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滌非
2017年03月14日08:59 來源:《紅旗文稿》2017/5
信息網絡化為人們傳播分享信息提供了極大便利,但信息爆炸又給人們帶來了很大困擾——垃圾信息和虛假信息遍布網絡,欺詐、謠言、暴力、色情、賭博等有害信息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危害,妨礙互聯網積極作用的發揮。公眾普遍要求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力度,建設更加健康、更加可信、更能為社會提供便利的網絡,盡快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當前,網絡空間治理工作正在深入展開。宏觀地看,網絡空間治理需要從三個層次推進。第一,要講道理,即報道真相、傳播真知、探求真理,揭露各類謊言、批駁錯誤觀點,減少虛假信息、錯誤思想對人們的誤導和困擾。第二,要講道德,各類網站誠信經營、嚴格自律,普遍尊重社會公序良俗﹔廣大網民謹言慎行,自覺遠離污言穢語,杜絕各種形式的網絡敗德行為。第三,要講法治,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依法辦網、上網、管網,並制裁越過法律底線的行為,為建立公正的網絡秩序劃出紅線。
講道理、講道德、講法治三者相互聯系、相互支持。講道理為講道德、講法治提供依據﹔講法治為講道理、講道德提供后盾。網絡評論,作為增強互聯網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抓手,其主要目的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思想引導人。簡而言之,就是“講理”。這是當前網絡空間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網絡評論的實質
評論,能夠表達觀點,最鮮明地反映媒體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判斷,並通過傳播真相、真知和真理,增信釋疑、激濁揚清,從而服務社會、造福大眾。當前,互聯網上的言論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首先,網上發言的主體,早已形成了“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評論員”的格局,這同傳統媒體少數評論員獨享發言權顯然不同。其次,網上發言的內容,既談風雲又說風景,從“天下興亡”到“小橋流水”,短則三言兩語,長則洋洋萬言,影響力與日俱增,一些突發事件能在數小時內引爆網絡輿情。第三,諸如文字、音頻、視頻、圖片、漫畫甚至表情包等網上言論樣式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第四,在互動環節(如跟帖、論壇、微博、微信),數以億萬計的網民持續發表看法、意見。在波濤洶涌的網上言論中,既有真知灼見、又有霧霾垃圾,亟待通過多樣化、高質量的評論分析去偽存真、披沙揀金。
評論,必須“講理”。因為隻有科學理論和正確思想指導的實踐,才能夠成為自覺的實踐,才具有遠大的前途和勝利的希望。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歷史,在大革命時期,我們黨創辦報刊,用“請看事實”的辦法來鼓動人們支持革命﹔在井岡山根據地和中央蘇區,我們黨制定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一系列制度,在紅軍隊伍中組織宣傳兵,負責刷標語、做演講、油印“時事周報”等工作,從此奠定了我們黨的宣傳工作、群眾工作的光榮傳統。
有道是,“人心齊,泰山移。”如何實現萬眾一心、上下同欲,卻知易行難。當前網上信息魚龍混雜,容易使人莫衷一是、陷入迷惘困惑之中。各種有害信息已給社會團結穩定和人們正常生活造成了實際的危險和損害。網絡評論在百家爭鳴、眾說紛紜之時,要用正確的道理說服人,關鍵需要做到:有鐵的事實、好的道理,還得有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
一般而言,網絡評論發表的是個人的觀點和意見,但影響的卻是他人和社會。這些觀點和意見,一般來說是圍繞一定時期的事件而發表的,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事件的真假,與觀點的正誤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對事實把握不准,甚至依據似是而非的流言臧否人物、褒貶是非,隻能是無的放矢,不僅不能說服人,還會招致公眾的鄙視和反感。因此,好評論一定要讓觀點建立在鐵的事實之上。為此,一要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搞好調查研究,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願望來描寫事實。二要正確分析事實,依據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的觀點解剖事實,分清事實的主流和支流、整體和局部、歷史和現狀、成績和不足,不犯一葉障目或者刻舟求劍的錯誤。對於每一個網絡評論員,都應當牢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好的道理,首先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時間的考驗﹔其次是在邏輯上自洽,不能自相矛盾。由此說來,網絡評論要講好道理,第一,要使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對於前人的理論、思想、主張,用實踐的尺度加以分析衡量、批判吸收、有所損益,永遠不干削足適履的事。第二,要避免陷入各類教條主義的束縛之中,不能過度迷信所謂權威泰斗,而放棄自我分析和思考、喪失“凡事問個為什麼”的主動性。第三,對於某些貌似高深的理論、學說,一定要審視其是否合乎邏輯,倘若自相矛盾之處甚多、前言不搭后語,則要保持高度警覺,不能盲從吹捧、誤己誤人。
信息網絡化的快速發展,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創造了近乎無限的可能性,網絡評論的文體風格、編排方式、傳播渠道都有巨大創新空間。在網絡評論實踐中,要善於利用各種形式為表達服務,例如綜合使用文字、音頻、圖片、漫畫、視頻、表情包等元素,加強評論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要適應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終端來設計、編排內容,方便網民接受信息、分享信息。總之,“內容為王”反映了思想至上的取向,“媒介為王”則反映出技術至上的取向。實踐証明,網絡評論要取得好的傳播效果,二者不可偏廢,要始終把優質內容與高效渠道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網絡評論的主要任務
