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全面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2017年06月15日14:23    來源:《求是》

原標題:全面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核心要點:

  ■在改革與法治的關系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進改革落實,確保改革於法有據,同時,通過改革推動法律立改廢釋,推進法律制度創新,實現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關系上,堅持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推動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有機銜接,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科學合理、有序運行、高效權威的法治秩序基本構建,依法治國的格局實現重大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立法工作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思考、謀劃和推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取得重要突破。

  ■在改革過程中,既要通過立法把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盡快上升為法律﹔又要在遵循改革思路的大前提下主動修改法律,使之適應改革需要﹔還要保持一定的預見性和超前性,為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預留必要空間。

  ■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進一步約束和規范行政權力,確保行政審批權力授予有法、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因地制宜相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要抓主體責任、抓關鍵少數、抓精准施策、抓系統集成、抓督察問責,確保司法體制改革落地見效。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使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標。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法治新時代。我們組織這組筆談,旨在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汪永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譜寫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恢弘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系統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論新實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作出了新詮釋新拓展,使這條道路的內涵更加豐富、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凸顯。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三者有機統一的理論認識更加深入,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實際成效更加明顯。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黨中央加強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法治工作,確保法治建設蹄疾步穩推進。健全黨領導立法工作機制,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建立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制度,促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公開通報違法干預典型案件,防止把黨的領導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進依法治國,深化立法、執法、司法公開,拓寬人民群眾參與、表達、監督渠道,更加注重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廣用民力,使法治建設深深扎根於人民創造性實踐中。完善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立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推出大批便民利民新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實在更深切的獲得感。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協調推進。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突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促進“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改革與法治的關系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進改革落實,確保改革於法有據,同時,通過改革推動法律立改廢釋,推進法律制度創新,實現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近年來,司法責任制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等重大改革深入推進,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穩步提升。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依法有序推進改革。對需要突破現行法律規定先行先試的改革任務,及時提請立法機關授權后進行試點﹔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行法律法規,及時提請立法機關予以修改或廢止﹔對實踐証明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及時提請立法機關上升為法律。在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關系上,堅持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推動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有機銜接,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銜接。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健全符合我國國情、遵循治理規律、反映人民意志的制度體系,使國家治理各領域總體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我們鍥而不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平安建設,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著眼於強化法治在維護權益、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上的權威地位,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推進各層次各領域依法治理,培育法治生活方式,使法治成為社會安定有序的壓艙石。著眼於發揮法治在穩定預期、增強信心、激發活力上的重要作用,完善依法加強產權保護、維護契約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公平競爭的制度機制,推動執法司法機關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貫徹落實謙抑、審慎、善意、文明等辦案理念,使法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堅持體制機制改革與現代科技運用深度融合。在建設法治中國的歷史征程中,改革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根本途徑,科技是突破傳統手段瓶頸的強大力量,二者融合必將迸發巨大的創造力。近年來,政法機關注重把現代科技運用與司法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堅持雙輪驅動、兩翼發力,著力解決制約司法能力、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運用大數據打通公、檢、法網上辦案系統,正在把統一適用的証據標准嵌入各單位辦案系統,規范証據收集、固定、審查和運用,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提供技術保障。建設“法信”系統、智能審判輔助系統,自動提供各地以往類似案例,讓法官運用司法實踐積累的經驗理性統一裁判尺度,讓當事人對裁判結果形成理性預期,提高了司法公信力。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全程留痕、實時監控的優勢,對執法司法流程進行科學再造,在不同政法單位之間完善相互配合、相互制約機制,在各個政法單位內部建立全機關、全員、全過程的宏觀監管機制,加強對執法司法權的制約監督,促進了執法司法公正廉潔。隻要我們發揮好制度優勢和技術優勢,把體制機制改革與現代科技應用深度融合起來,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法治運行模式,為世界法治文明發展進步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思路和新布局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陳冀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建設的定位更加高遠,目標更加清晰,政治定力更加堅定,戰略部署更加全面,具體舉措更加精細,掀開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篇章,形成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格局。

  確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總抓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意義。其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總目標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全面推進總目標來部署、來展開。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總目標,牢牢依托總抓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法律規范體系漸趨完備,法治實施體系更加高效,法治監督體系日益嚴密,法治保障體系愈加有力,黨內法規體系加快完善。五大體系彼此銜接、相互作用、運轉協調的法治系統日漸成型,科學合理、有序運行、高效權威的法治秩序基本構建,依法治國的格局實現了重大轉型升級,即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頂層設計、科學布局的升級﹔從建設法律體系到建設法治體系的升級﹔從法律大國到法治強國的升級﹔從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的升級﹔從形式法治到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有機結合的升級。這都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高遠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

