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先鋒
2017年08月17日08:57 來源:前線網——《前線》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之后,在全黨全社會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在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同時,在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思想認識問題,需要從理論上進行深入分析,在實踐中有效加以解決。
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偏差
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首先有一個對這些發展理念的認識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人們對五大發展理念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影響了貫徹落實。
第一,把五大發展理念當成發展的緊箍咒,束縛發展的手腳。在一些領導干部的頭腦中,一講五大發展理念,就認為是不要發展了﹔一講不唯GDP ,就認為是不要發展速度了。他們認為,經濟發展與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對無法解決的矛盾。發展就必然會破壞環境﹔發展就必然侵佔民生﹔發展就必然影響社會穩定,等等。他們不是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的發展路徑,而是坐等上級的政策、坐論別人的長短。若有人在他們面前提發展建議和要求,要麼默不作聲,要麼顧左右而言他。這樣,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五大發展理念變成了一些不願作為、不敢擔當干部的擋箭牌,變成了不思發展、不謀發展的借口。
第二,把五大發展理念看成是舊瓶裝新酒,沒有什麼新意。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哪一個也不新,都早就提出來了。有人說,我們早就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毛澤東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就強調“五個指頭彈鋼琴”,要求處理好“十大關系”,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也寫入了黨的指導思想﹔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些要求本身就是綠色發展理念的表現﹔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在改革開放之初作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內容之一就被確立下來﹔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產黨立黨之時就把它確立為奮斗目標了。由此他們認為,五大發展理念隻不過是來一個新組合、新包裝,既沒有理論新意,也沒有實際意義。
第三,把五大發展理念當作一個漂亮的花瓶,認為“中看不中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些領導干部認為,五大發展理念每一個詞既科學又正確,簡直是無懈可擊。然而,理念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根本沒有辦法用美好的理念來指導殘酷的現實。因此,他們認為五大發展理念對他們來講只是一個空泛理想,沒辦法解決他們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只是自己學學文件,在會議上講講而已,根本談不上在實踐中的貫徹落實。
第四,把五大發展理念當作臨時性的政策措施,過了這段時間就作廢了。一些領導干部沒有能夠從發展規律、發展觀、發展長遠指導思想上來理解五大發展理念,只是把它當作解決我國經濟不景氣的一個具體政策來對待。這樣在實踐中出現了幾個問題:一是認為我們這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還比較好,沒有必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二是認為我們這裡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如此高的程度,也沒有必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三是認為我們這裡經濟下行現象以前也出現過,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復蘇發展,沒有必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以上認識偏差,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的,必須予以糾正。
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建議
為克服在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過程中思想認識方面的偏差,必須下大力氣從思想上和實踐中加以解決。
首先,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五大發展理念的認識上來,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貫徹落實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任務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在我國不同的發展時期,我們黨對發展的重要性和發展方法都作出了重大的判斷。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在積累發展經驗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例如,創新動力不足,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不夠,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矛盾突出,開放的適應性和引領能力不強。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內涵豐富,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協調是發展的方法,綠色是發展的模式,開放是發展的途徑,共享是發展的目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五大發展理念立足於對我國發展經驗的認真總結,對人類社會發展思想精華的汲取,對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解決,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的豐富和發展,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五大發展理念切中了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必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認識五大發展理念要與認識新常態緊密聯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判斷”,“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五大發展理念是引導新常態的發展新理念。因此,五大發展理念決不是臨時性措施,決不是口號的堆砌,更不是可有可無的形式主義東西。