習近平同志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全面精辟地概括為48個字:“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同樣是當前網絡評論工作應當努力完成的任務。
新中國經過數十年努力,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對華封鎖。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大大促進了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技術進步和思想共享。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則進一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極大地提高了傳播效率。歷史學家曾指出,一個社會是否有機會從相鄰社會汲取更加先進的文化成果,是這個社會能否取得進步的關鍵外部條件。開放的社會環境為思想文化的傳播和人們個性的發展,總體上創造了有利條件,便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融合進步。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勝利推進,分析網絡評論工作的具體任務,應當包括四個互相關聯的方面。
首先,要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要實現長治久安,它的領導集團就不僅要在物質生活領域(如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行使領導權,還必須在精神生活領域(即意識形態方面)掌握領導權。開展網絡評論,要著眼於建設並鞏固健康有力的意識形態領導權。
意識形態和輿論一樣,根本上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反映,並且隨著現實生活的變化或快或慢地發展變化著。兩者的差別在於,輿論是一段時間內部分社會成員對特定事件的看法和情緒,隨著事件的發生與結束,輿論“其興也勃、其亡也倏”。意識形態則往往通過左右社會輿論而發揮作用,輿論爭奪的結果又會從不同方向加強或者削弱意識形態的力量。對於一個社會而言,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它的生機和活力就會窒息﹔思想混亂、無所適從,社會就會陷入內耗和停滯。
做好網絡評論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正確分析和認識各類現實矛盾,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既符合客觀規律又為公眾廣泛認同的正確結論,從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社會巨大的向心力、創造力。值得警惕的是,缺乏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必然導致胡思亂想、嘩眾取寵﹔而不堅持解放思想的統一思想,則極易導致盲目追隨、迷信盛行。二者對社會健康運行和長治久安都有害無益,網絡評論工作應當努力避免這兩種不良傾向。
其次,要努力在多元文化中確立核心價值。隻有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才能取得成功。開放的社會環境加上發達的網絡工具,大大改善了人們交流的條件。但交流的目的在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因此,開展網絡評論,需要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實現不同文化互鑒互惠,在取長補短中豐富完善自我,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多數社會成員對美丑、善惡、是非、利害形成基本一致的標准,從而廣泛爭取人心、凝聚共識,為共同的理想和事業長期團結奮斗。
倘若在多樣的文化交流中缺乏良好的鑒別力,一味人雲亦雲、邯鄲學步,勢必失去初心、迷失自我,更談不上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避免出現這樣的失誤,網絡評論要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是否有利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造福最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根本標准,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棄之。要勇於保持定力,把促進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文明的價值追求作為網絡評論工作的著眼點。要始終“不忘初心”,善於在豐富多樣的文化中吸收借鑒,使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第三,要善於在廣泛對話中凝聚社會共識。網絡時代,人們各抒己見的物質條件大為改善、主觀意願明顯增強。總體上講,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熱情,顯示了當代社會的蓬勃生機。但同時必須估計到,即使在人民內部,由於貧富矛盾、干群矛盾、地區矛盾等廣泛存在,人們也一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滿﹔再加上每個人受制於社會環境和個人素質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見。因此,對於網上出現的不滿意見,要線下線上雙管齊下,做好解疑釋惑、析事明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線下工作力度,從實際出發解決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大量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創造條件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定共同的發展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要做好線上信息發布和引導工作,弄清問題、講明困難、說清情況,深入分析形勢和條件,並把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和希望告知民眾,取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對於群眾中存在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和固執己見的偏見,要開展善意嚴肅的批評教育。
