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稿》

創新讓發展更有品位和效率

陳慶修

2017年06月09日08:42    來源:紅旗文稿

創新在新發展理念中位居首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就是要以創新培育發展動力、拓展發展空間、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產業新體系,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核心動力和根本支撐。

創新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人類社會已進入空前密集創新時代,隻有擁有強大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從全球范圍看,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品和新產業,是歷次經濟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途徑。當前,世界范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歐美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部署和推進科技創新並高起點推進“再工業化”,世界主要國家也爭相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發展先機。顯然,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既是面對嚴峻經濟形勢的理性選擇,也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久之計﹔企業也隻有對技術革新進行投資,才能避免危機。

從我國經濟來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驅動、創新引領。然而,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解決這些問題,隻有依靠創新發展,以科技進步推動增長,把科技創新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有效破解產能嚴重過剩、資源環境約束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 “瓶頸”,才能在新常態中再上一個新台階。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實現根本性轉變,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要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系統性的創新體系,規劃科技創新發展路徑,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真正用好科技這個有力杠杆,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引領作用,加快各領域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以創新推動發展的戰略支點

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隻要全要素生產率有較快提高,經濟增速即使達不到以往的高速,企業盈利仍可達到或接近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的水平,各級財政收入仍可實現較快增長,就業仍可保持穩定,民生仍可不斷改善。這其中的關鍵是要選好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

發展理念是創新發展的根本點。創新發展理念是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前提。協調發展需要政策、體制及調控方式創新,產業協調需要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城鄉協調需要現代農業技術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創新、農業生產模式與營銷方式創新。綠色發展需要環保技術,而技術的開發需要自主創新,技術的引進需要路徑和方式創新。開放發展需要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創新、金融管控和貿易方式創新以及全球治理方式創新等。實現對資源、機會、收益、福利等的全社會共享需要社會管理機制、財富分配方式、勞動工資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創新。新發展理念就是要追求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其中主線是發展、靈魂是創新。

制度創新是創新發展的支撐點。完善的制度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支撐。科技創新是多種創新的“集合”和“綜合”,涉及創意、創意的技術化、技術的產品化、產品的市場化,技術創新和研發還包括創新服務的跟進、商業模式的創造以及與市場開發的對接等一系列環節和方面。這些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來保障。例如,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最關鍵的是如何化解風險,這需要有序的市場、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穩定的經濟政策、透明開放的產業政策與信息等。因而,構建創新發展體系,需要形成有利於創新驅動的制度,從而促進創新與產業相結合、科技與經濟相融合。以制度優勢促進創新進而形成發展優勢,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客觀要求。

技術進步是創新發展的立足點。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科技進步是最有效的動力源。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以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是以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擺脫傳統的以要素投入為主的粗放型增長模式,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廣泛應用各種先進技術培育新動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使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創新轉變,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實現發展動力的轉換。提升中國制造服務的附加值、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關鍵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科技政策、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的完善,促進各類技術要素和生產要素集聚融合,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開辟新的產業發展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萬眾創新是創新發展的著力點。創新活動可以為社會創造新產品、新價值,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創新者或創新參與者,都有可能成為眾創的一員,萬眾創新就是要釋放全社會的創新潛能,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出來。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資源﹔推動萬眾創新,既是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途徑。從實際發展態勢來看,萬眾創新,能在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服務業,以及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領域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如果把全社會每一個細胞都激活,就會使整個經濟肌體充滿生機,進而匯聚成巨大的推動力量。因而,要以萬眾創新促進創新驅動發展,以激發創新活力、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和發展,使其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以創新推動發展的政策選擇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著手,規劃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具體來說,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完善引領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科技創新需要制度創新來保駕護航,以制度創新激發活力。制度創新要從深化體制改革入手,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高法治化水平,完善研發投入機制和技術中介服務體系,建立科技創新利益補償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要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改進科研活動評價機制,強化政產學研合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發揮創新型企業的優勢,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力度,讓科技創新的價值充分發揮。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構建促進創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對創新活動的宏觀引導,鼓勵創新資源向企業流動,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的機制,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要統籌推進科技、管理、產品、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有機統一,依靠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協同發揮作用,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面向市場、受市場檢驗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市場競爭是創新的活力源泉。要強化市場意識,以市場為導向,尊重和順應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同時,又要根據創新發展各環節的特點和需求,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優化市場環境,打破制約創新發展的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形成根據市場需求及其變化趨勢進行創新發展的機制,為創新開拓廣闊的市場空間。運用市場化手段來推動創新,敏銳把握市場的變化以及對創新的需求,准確把握創新發展的方向,促使創新滿足市場需要,形成市場化要素價格倒逼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別化競爭轉變,從而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解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制約,讓創新真正落實到推動發展上來。

三是運用信息技術推動創新發展。隨著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集成發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正在成為新的基礎設施,知識、信息和大數據等成為創新資源。從信息傳輸到銷售、運營和制造等多個產業鏈環節連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的無縫對接,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減少了中間環節,突破了時空和語言界限,促進了產業鏈的開放融合,創造了電子商務、網絡金融、網絡教育、網絡智造、雲服務等一系列新業態,形成了新的產業生態系統,這些科技創新的成果反過來能為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業創新營造前所未有的有利環境。因此,要推進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平台的新型創新平台,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以促進創新,更好滿足以個性化和特色化為特征的現代生產和服務模式。

四是營造良好環境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是“顛覆性”和“革命性”變化,要遵循科技研究與探索發現規律,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社會環境。完善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法治保護體系,加強創新成果的保護,讓法治成為激勵創新的根本保障。發揮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向科技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引入風險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以金融創新支撐科技創新。增強政策穩定性和透明度,建立公開透明、長期穩定的激勵機制,大力營造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為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技術突破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重點加強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採取稅收減免、政府採購服務等多種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種創新服務和孵化平台,完善創新服務體系,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效率。

五是優化人力資本推動創新發展。實施創新發展戰略,關鍵是人才,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懂專業、會操作、能創新的人才隊伍。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圍繞重點領域和創新方向,造就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以及高水平創新團隊。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改革股權激勵制度和評價獎勵制度,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的利益回報和精神鼓勵。推進人才領域供給側改革,構建市場化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人才發展的引導作用,真正讓市場來決定人才的價值與配置。遵循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治保障人才,充分發揮人才在創新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總之,創新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它立足於理念、制度、科技、管理,要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健全市場機制營造良好環境,發揮好人才和“互聯網+”的作用,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落實創新驅動發展。

(作者: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