  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布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立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能否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是總目標,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三者必須相輔相成、整體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改進,依法執政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各級黨委及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意識不斷增強,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各級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努力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法治國家建設向縱深發展,注重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法治政府的頂層設計得到優化,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全面攻堅階段。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不斷完善。在共同推進、一體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我國法治正處於從政府推進型向全民推進型的重大轉變。這都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突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這個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間,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是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重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此當時確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法治建設還存在有的法律法規科學性不足以及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領導干部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問題。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必然要求法治建設的重心實現重大轉向,新十六字方針正體現了這一轉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發,突出重點任務,扎實有序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優化立法職權配置,完善法律體系的步伐明顯加快﹔破除影響行政執法的體制機制障礙,嚴格執法的格局日益形成﹔司法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逐步解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越來越接近。以各級領導干部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為切入點,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不斷養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尊法守法正逐漸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適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聚焦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立法工作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思考、謀劃和推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國家安全立法取得重要進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國家安全方面立法作為重中之重,先后制定了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國防交通法、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等法律,根據實踐需要及時修訂刑法,正在審議核安全法等法律草案,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提供堅實法制保障。二是制定民法總則,民法典編纂邁出重要一步。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要立法任務。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提出“兩步走”工作思路,即先制定民法總則、再整合編纂各分編,爭取於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在民法總則草案起草過程中,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精益求精。今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以高票通過了民法總則。三是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社會民生等領域立法不斷推進。修改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電影產業促進法﹔制定了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特種設備安全法、中醫藥法等一批重要法律,修改了食品安全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

  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全國人大常委會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增強法律制度的針對性和可執行性上下功夫,法律條文盡量明確、具體,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一是積極推動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選取上海虹橋、甘肅臨洮、江西景德鎮、湖北襄陽四個地方作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充分發揮其國家立法“接地氣”的直通車、重點立法“解剖麻雀”的典型樣本、立法干部培養鍛煉的重要基地作用。二是進一步健全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見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積極探索將法律草案二次審議稿甚至三次審議稿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注重增強公眾參與立法工作實效,探索建立公眾意見採納反饋機制。三是建立法律通過前評估制度。著力提高立法科學化水平,積極探索創新立法評估工作。法律案通過前,邀請有關專家、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主要制度規范的可行性、法律出台時機以及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以保証立法質量。同時,先后出台關於組織起草重要法律草案、建立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見、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証等的工作制度,推進立法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切實維護法制統一。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是一項憲法性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監督制度。做好備案審查工作,對於維護憲法法律尊嚴、保証國家法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按照中央要求,扎實推進備案審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一是加大審查力度。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要求,不斷加大審查力度、增強糾錯剛性。2013年至2016年,對“一府兩院”新制定的42件行政法規和98件司法解釋逐件進行主動審查研究﹔結合中央決策部署和相關法律修改,對地方性法規有重點地開展審查研究﹔接收公民、組織提出的各類審查建議443件,認真做好審查建議的研究處理和反饋工作。對發現的違憲違法問題,加大監督糾正力度,依法糾正多件與法律規定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規和司法解釋。二是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不斷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制定了反饋工作辦法、備案審查工作規程等﹔建設備案審查信息平台,提升備案審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舉辦地方人大備案審查工作會議,加強對地方備案審查工作的指導。

建設法治政府,實現良法善政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 甘藏春

  法治政府建設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

  良法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一要正確處理改革與立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這為我們正確處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改革過程中,既要通過立法把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盡快上升為法律﹔又要在遵循改革思路的大前提下主動修改法律,使之適應改革需要﹔還要保持一定的預見性和超前性,為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預留必要空間。二要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一方面,要實現立法公開透明,不僅應公開立法草案,還應當逐步保障社會公眾對立法背景、立法材料等的知情權,確保社會公眾真實、全面、及時獲悉立法信息,為參與立法提供充分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要拓展社會各方有序參與政府立法的途徑和方式,通過制度化、程序性的安排,確保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基層群眾和弱勢群體參與到立法的各個環節﹔探索建立對公眾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和反饋機制,防止征求意見搞形式,走過場。三要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我國是單一制國家,法制的統一性是我國立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同時,我國不同地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制定出來的法,有可能在一些地方“水土不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已經賦予設區的市可以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在立法過程中,立法機關要妥善處理統一性和差異性的關系,研究哪些問題需要統一,哪些事項可由地方自主決策,既確保政令暢通、步調一致,又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