第四,要在輿論交鋒中捍衛黨和人民利益。在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和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環境下,網上的對話絕不隻有風花雪月,而必然包含刀光劍影。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某些霸權國家企圖把中國的發展成果轉化為國際壟斷資本進一步積累的條件,遏制中國的意願和力度在不斷膨脹。為此,他們不惜利用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等各種手段,與中國既合作又較量﹔同時,還在我國拉攏收買某些勢力充當其代理人,伺機在中國社會制造分裂和騷亂。對某些固守霸權主義思想和西方優越論的勢力來說,他們清楚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在硬實力方面難以打敗的巨人,於是轉而企圖用所謂“軟實力”“巧實力”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摧毀中國內部的團結,在中國制造“顏色革命”——挖空心思誘使無法戰勝的巨人“自殺”。
對於境內外敵對勢力及其代理人的造謠惑眾、挑撥離間、惡意攻擊,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揭露謠言、辨明是非、果斷“亮劍”、堅決反擊,堅定維護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捍衛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對於某些無事生非的現象——如“食用狗肉之爭”“繁簡漢字之爭”“方言保護之爭”等,表面看似無傷大雅,也要引起高度警覺。這類事件很容易為一些特殊力量操控挑撥、激化對立,嚴重者甚至引發局部騷亂。對於上述現象,網絡評論要善於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及時發現問題、刺破“膿包”,向群眾講清事實和道理,引導網民看清本質,以免養癰遺患、危害國家安全和民眾生活。
三、大家和專家的共同事業
做好網絡評論工作是信息網絡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向我們提出的新任務。如果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之后,以往的各個社會都曾致力意識形態建設以圖長治久安﹔那麼,網絡具有的強大力量,已使它成為當前爭奪輿論優勢和意識形態領導權最重要的工具。政府、政黨(包括社會團體)、學校(特別是大學)、媒體、教會、智庫等機構,都必須努力掌握網絡以爭奪話語權和思想領導權。
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與犬牙交錯的網上輿論爭奪和意識形態交鋒交織在一起,很容易給國家發展造成干擾,甚至導致社會動蕩不安。歷史經驗反復表明,喪失輿論主動權,勢必引發意識形態危機﹔而一旦在意識形態斗爭中落敗,一個國家、一個政權要想繼續維護正常、有效的統治秩序,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俄羅斯(蘇聯)歷史上的“十月革命”“八一九事件”從軍事上講微不足道﹔但兩次事變均摧毀了原本強大的國家,恰恰從正反兩個方面展示了意識形態斗爭的巨大力量。做好網絡評論工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團結穩定,促使網絡這一巨大變量化為巨大正能量,對保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在正確道路上高歌猛進,意義非常重大。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即無產階級的解放是無產階級自己的事情。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群眾路線,其基本原則也包括互相聯系的兩個方面,即群眾需要和群眾自願。做好網絡評論工作,用正確的思想武裝成千上萬人的頭腦,必須喚起億萬民眾共同努力。因此,網絡評論工作是大家的事情,需要組織各個部門、各個地區一大批政治清醒、學識扎實、網絡傳播能力強的網民參與其中,發揚“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政治工作優良傳統,開展好“以網民引導網民”的工作。
網絡評論面對各類錯綜復雜的問題,要對這些問題作出正確的觀察、分析和說明,不僅需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作指導,還需要大量專業知識作為工具。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告誡人們,要想過河、就必須有船或橋。搞好網絡評論工作,正確引導輿論,必須依靠各方面專家的專業研究能力,對現實矛盾和問題作出正確分析、得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有益結論,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共識。因此,網絡評論工作迫切需要成千上萬的專家參與其中。以往我國有很多優秀專家習慣於利用報刊、書籍、廣播、電視等媒體作為陣地開展信息傳播工作,隨著信息網絡化的發展,需要動員組織一大批優秀專家盡早轉移到網絡主陣地,傳播科學文化,開展輿論斗爭,建構意識形態。
網絡評論工作是新形勢賦予大家和專家的共同事業。需要警覺的是,雖然宣傳工作、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但在網絡時代發揚這一傳統仍然會招致某些別有用心的污蔑攻擊。比如,某些特殊勢力及其附和者,熱衷將網絡評論員稱為所謂“五毛黨”“網絡水軍”,企圖污名化、妖魔化網絡評論工作。殊不知,對飽經風霜、久經考驗的人們來說,這類現象早已是見怪不怪。歷史上,不是曾有過指責農民運動為“痞子運動”、誹謗魯迅先生是“盧布黨”的反動力量嗎?那些污蔑者“而今安在哉”?
網絡評論工作的性質是“講理”,任務是報道真相、傳播真知、探求真理,這就決定了所有網絡評論員必然在服務大眾、維護人民利益中取得進步和支持,決定了這項事業必有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未來。
(作者單位:中央網信辦網評局)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