其次,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打破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障礙和利益固化的樊籬,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活力。經過近40年來的改革發展,計劃經濟條件下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經打破,新的利益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但也出現了利益固化現象,這樣不僅不利於經濟社會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而且也與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價值相違背,與黨執政的宗旨相違背。如果不打破體制機制的障礙,不樹立起社會對未來的穩定預期,五大發展理念即使再美好,貫徹落實起來都不會太順利。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的都是“硬骨頭”。所謂“硬骨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改革者本身成為了改革的對象。這不僅需要有勇氣和智慧,而且更需要解放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利益固化的症結所在,很難找准突破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有時候,影響改革的許多思想障礙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尤其是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羈絆。”這輪改革的特點是頂層設計,時間表、路線圖設計出來之后,“四梁八柱”搭起來了,其后關鍵是落實。因此,打通“中梗阻”“最后一公裡”等環節,是必須痛下決心解決的問題。
第三,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把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絆腳石理出個清單,排出個順序,一塊一塊地敲。五大發展理念既是經驗總結,更是有的放矢針對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來的。要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體制機制和宏觀政策上根本地解決問題。一是進一步明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實施措施,盡快推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讓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真正確立起來,最大限度發揮市場的作用。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綜合施策,確立市場主體獨立平等地位、確立市場運行公平競爭的原則,促進市場環境優化。二是進一步明確讓“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的職能范圍、手段措施,盡快全面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提高相機抉擇水平,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國家宏觀調控要注意避免兩個問題:一是宏觀調控,重在宏觀,而不能隨意干涉微觀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更不能代替市場主體,為市場主體作決策,為市場主體的盈虧負責任。二是防止計劃經濟思維的反復出現,盡管口頭上一直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然而一旦市場出場些許波動,就驚慌失措地用計劃經濟的手段、特別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干預市場規則。三是進一步明確簡政放權過程中的一些政策銜接問題,防止“放管服”變異成“放而不管”“放而不服”“上放下不接,放接脫檔”。要進一步明確上一級政府與下一級政府的事權、財權、責任,理清權責利關系。“放權”就要放到位,不能核心權力握住不放,隻把外圍的權力放下去﹔“放權”的目的是有利於發展,而不是怕承擔責任,如果為了不承擔責任把應該有的權力也推出去,相互推諉,害怕擔責,這就失去了職能部門的應有職能。上級“放權”要與下級“接權”統籌起來,不能讓放與接之間出現“真空”,使群眾找不到辦事的“廟門”。誰審批誰負責,但取消審批並不等於不管不問,對取消審批的事項必須加大事中事后的服務與監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展的步幅比較大、速度比較快,經濟發展活力增加,社會反響良好。但上述這些工作還需要做徹底,否則會出現“半拉子工程”,減弱甚至喪失改革的功效。
第四,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廣泛的社會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改革發展中形成的基本經驗,必須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不只是黨委和政府的事情,人民群眾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主體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向上的局面,是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培育發展動力的舉措,為此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分配平等的權利保障機制,這四個平等實質是起點平等,這是打破利益固化樊籬,促進社會流動,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每一個主體都有了一個平等的起點,都有了通過努力改善自身命運的機會,就會激發人們創造財富的潛能,聚集起經濟發展的正能量。二是以對外開放倒逼改革,打破國內市場壁壘,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尊重企業家精神,尊重勞動者的自主選擇,尊重市場經濟內在規律。三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保障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增加公民的安全感。
第五,盡快建立改革容錯機制,保護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要把那些在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中敢擔當、能作為、有作為的干部用起來,把那些抱殘守缺怠政、庸政、賴政的干部調整下去,鼓勵干部干事業、干成事業。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要調動“關鍵少數”的積極主動性,建立起一套寬嚴適度、賞罰分明的干部考核晉升制度和改革容錯機制,杜絕“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庸俗作風的泛濫。現在比較共識性的認識是,對干部管理要堅持“一條原則、三個區分”。“一條原則”:要把嚴格管理干部和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既要求干部自覺履行組織賦予的各項職責,嚴格按照黨的原則、紀律、規矩辦事,不濫用權力、違紀、違法,又對干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干部安心、安身、安業,推動廣大干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於擔當。“三個區分”: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一條原則、三個區分”有利於保護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有利於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激勵干部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當前,“一條原則、三個區分”還是宏觀指導思路,實施起來不好把握。因此,當務之急是有關部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操作規則和程序,以解除領導干部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牛先鋒,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專題 |
· 《前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