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震
2017年08月25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在新一輪信息通訊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下,互聯網金融成為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產業相結合的一個新興領域。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擁有它獨特的優勢,如資源分布廣、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交易成本相對更低等一系列特征。從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開始,我國互聯網金融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根據有關監測平台數據,截至2016年8月底,監測到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達到8490家,互聯網金融活躍用戶達到6.18億戶。中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無論從規模還是形式上,都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隱藏在繁榮發展態勢背后的風險更是不容忽視。從“e租寶事件”到部分P2P平台倒閉等問題的出現,愈發凸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在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創新作為金融行業中的新興組成部分,如果我國的監管政策處理和管控得當,互聯網金融將推動中國經濟產業升級,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助力﹔如果監管失控或處理不到位,互聯網金融也可能會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總體框架基本成型
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隻有制定鬆緊適度的監管政策,鼓勵創新和防范風險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隨著2015年7月18日央行、工信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十部委《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台,銀監會、保監會、証監會等監管部門也先后出台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有關實施細則。總體來看,我國互聯網金融從將監管提上日程到《指導意見》發布,以及實施細則的最終落地,使得千呼萬喚的指導思想和規則等都得以落實,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總體框架基本成型。
我國金融監管創新的探索應該吸取中華民族傳統智慧,堅持基層探路與頂層設計相結合,讓監管跟上經濟社會變化的節奏,實現市場、監管和社會的多元互動、良性促進。隻有把美式的以行政監護為主、市場監管為輔,和英式的以社會創新為基礎、政府監護為輔的經驗吸收進來,才能實現中西結合,形成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中國模式。
首先,基層探索與頂層設計互動。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發端於基層探路,比如說30多年前,農村改革是從農民按手印包產到戶開始,后來得到最高層認可,變成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面向全國全面推廣。2013年啟動的互聯網金融,也是以基層探路開始,得到最高層的認可,並且以《指導意見》為標志,進行系統頂層設計。然而進行了頂層設計並不意味著制度就已經完備,習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基層探索工作。今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仍然需要基層探索來豐富發展的模式和監管創新的道路。
互聯網金融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實際上是通過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探索來尋找一條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道路,在這個創新的領域中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戰略,通過基層草根與高層設計等多方的社會力量相互結合,形成社會主體多元互動,產生良法善治,共同推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次,鼓勵創新和防范風險並重。我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創新與風險的平衡的問題,是創新監管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我國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金融領域中也有相應的規定和行動。互聯網金融從技術創新起步,歷經產品創新、平台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之后,正亟待制度創新和監管創新。需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和互聯網的技術進行監管。
再次,技術創新與監管創新因應。監管創新應以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為前提,創新驅動既要發揮技術創新作為核心的作用,同時也要重視制度創新的保障作用。如果隻有技術創新那就像是一個汽車隻有發動機,沒有方向盤,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由制度創新來正確引導,才能保障在正確的道路上加速前行。隨著今后基於互聯網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相繼問世,監管創新就顯得越發重要,監管必須跟上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的腳步,而不是用傳統的監管方法,讓新的產品和技術適應原來的監管模式。
最后,法律底線與創新擴展結合。互聯網金融從一開始就必須在法律框架之內發展,這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模式,諸如P2P借貸和眾籌等,都完全可以適用現有法律,如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應該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底線已經得到全社會的共識,所以互聯網金融還是要遵守已有生效的法律。互聯網金融能且隻能在現有法律框架這個底線基礎之上進行創新。
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一個從技術到產業,再到社會創新的過程,這種新的變化最后又會推動我們的制度不斷推陳出新,從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企業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到法治變革、監管創新環環相扣,不斷在進行創新鏈式擴張。
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要創新思維
隻有不斷探索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模式,在創新中加強規范,在規范中支持創新,互聯網金融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目前互聯網金融從觀察期進入了監管期,新的監管模式需要新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思維與之配套,四年前筆者曾提出十六個字新思維的建議:“軟法先行,硬法托底,剛柔相濟,混合為治。”已有的法律和已經生效的規章制度必須要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嚴格執行。
