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2017年04月11日08:18 來源:紅旗文稿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既是對我們自身文化內涵和價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我們自身文化特性品質和文化生命力及其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念和信心。
1.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毛澤東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為主動。這種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就在於中國人民找到了“偉大的認識工具”。通過馬克思主義准確認清中國國情,這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前提。中華文化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在延續了5000多年之后開始走向復興。這不是將曾領先於世界文明幾千年的文化原封不動地搬到今天和未來,而是在揚棄的過程中推動中華文化與時俱進、與日俱新。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價值觀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堅持文化自信,從根本意義上說,就是要堅持價值觀自信。人們隻有對自己的價值觀充滿自信,在情感上認同、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實踐中篤定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主導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就要把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自信擺在戰略位置,夯實我們走向文化強國的價值觀基礎,厚植中華民族開創美好未來的文化優勢。
2.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者和實踐者、領導者和發展者。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証。
文化自信源自於中國共產黨既有遠大的理想和信仰,又有腳踏實地的求是精神。中國共產黨在苦難輝煌的革命年代鍛造了革命文化,孕育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偉大長征精神、抗日戰爭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精神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紅色基因。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以雷鋒、王進喜、焦裕祿、錢學森等為代表的先進分子,孕育了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又孕育了抗洪搶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道,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始終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締造了嶄新的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把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自己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把黨的自身建設始終作為一項偉大工程持續全面推進。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取得的歷史成就,積累的革命和執政經驗,沉澱的深厚底蘊和精神財富,早已孕育形成了中國共產黨自身獨特的價值文化。在這種價值文化的自覺中,黨的堅強領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決定性力量。
3.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能夠自信,是由經濟發展實力所決定的。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所以能夠自信,歸根結底在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深度認同和高度肯定。堅定文化自信,必須要依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文化自信首先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從根本上扭轉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落后於西方歐美發達國家的被動局面,中國和平發展的步伐堅定有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已經展現。輝煌成就的取得,激發了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堅定自信。
文化自信也源於我們進行的偉大變革。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當代中國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而是依據科學理論的時代性發展﹔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而是借鑒超越的卓越性創造﹔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引領潮流的革命性創新。這必將給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也必將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4.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更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一古語進行了科學地改造,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在建設改革年代,鄧小平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心願。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深刻體現出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理念,更是500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滋養,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為治國理政、安邦濟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也為全球治理和人類和平發展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克服兩種錯誤傾向,即把傳統文化說得一團漆黑的文化虛無主義和死守舊有文化傳統的文化保守主義。應該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方針,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提供豐厚滋養。
5.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是中華文明的鮮明品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長期領先於世界,就源於在與其他文明的不斷融合互鑒中豐富和完善自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絕不是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而是一種開放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很多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近40年來,我們吸收借鑒了一些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經驗,推動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的蓬勃發展﹔我們吸收借鑒了一些國家公共文化建設的方法,推動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福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開放性,不是囫圇吞棗,而是在批判基礎上的有益借鑒。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兜售“普世價值”,妄圖西化中國。國內一些人也別有用心,打著吸收和借鑒的幌子宣傳“普世價值”。這些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背道而馳,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我們要始終牢記,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是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繼續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掉我們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者單位: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