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蚌珠
2017年08月1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積極投入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的偉大事業中。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四個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這是不可動搖的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500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時期,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又走過很不平凡的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6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明顯高於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4.0%的平均水平,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長明顯快於傳統產業,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創新指數排名列全球第22位,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改革“四梁八柱”基本確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呈現新格局,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不斷提升。民生事業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准。這些成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基礎。歷史和現實都雄辯地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斗取得的,也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
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把握奮斗目標的系統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從歷史的角度系統地認識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為實現這一偉大夢想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征程。黨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規劃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和步驟,並隨著實踐發展不斷調整,逐步形成了“兩步走”戰略﹔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在“第一步”目標實現的基礎上規劃如何實現“第二步”目標過程中,形成了“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到20世紀末順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后,在規劃如何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過程中,形成了“新三步”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從現實角度系統認識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要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系中系統認識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從發展水平和發展的全面性關系中系統認識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從實現戰略措施角度系統認識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從把握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提高預見性
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關於正確認識和把握形勢問題,強調了正確認識和把握大勢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准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我們強調重視形勢分析,對形勢作出科學判斷,是為制定方針、描繪藍圖提供依據,也是為了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能領導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黨是一個始終保持戰略遠見,能夠准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的政黨。
當前,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要抓住發展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必須在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基礎上提高預見性。在歷史與現實、世界與中國的比較中找准大勢,乘勢而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促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
從回應時代和實踐問題中發揮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是在回應時代提出的課題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過程中發展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創造性的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極富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指導了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堅持以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問題是時代先聲,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創新的基礎在於實踐創新,實踐創新在於回應和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各國正在加快推進自身的創新發展,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這樣國內外形勢下,要破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加需要實踐上的創新。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