軟法先行與硬法托底。我國政府實行的新政,一方面倡導簡政放權,放鬆管制,優化金融環境,以底線監管為多,確定了一些領域的指引,放權的清單等。另一方面放管結合,提出一些新政策、新規范和新的思路,《指導意見》就是新政策規范,但是還沒有創設新的法律。全國人大出台法律、國務院出台行政法規,需要按照程序一步步來,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跟不上互聯網發展變化的節奏。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鼓勵發展“軟法”的法律觀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企業形成產品規則、交易規則的標准流程,提煉形成行業標准、慣例和公約,行業性組織以及沒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探索出台規范、准則、公約等“軟法”進行嘗試,經過事實驗証之后再上升為法律,變成“硬法”,這樣軟硬結合,相互轉換。讓制度變革跟上創新的步伐。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創新時代,必須有軟法的體驗。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羅豪才提出的“軟法治理”理念已經得到地方實踐和認可。
同時互聯網金融要以硬法托底,金融監管以法律來保証實施,這點尤其重要,不是提倡“軟法”就不要“硬法”。相反,我們認為堅持“軟法先行”的前提是“硬法托底”,現在已經生效的法律必須要執行,尤其對於涉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必須嚴打,毫不留情,否則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導致市場混亂,最終出現系統性風險。
柔性監管和剛性監管。眾所周知,在生產制造中“柔性制造”的理念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同樣,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數據監測作出創新模式來實施輔助剛性監管的約談,或者窗口指導等方法,都是柔性的監管方式。剛性監管是必須以行政力量,強制力來保証實施的時候才實施。而為了防止市場和政府之間的沖突,可以在中間增加一種協調的力量,即第三方介入的機制,由社會組織來使得市場的無形之手推動行業走向繁榮。
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指導意見》的出台,一方面表明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是積極促進和鼓勵創新,另一方面強調互聯網金融需要健康發展,不能走入歧途和病態。意見出台后,銀監會、保監會等監管部門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和具體要求就如何實現意見的落地先后出台實施細則,從而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機構按照《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依法合規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另外,目前業內成立了各種類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俱樂部、沙龍等,就是通過行業自律來引導整個行業習慣、形成慣例,對於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也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
“監管沙盒”與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未來
“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由英國首創,指從事金融創新的機構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按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特定簡化的審批程序,提交申請並取得有限授權后,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范圍內測試,FCA會對測試過程進行監控,並對情況進行評估,以判定是否給予正式的監管授權,在沙盒之外予以推廣。通過沙盒測試,一方面可以在監管機構的控制下實現小范圍內的真實環境測試,在沙盒測試中,受測試者不因測試本身而喪失任何合法的權益﹔另一方面,沙盒測試可以為監管機構提供清晰的視角來看待監管規定與金融創新的辯証關系,及時發現因限制創新而有損消費者長遠利益的監管規定,並第一時間調整,真正讓適度監管、包容監管等創新監管精神落地。
國外“監管沙盒”模式的實踐: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引入了監管沙盒來進行監管的探索,比如致力於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國倫敦和新加坡,在監管金融科技的發展上推陳出新。
中國“監管沙盒”及未來趨勢:對互聯網金融監管,中國很早就有了同“監管沙盒”不謀而合的柔性監管思路,而且也正在實踐。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和標准工作的啟動就是很好的証明,在這方面中國比歐美早了三年,又相映成趣,中英兩國就監管沙盒的國際合作交流達成共識。2017年2月16日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安全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透露,北京政府將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沙盒”模式的試驗,以位於北京房山區的“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作為試驗地。“監管沙盒”模式的試驗過程中將著力打造網貸行業協會。
北京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的示范作用可在五個方面體現:第一,組織示范,互聯網金融生態中的企業應組織起來﹔第二,制度優勢,把制度優勢示范出來﹔第三,技術是示范產業園的核心,以技術驅動進行廣泛的、共同的對接和試驗﹔第四,標准示范,通過互聯網金融安全示范產業園,制訂一些北京的行業標准或國家標准甚至世界的標准﹔第五,打造一批國際頂尖、國內領先、在行業起到示范作用的互聯網金融安全企業。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監管沙盒”,都是基於承認和順應“變”這一永恆不變的主題,兼顧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而提出的監管思路,在“變”中尋求效率與安全的平衡。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獨特的內容和豐富內涵的經驗,同時也將會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進行動態的調整,這是互聯網金融1.0版。今后期待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把這些經驗進一步進行提升,對於頂層設計進行落地、實踐,從而實現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的2.0版早日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仍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事物是大勢所趨。如何在當前的法律框架內將軟法與硬法,柔性與剛性管理相結合,在現代法治框架內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仍有待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王雪冰亦對本文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張承惠:《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與發展》,《金融論壇》,2016年第10期。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