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璽 徐治立
2017年08月25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輪產業變革與科技革命的互動更為復雜。需要深入把握產業變革的特征,合理協調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關系。
新科技革命與第三次工業革命
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的總稱。科學革命主要指科學理論、方法、思維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突破進展。比如,庫恩認為科學革命即科學的理論范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技術革命主要指技術體系原理的根本性變革。
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之間有一定的基本線性關系。一般來講,科學革命是技術革命的基礎與理論前提,科學革命一般不會直接引發產業變革。技術革命則能夠直接對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產生影響,成為推動產業革命爆發的直接驅動力。
所謂21世紀的新科技革命,是當今科技前沿領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成就。它本質上是20世紀后半葉科技革命的延續與拓展,與科學革命相關而重點聚焦於技術革命,同時影響到新的產業變革。而產業革命的概念最早應由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本著作中提出,他認為蒸汽機等發明的出現推動了產業革命與社會革命的發生。馬克思以及貝爾納都認為產業革命就是指生產力的革命。產業革命最初實際上是指發生於18—19世紀的英、美、日等發達國家並引發世界范圍內的機器大工業生產替代手工工業生產的革命性變革。所謂產業變革一般指社會物質生產部門結構的革命或變革,是技術革命的成果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當社會經濟運行模式和生產方式發生變革時,才意味著產業變革的發生。但從目前來看,更多的人將產業革命等同於工業革命,例如,美國著名歷史學家R.P.帕爾默等指出“Industrial Revolution”被譯為“產業革命”,也可被譯為“工業革命”。目前,有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說法成為學界討論的焦點。學者們已積極探討這些變革及其特征屬性。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指出,科技革命處於集中爆發的前夜。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何傳啟認為,生命科學將會是新科技革命的基礎,同時融合信息、納米科技等,從而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還有人認為,新能源、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術將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社會學家杰裡米裡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新能源與新型互聯網通訊相結合為基點而引發的一系列變革。《經濟學人》的編輯保羅·麥基裡則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一場數字化的革命,新材料、3D打印、機器人等產業技術的融合。美國學者克裡斯·安德森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創客”的概念,他的關注重點也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方面。總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爆發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孕育已成必然趨勢,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深入探討和把握新的產業變革特征,抓住發展機遇,對於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意義。
新時期的科技革命呈現出智能化、生態化等特點
首先,基礎科學與新興高技術領域各自分別出現跨界融合與交叉分化的發展態勢,這是由於新興學科以及前沿技術領域的不斷出現與創新而引起的,新的科技發展模式正在形成,實現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技術產業領域發展的新境界。例如,新一輪信息技術與腦科學、數學等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將會極大地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對人類在新時期揭示大腦的秘密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科技革命的發展更加注重綠色服務化與生態文明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業化的進程雖然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變革,但其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與資源方面的影響日益惡化,21世紀人類面臨的發展問題更為嚴峻與迫切,要求科技面向綠色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科技革命將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致力於開發新能源等綠色技術產品。
第三次工業革命具有一些明顯的特征。首先是生產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數字智能化將成為主流的模式。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仍具有主導性地位,其本質上就是包括信息、數字、智能化的一場技術革命,這些信息化數字化科技與生產管理方式的綜合協同創新,一方面會引發已有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會引發生產方式、生產組織模式、甚至人類思維模式的全方位變革。其次,能源結構將以可再生能源互聯網配置為主體結構模式。新時期能源技術革命的關鍵就是要使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結構的主體,同時新能源技術本身也是眾多技術的融合點。新一輪產業變革的能源主體是以諸如風能、太陽能、潮汐、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為主體,同時以“可再生能源+新型互聯網通訊技術”為核心模式,並且產生新的能源儲備技術,將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
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互動具有復雜性
首先,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有直接的因果聯系,但科技革命隻有在合理的社會體制與經濟條件下才能引發產業變革,這從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均可以明顯體現出來。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力學為理論基礎,蒸汽機的發明則是理論的實際應用,由此來引發機器大工業生產等變革,而力學基礎早在17世紀科學革命中已經奠定。第二次工業革命,科技與產業關聯的效應更加明顯,熱力學電磁理論等直接推動了內燃機及電動機等產業革命。產業變革的直接動力來自科技革命,但並非任何科技革命都一定會引發產業變革。例如,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並未引發產業變革。古希臘的希羅發明了類似於蒸汽機的一種動力機器,完全算是一場技術革命,但未能引起一場產業變革,這也是出於一定的社會經濟原因。21世紀,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日益深化,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深,各主要發達國家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都高度重視,這就為即將到來的產業變革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環境條件的基礎。歐、美、亞洲等具有良好社會制度及科技發展土壤的國家將會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點爆發區域。
