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書 陳元元
2017年08月18日08:33 來源:前線網——《前線》
在2015年12月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強化看齊意識”。在隨后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他再次強調:“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有很強的看齊意識,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總結黨的建設規律和經驗中得到的一個重要結論。在新的形勢下,重提“看齊意識”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看齊意識”的歷史由來
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提出“看齊”概念的應該是毛澤東同志。早在1942年3月《關於整頓三風》的報告中,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我們要採取這樣的態度,號召所有的人向積極分子看齊。”之后,在1945年4月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他進一步指出:“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准看齊,向大會基准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在黨的七大口頭報告中,他再次強調:“一個軍隊,要有統一紀律,要聽號令:立正,稍息,向左看,向右看,開步走,瞄准放。……黨這個軍隊也是一樣,沒有統一紀律,沒有民主集中制,沒有民主或者沒有集中都不行。”顯然,毛澤東同志是把“看齊”作為黨的一項政治原則提出來,以確保全黨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始終持有統一行動的能力。
在毛澤東同志看來,當時革命隊伍之所以出現“不整齊”的現象,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小資產階級的廣大”﹔二是“長期被分割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三是“思想教育的缺乏”。前兩個是客觀因素,這是由於“一個地方的革命黨、革命軍隊起來打敵人,就很自然地形成各個集團、各個山頭”﹔后一個是主觀因素,這是可以通過黨內斗爭和思想教育來糾正和克服的。毛澤東同志主張用民主的方式,通過黨內的思想教育,“說服同志們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覺性,打通同志間的思想,提倡同志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實現全黨大團結”。他說:“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那是寫文章的辭藻。我們這回說,團結得像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家庭是有斗爭的,新家庭裡的斗爭,是用民主來解決的。”毛澤東同志不僅闡明“看齊”的重要性,而且還指出解決“不整齊”的辦法,這為保証黨的七大順利召開,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統一起來,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並在抗戰勝利后實現新的偉大歷史轉折,奪取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出重要的歷史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打破舊世界的革命黨,轉變為一個建設新世界的執政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要“加強黨的領導,反對派性,把毛澤東同志樹立的優良作風發揚起來”。這實際上也就是要提倡毛澤東同志的“看齊”思想,同黨內的派性和分散主義作堅決斗爭。1999年1月,在第十五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不論什麼人,不管其職位高低,都不允許搞獨斷專行,或者拒絕組織的調遣和監督,把自己凌駕於組織之上。要堅決反對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要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保証中央政令暢通,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由此可見,“看齊意識”不僅是繼毛澤東同志之后黨的歷代中央領導人始終堅持的一項政治原則,也是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夠反對和克服分散主義、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一個重要法寶。
“看齊意識”的主旨要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重提“看齊意識”,其實質就是要求全體黨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看齊”的基准是黨中央,確切地說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這是基於黨所處於新的歷史方位而作出的戰略判斷。這個新方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社會發展已進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二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三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它決定了全黨隻有不斷增強“看齊意識”,時刻警醒、及時糾偏,才能堅定向黨的奮斗目標邁進。“看齊意識”所體現的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宏觀思路和價值取向。
“看齊”是對“和而不同”的理性認知。“看齊”不等於取消差異,不等於極端刻板的同一和單一,它以整體性為價值取向,強調在尊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協調融合、和諧統一。“看齊意識”主要有兩層涵義。首先,承認事物是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存在,不能隻有“同”沒有“異”。古人雲:“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表明不同、差別是統一的前提,這樣的“齊”才能存在並且持久。而如果強求千篇一律,萬事萬物就會停滯不前。所謂“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無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正因為此,在黨的七大的口頭報告中,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沒有黨員的個性,哪裡有黨性?黨性是共同的性質、普遍的性質,全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質。”“誰要抹煞各種不同的個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種差別,結果就會取消統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沒有統一性。”其次,有差異的事物可以在互補和互濟中達到和諧統一。一方面,要在承認“不齊”的前提下,盡量避免因求“齊”而產生“同而不和”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差異”中求“統一”,努力達到“和而不同”的理想狀態。這一點對於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尤為重要。
“看齊”是對“民主集中”的目標追求。首先,“看齊”體現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這是“看齊意識”的第一要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看齊”蘊含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這也是“看齊意識”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直到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還一再強調要發揚黨內民主,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制度的重要性。他說:“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范圍內。可以體現以我為主體,但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明的,我隻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
“看齊”是“四個意識”的最終落腳點。在2015年12月提出“看齊意識”后,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提出“四個意識”的問題。他指出:“全黨同志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在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他再次強調: “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當政治上的明白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理解和把握“看齊意識”的精神實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首先,“看齊意識”是“四個意識”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四個意識”中,“政治意識”是管“立場”的意識,“大局意識”是管“整體”的意識,“核心意識”是管“方向”的意識,而“看齊意識”則是管“目標”的意識。其次,增強“四個意識”,最終要落腳在“看齊”上。為此,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提出“三個必須”:一是“必須全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全方位向黨中央看齊,做到表裡如一、知行合一”﹔二是“必須具體”,“不能光口頭講講,要落實在各個方面、各項工作上”﹔三是“必須堅定”,“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總之,增強“看齊意識”是新形勢下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周良書,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元元,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相關專題 |
· 《前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