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稿》

論“工匠精神”

徐耀強

2017年05月25日09:52    來源:紅旗文稿

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在新的時代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須深入把握其基本內涵、當代價值與培育途徑。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其一,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執事敬”,是指行事要嚴肅認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臨事要專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將敬業解釋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

其二,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能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瑞士手表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靠的就是制表匠們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的精益精神。

其三,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德國除了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奔馳、寶馬、奧迪、西門子等知名品牌之外,還有數以千計普通消費者沒有聽說過的中小企業,它們大部分“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其實,在中國早就有“藝痴者技必良”的說法。古代工匠大多窮其一生隻專注於做一件事,或幾件內容相近的事情。《庄子》中記載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大抵如此。

其四,創新。“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絕不等同於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其中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這意味著,工匠必須把“匠心”融入生產的每個環節,既要對職業有敬畏、對質量夠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活力。事實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制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

二、“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

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更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優秀的職業道德文化,它的傳承和發展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與廣泛的社會意義。

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隻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也就是說,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兩個輪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雙翅膀”,二者缺一而不可。事實上,“工匠精神”的發育程度,同一個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進步程度都直接發生著關聯。從精神文明來看,“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在本質上它是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同其中的“敬業”“誠信”要求高度契合的。從物質文明來看,“工匠精神”在物質文明的創造過程中可以發揮強大的精神動力及智力支持作用。

二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盡管我們成了“世界工廠”,貼著“MADE IN CHINA”標簽的產品在世界隨處可見,大到汽車、電器制造,小到制筆、制鞋,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於世界前列,但這裡面卻依然缺少真正中國創造的東西,甚至一些外國人將其等同於“山寨”產品。這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形象。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產品質量整體不高,背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為實現中國從全球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要迎頭趕上世界制造強國,成功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就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隻有當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產、設計、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制造才能贏得未來。

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隨著市場經濟特別是知識經濟的到來,現代經濟越來越呈現為一種品牌經濟。在現代市場經濟視域下,作為知識資本形態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種可經營的企業資本,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價值增殖的價值,是傳統的會計體系反映不了的無形資本。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開發、經營品牌資本,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佔領市場至高點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工匠精神”在企業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資本創造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也是企業品牌內涵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以及顧客忠誠度培育的有效途徑,更是企業品牌資本價值增殖的重要來源。其實,中華老字號全聚德烤鴨能夠馳名世界,也是得益於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工匠精神”。

四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尊重員工的價值、啟迪員工的智慧、實現員工的發展,不僅是員工個人成長的強烈需求,同時也是現代企業的責任和使命。而“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是企業員工提升個人精神追求、完善個人職業素養、實現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道德指引。美國旅館業巨頭康拉德·希爾頓年輕時有過在酒店打工的經歷。最初,上司安排他打掃衛生,刷馬桶是其中必要環節。希爾頓對這份工作不滿意,對待工作很懈怠。有一天,一位年齡稍長的女同事見他刷的馬桶很不干淨,就親自為他做示范,並告訴他,自己刷完的馬桶,是有信心從裡面舀水喝的。這件事對年輕的希爾頓觸動很大。從此他一改對工作的懈怠應付,逐漸樹立起踏實認真、一絲不苟的職業精神。后來,希爾頓擁有了自己的酒店,並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回顧他的成功之路,不難發現,他年輕時所遭遇到的“喝馬桶水”的職業精神教育這一課,是他成長、成才、成功的重要精神財富。事實上,企業員工所具有的高尚職業操守和強烈“工匠精神”,同擁有較高專業知識技能一樣,是其自身立足職場的重要條件和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三、“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徑

如今全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強烈共識,這就是在中國必須加強、加快“工匠精神”的培育。那麼,其路徑何在呢?

首先,必須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會氛圍,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必要條件。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工匠在古代等級社會中一直處於社會下層,在職業“士農工商”的排名中,工匠往往不入統治者的“法眼”而被歸為“三教九流”。唐宋以后,手工業者身份地位有所提高,但封建王朝依然奉行“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將工商業視為末業,對工商業者進行壓制。元代又開始通過嚴格的“匠戶”戶籍制度對工匠進行種種限制和奴役,使工匠一直難以獲得與普通勞動者平等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儒家主流思想向來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倡導“君子不器”,輕視職業技能教育,認為匠人們營營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君子應該修齊治平,不為物役。而當代中國雖早已是世界工廠,但社會和企業依然缺乏對工匠和“工匠精神”的重視和尊重。反觀歐美文化,古時的出色工匠,可以跟藝術家和作家齊名,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圍,其實質是對勞動、知識和創造的尊重。這既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表征。

其次,必須暢通職業培養機制。有資料表明,我國制造業生產一線技工特別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成為制造業強國的瓶頸。那麼,如何暢通技能型人才職業培養機制呢?一要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也就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加快發展與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相適應、產教學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二要繼承古代“師徒制”教育傳統。古代流行的中國藝徒制度和西方行會的學徒制,採取的都是一種“心傳身授”的默會教學方式,學徒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磨煉技藝,體驗並形成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嚴謹專注的職業精神。特別是,“師徒制”中形成的“親師合一”關系,注重“手把手”“一對一”的言傳身教,有利於那些非物質傳統技藝的傳授和“工匠精神”的養成。三要實行國家工匠技能認証制度。也就是在加強現行職業教育法規執行力度的同時,借鑒德國職業教育舉行國家考試制度,全面實行工匠職業從業資格考試制度和工匠技能等級認証制度,不斷提高職業資格水准和職業榮譽感。

再次,必須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實踐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並為全企業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理念、共同信念、經營思想、道德准則與行為規范的總和。顯然,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工匠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正如《周易》所言:“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價值來自於“人化”的過程,同時又必須回歸於“化人”的過程。無疑,“工匠精神”中蘊涵的巨大力量,也需要通過融入企業文化建設而得到發揚光大,並使之在滋養員工精神、推動企業發展中得到驗証和釋放。

最后,必須建立激勵保障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保障制度是“工匠精神”得以延傳和發揚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其一,要建立傳統工匠技藝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針對傳統工匠“傳內不傳外、傳兒不傳女、傳大不傳小”現象,通過運用法律、制度等形式加強與工匠相關的知識產權、技術專利的保護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護傳統工匠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其二,要建立瀕臨失傳的傳統工匠技藝搶救制度。要建立專項基金,搶救性保護那些瀕臨失傳斷代的民間傳統技藝、工藝,搶救挖掘那些瀕於失傳的獨門絕技,請大師名匠著書立說或為他們撰寫人物志和傳記,發揚光大傳統技藝和“工匠精神”。其三,要建立優秀民間傳統技藝表彰獎勵制度。可借鑒當今建筑界“魯班獎”、工藝美術界“金獎”“銀獎”形式,對技藝界的精品、優品實行專項獎勵制度,以此樹立標杆鼓勵趕超。同時,對於那些德藝雙馨的工匠大師、技師要授予榮譽稱號,並不斷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其四,要建立名品優品特品甄別追究制度。為增加工匠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可借鑒古代社會“物勒其名”的辦法,利用條形碼、二維碼等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對工匠、技師的每一件作品、產品實行甄別認証,既保障他們的著作權、讓他們“揚名立萬”,又對他們實行終身責任追究,以此強化“工匠精神”的建設。

(作者: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