  善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一要依法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進一步約束和規范行政權力,確保行政審批權力授予有法、行使有規、監督有效。過多過濫的行政審批,不僅抑制了市場和社會的活力,也為權力尋租和權力腐敗提供了空間。2013年以來,國務院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放管服”改革,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圓滿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減少1/3的目標。二要嚴格依法行政。行政執法是實施法律的重要環節,也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方面,行政執法的規范度直接決定著人民群眾對政府法治水平的感知度。各級政府工作人員要高度重視對憲法法律的學習,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整合執法隊伍,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証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要依法嚴懲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督,懲治執法腐敗。三要努力探索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判斷是否善治,不是看有沒有矛盾糾紛,而是看能不能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預防、解決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要加緊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用好行政復議的行政性特點,有效化解具體的行政爭議。要健全依法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要完善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仲裁制度,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四要實現激發社會活力、形成良好秩序、保証長治久安的目標。要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法治明確界定市場主體的資格和權利能力、參與途徑、參與方式和界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的自由度,不斷給市場鬆綁,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自主經營、自由競爭,讓價格杠杆充分發揮作用﹔通過法治來明確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獲得利益的穩定預期﹔通過法治來保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構建良好的社會秩序,形成穩定有效、和諧有序的社會關系,實現社會秩序的全面法治化、規范化。要保証長治久安,保証經過實踐檢驗、人民普遍擁護的國家基本制度和重大政策的穩定,保証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李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民法院堅持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不斷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出積極貢獻。

  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同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保持我們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在改革方向和重大原則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於改革方案設計、重大政策方向確定和推進改革措施落實等各方面。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司法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下穩步推進。首先,遵循司法規律。以“司法權是判斷權和裁決權”、“司法權是中央事權”為基本遵循和邏輯基礎,制定《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確立新一輪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任務,提出65項具體改革舉措。其次,立足中國國情。堅決抵制“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西方錯誤觀點對司法改革的影響,重大司法改革採取先行試點、分批推進的方法,發揮試點的示范、帶動、促進作用,通過地方探索創新與中央頂層設計相結合,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體制改革之路。

  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公信的問題症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哪裡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哪個疙瘩最難解,就重點抓哪項改革。著眼於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我們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跨行政區劃法院,探索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著眼於解決長期制約司法公正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權責不清”問題,我們推進法官員額制和司法責任制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著眼於從制度上防范冤假錯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我們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疑罪從無、証據裁判從理念到制度正在全面兌現﹔著眼於解決暗箱操作和司法不廉問題,我們全面深化司法公開,建立領導干部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干預過問案件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信息化的審判監督管理機制,推行網絡司法拍賣,從制度機制上消除暗箱操作和司法權力尋租的空間﹔等等。通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一些長期困擾和制約司法公正的體制機制性、保障性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司法更加公正高效、透明便民、民主公信。

  切實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具體而真實的獲得感。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終將保障人民根本權益作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人民陪審員制度,將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變為人民法院工作的具體實踐﹔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讓各種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矛盾糾紛化解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人民性﹔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徹底解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問題﹔深化執行體制改革,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努力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完善司法職業保障制度,健全法官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警改革積極性﹔加強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設,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讓人民群眾享受科技創新的紅利。

  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如何抓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比如要堅持改革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要牽住改革的“牛鼻子”,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要抓主體責任和“關鍵少數”,要確保改革精准落地,要堅持於法有據等,形成了系統的改革方法論。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因地制宜相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要抓主體責任、抓關鍵少數、抓精准施策、抓系統集成、抓督察問責,確保司法體制改革落地見效。

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

司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熊選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要發生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我國經過30多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了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提高了全體公民的法律素養,同時催生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也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使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標。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不僅是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也是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性工作。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宣傳黨內法規,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堅持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引導青少年增強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繼續深化“法律六進”活動,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教育中的運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兩微一端”、動漫、微電影等,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堅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

  切實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提供系統精准專業的法律幫助。法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越來越多地需要專業法律幫助和支持,人民群眾在獲得衣食住行等公共服務的同時,依法維護權益、追求公平正義的願望更加強烈,需要更專業、更優質的法律服務。要加強律師工作,引導廣大律師依法履職盡責,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制度,大力發展公職律師、公司律師隊伍,促進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水平。既推動律師為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國企業、公民“走出去”提供高效法律服務,又引導廣大律師為教育醫療、扶貧攻堅、涉法涉訴等民生領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要拓展和規范公証法律服務,提高公証質量和公信力,切實發揮公証預防性法律制度作用,公平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提高法律援助質量,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規范司法鑒定,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司法鑒定在實現司法公正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強人民調解,把調解矛盾糾紛的過程變成做群眾工作和法治宣傳的過程,發揮好人民調解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法治工作者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社會法治環境。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社會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堅持法治工作者和社會力量並重,推動形成責任主體明確、資源有效整合、宣傳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大執法、司法過程中的普法力度,發揮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使辦案過程成為向群眾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各行業、各單位在管理、服務過程中,結合行業特點和特定群體的法律需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倡導大眾傳媒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廣告,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例開展及時權威的法律解讀,積極引導社會法治風尚﹔各級黨組織要履行學習宣傳黨內法規的職責,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內法規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為黨內法規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積極作用,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深化法治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法治行業、法治縣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創建活動,營造全社會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良好環境。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綜合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