乘船在海上自由航行,看飛機在天空自由飛翔,這裡說的“自由”哪一個不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
制度是成文的規矩。制度不僅告訴人們不能或是禁止做什麼,同時也告訴人們可以自由地去做什麼。正如英國政治家伯克說:與制度相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並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可以說制度是自由的尺度、自由的邊界。如果市場行為中沒有制度規范,那市場自由無從談起,如果個人行為沒有規矩界定,那他人的自由也無從談起,甚至在外交領域,如果國家與國家之間不遵守國際規則,那可能一個國家在主權方面的自由都無法保障。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如此美好,從古至今被人渴望、受人稱贊,但自由從來不是隨心所欲,隨心所欲的亦從來不成為自由。
美國福克斯電視台主持人沃特斯在節目中曾對紐約的幾位不懂英文的華人進行採訪, 向他們提出具有種族歧視意味的問題,並播出了他們不知如何回答問題的窘態,沃斯特還在節目中多次用暗喻的形式對華裔進行嘲諷。這是不是新聞自由?當然不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宣布個人可享有新聞自由的同時,也對其予以限制,如: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名譽﹔保障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生或道德等。
若把自由比作水,當它按照河道流淌,則能灌溉出萬畝良田,哺育兩岸生靈,若無堤壩防護,則會變成滔天洪水,涂炭萬千。西方有諺語講到:“你揮舞拳頭的自由止於我的鼻尖”。一個人擁有決定自己言行的自由,但這個自由必須在一定的界限內,否則他人自由將不存,自己亦有可能失去自由。
有人常高呼要言論自由,殊不知為了言論自由,我們首先要明確言論邊界。而規則和法律是保護言論自由的最后防線。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這種自由的實現必然是以遵守公共秩序、法律法規為前提。否則發文誹謗、惡意攻擊、人肉搜索、造謠傳謠也成了言論自由。不受規則約束的言論自由如刀如劍,傷害他人,造成恐慌。自由的濫用必然會導致自由的失去。
每個人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中所描述的願景是人類社會心向往之的模樣。在這裡,每個人都按照規則行事,所以整個社會有序運轉﹔社會制度健康穩定,所以每個人的自由才有保障。如此良性互動,才能實現一切人的自由發展。
(作者單位:求是雜志社)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