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武
2017年06月13日08:35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是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新聞輿論工作要擔負起的神聖責任。
新的時代條件下,互聯網技術發展產生了結構性的變革力量,原有的社會傳播格局被打破,新的傳播生態逐漸成長,新的傳播現象和傳播業態層出不窮,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更為復雜的形勢與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領會並堅決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有效發揮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作用,為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順利推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習的中國夢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新媒體崛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面臨的挑戰
當前語境下的“新媒體”誕生於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發的媒介技術變革。與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即時性、開放性、個性化、分眾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傳播、檢索便捷、融合性等特點。在廣義上的新聞生產領域,由技術變革引發的生產關系變化,必然會對原有的理論體系構成挑戰,並要求原有體系做出即時應對與自我更新,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視域中,當前主要表現為三種沖突:
1.真實性要求與虛假信息泛濫之間的沖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扎根於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這是辯証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判斷。因此,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傳播的本源是物質的東西,是事實,脫離事實,新聞就無從談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准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全面客觀的反映事件全貌。”在新的技術背景下,網絡媒介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動性、多媒體的特點,使得它在揭示新聞事實的真相過程中具有傳統媒體無法相比的優勢。但與此同時,網絡傳播技術的自由性,不可避免地導致互聯網空間中謠言與假新聞肆意蔓延,在所謂“注意力經濟”的導向下,使得部分網絡新聞盲目追求獵奇、吸引眼球,喪失職業操守。
2.輿論陣地要求與新傳播格局之間的沖突。“文者,貫道之器也。”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大理論成果,就是形成了新聞事業的“喉舌觀”,新聞媒體要成為黨和人民的輿論陣地,新聞宣傳要能成為輿論監督的手段,服務於黨的建設。新聞輿論工作者處在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要能把握新聞真實,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大眾,促進社會發展。任何新聞報道都有導向,報什麼、怎麼報、何時報,都包含著不同的態度立場和觀點。在大眾傳播時代,傳播媒介在新聞信息傳遞中處於主導地位,通過對信息的篩選和過濾充當著把關人的角色,而受眾更傾向於被動地接受新聞信息。網絡媒介的出現則為民眾擴散自己的聲音提供了一種共享的、即時的溝通平台,打破了過去垂直的信息傳播模式,轉而形成平行網絡化的信息互動呈現格局,使得每個人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傳播權力在新場域從權威向大眾進行讓渡,帶來了整個傳播格局的巨大變化。
3.人民性要求與商業邏輯之間的沖突。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在新聞宣傳工作中的生動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高度重視人民群眾推動歷史進程的作用,秉持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根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提出新聞傳播事業是人民群眾聯合起來的事業。堅持人民性,一方面是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呼聲,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是要做到依靠群眾、聯系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新媒體時代開放交互的網絡平台創造出了多元化的公共討論場域,為人民訴求的表達提供了更多途徑,但在商業邏輯的支配下,互聯網對於技術門檻的限制使得每個個體獲取信息、表達意見的機會並不均等,擁有絕大部分信息資源的一方可以壟斷輿論甚至迷惑大眾,網絡信息的傳遞和意見的表達卻要受到技術和資金的制約,使得民眾的參與感和創造性受到壓制。
創新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媒體實踐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屬於一般意義上的新聞理論知識或新聞觀點,它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原則和工作方向,對於新聞工作者的影響更加深遠﹔它能夠兼收並蓄,廣採博取各種人類的文明成果,用新的實踐和理論充實自己的理論體系﹔其價值還集中體現在以新的理論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成為人們回應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動力 。因此,在面對當前諸多現實挑戰的情況下,新聞工作者應當把堅持原則性與發揮創造性結合起來,在如下幾個方面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價值。
1.創新話語表達體系,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其生命線就在於堅持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在新媒介技術發展迅速的當下,新聞工作者仍然要做好“喉舌”工作,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但導向並不意味著刻板的說教。在網絡媒介賦權、草根崛起的時代,大眾媒介不再享有傳播渠道上的優勢,面對權威被解構和打破的挑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對媒體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雙重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創新,形成新的話語表達體系,從民眾角度出發,真正做出有故事、講情懷的新聞報道,從而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中央電視台於2016年年底播出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証明了內容創新對傳播效果的積極影響。這部紀錄片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央視聯合制作,旨在正風肅紀,宣傳與應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方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紀錄片不是簡單的枯燥說理,而是採用講述故事、還原現場、首次公開等多種表現手段,深入一線扎實採訪,構成豐富、多元、立體的節目內涵,從而強化理論深度,達到宣傳效果。另外,紀錄片鏡頭中還包括了中央紀委重點辦公區域的拍攝,通過展示中紀委辦案卷宗等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受眾對知情的需要,這也拉近了中紀委和民眾的距離 。我國新聞宣傳事業也要善於運用新的媒介形式開展工作,以更好的應對包括網絡空間輿論極化在內的挑戰。
2.創新新聞報道方式,維護受眾主體地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事業應當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這要求新聞事業應當有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並且服從和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現實中出現的網絡話語表達中的地區及階層差異說明,僅僅憑借技術賦權,根本不足以實現廣泛的參與和表達,這就為新聞媒體提供了一個新的價值定位。作為黨的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新聞媒體必須始終意識到自己承擔著聯絡人民、動員人民的重要責任,不能靜止地等待技術水平的提高將“人民”輸送到傳播過程中來,而應該主動走進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在不斷實踐中挖掘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尤其要注意那些因技術和資金門檻而在網絡空間中不得不保持沉默的社會群體,要給予他們發聲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新聞媒體還要更多地吸引普通群眾走進新聞作品的生產過程,豐富新聞作品的形式和意涵。
還以中央電視台為例。該台在2016年年末發起了以“2017新年願望”為主題的視頻征集活動,並以集錦的方式呈現在新聞報道中,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次成功實踐。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此次活動的征集對象涵蓋了包括工人、農民、軍人、干部、大學生、老人、兒童等各個社會群體,征集對象的口頭表達朴實而富有生趣,有在校大學生表示“希望可以通過考研繼續在大學深造”,有六歲的小女孩說自己想要“像芭比公主一樣有翅膀”,這些願望符合人們對於相應社會群體的常識性認識,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相似追求的一次集中表達。因此,雖然這一節目使用的是與“中國夢”相關的宏大敘事題材,但這種以受眾為參與主體、創造主體的表達方式卻成功地將這一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分解到每個個體的追求,將“中國夢”與“我的夢”銜接在了一起,從而達成了團結人民、鼓舞士氣的傳播效果。
3.推動理論創新,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來都不是封閉保守的,根據新的時代特點不斷調整具體要求是其作為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題中之義。但是人們也要意識到,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各類問題的研究,多數還是局限於對經典著作和前人文獻的鑽研,卻忽視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系統研究或者深刻的專題性研究,尤其是它對中國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 。因此,我們要意識到當下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知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現其理論中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的內容,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去解答問題和現實操作。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該更多要求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落實到有成效的實踐指導層面,新聞工作者要對當前語境下的新聞實踐進行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概括,對現實層面的問題的討論要有更加全景化的認識。同時,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豐富要和現階段的社會現狀聯系起來。當下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的部分矛盾也日益凸現,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正確認識到這些復雜群體、事件間的關系,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和實質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完善實踐其理論思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宣傳思想工作研究課題成果)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