其次,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不僅僅來自前沿高技術的突破,更多的是來自人類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與開拓高級綠色工業文明的需要。諸如新能源、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前沿科技領域正處於大規模突破爆發的醞釀期,必然引發相應領域的產業變革。同時,21世紀科技發展迅猛,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精神文明的需求愈發成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重要動力。產業變革更多表現為人類深入認識自然環境,適應自然以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與歷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新一輪產業變革更加注重生態綠色的發展方向,改變了以往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的生產方式,向著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工業轉變,新一輪產業變革能夠解決以往產業變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諸如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口增長等現實問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動力從某種程度上正是人們對迫切需求改變這一現狀的需要而產生的,產業變革的直接動力表現地更加迫切與明顯,這種需求與動力甚至引領相關技術領域發生變革。例如,21世紀發展潛力巨大的生命科學將是解決生態系統惡化,開拓綠色產業文明的直接手段,基於目前迫切的現實需求,生物工程技術會重點在農業、醫藥衛生等領域展開推進,引發技術變革。因此,21世紀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表現為更加復雜的互動關系,而不僅僅是直接的線性推進關系。在此情況下,應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並加強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互動,共同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
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兼顧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是指傳統技術的比例佔55%以上,並以傳統產品為主的產業。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具有先導性與戰略性,同時會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未來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長久以來,國民經濟體系以傳統產業為主導。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逐漸興起、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與重振制造業的崛起,傳統產業面臨著升級的巨大壓力,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是在新的形勢下形成的。
首先,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應有明顯的區分,自身應有明確的發展規劃與路線。 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最大不同在於:前沿科技之間、前沿科技與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是催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伴隨著技術創新而產生,歷史上的科技革命也表明了新的科技對於新興產業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21世紀,各種前沿性高技術興起,創新驅動成為推進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點。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應以前沿技術的突破創新為基點,重點關注核心技術的突破。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遵循自身發展時也應當注意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傳統產業是根本,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基於傳統產業而發展,傳統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可以激發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應有明確的導向性與目標,把科技創新發展帶來的成果惠及人民,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與社會經濟的全面提高。
其次,在戰略性知識產業的選擇上,應當結合本國的科技發展現實情況來進行。首先需要考慮基礎科學的優勢研究領域﹔其次需要考慮能夠提升國際產業競爭、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科技領域﹔最后需要考慮科技成果產業化等現實條件,前沿技術合理地實現產業化形成的創新驅動力可以引發輻射效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通過智能化數字再造、核心技術裂變、兩化融合等多種方式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兼顧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系,加強兩大產業群的契合度,形成耦合溢出效應。
注重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互動,共同支撐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
科技政策由國家政府制定設立,旨在協調整合國家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有機關系,是國家政策重要的組成部分。產業政策主要關注產業的發展形成等方面。可以看出,科技政策的作用范圍更為宏觀,產業政策從具體的領域出發推動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相比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的作用對象和范圍更加具體,可以直接深入影響產業結構、產業組織以及社會經濟的運行結構。
首先,科技政策應為產業政策服務。科技政策作為科技活動的手段與工具,同時具有經濟與社會雙方面的屬性與目標。科技政策的合理制定與實施,對促進前沿技術進步、提升產業核心技術水平等具有重大的作用與意義。當今的科技政策不僅關注國家的科技發展,同時考慮國際競爭、經濟增長、產業發展等綜合因素,並且隨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科技合作的日益加深而逐漸發展為多元化的政策,以此來更好地統籌協調國家或區域的科技與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
其次,科技政策的實施發展需要產業政策的指引。當下企業愈發成為科技創新的產業主體,一方面需要提升科技實力、提高自身的服務及產品質量等綜合實力。因為多方面的需求使得企業需要多方面的提升自己,企業會革新已有技術加大創新投入、改善現有生產及工藝流程,這些措施必定對科技政策的實施創新提供了更多機會。另一方面,對於一些舊有的落后產業,相關產業政策會針對其情況進行產業改造與重組,通過改善提升產業結構等措施,促進科技創新,以此來引導新的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最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應相互協調共同支持國家的發展戰略,以此來抓住機遇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對當今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與社會經濟增長來說,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科技政策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企業創新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努力突破能提升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產業政策要積極引導、協調科技政策的實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抓住機遇,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
(作者分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參考文獻】
①何傳啟:《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中國科學基金科學論壇》,2011年第5期。
②肖興志:《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
③熊勇清:《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基於我國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與思考》,《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年第5期。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