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5日17: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明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日前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首次表示,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既是對改革開放政策的充分肯定,也向外界傳遞出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
眾所周知,隻經歷了短短的近四十年改革開放,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就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發展到即將步入全面小康,從封閉自守轉向全面對外開放,真正成為了一個能夠吸引全球目光、受到世界關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外交大國。
中國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首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這就告訴我們,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其作為行動指南、前進方向,才能保証改革開放不走形、不變調、不機械、不僵化、不盲目、不無序,才能充分學習和吸收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汲取世界經濟發展的教訓,不走歪路,不走回頭路,也不走激進路。
其二是改革促進了發展。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這是近四十年來被反復証明的一個道理。雖然改革的阻力很大,面臨的矛盾很多,需要破解的難題也很復雜,但我們始終堅持按照既定的改革路線不動搖,堅持改革目標不放鬆,不僅克服了重重阻力,化解了種種矛盾,也破解了個個難題。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矛盾和新問題,中央迅速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領導深改組制定了一系列頂層設計,為改革向縱深推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改革的穩步推進,也為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釋放出越來越多的改革紅利。
其三是開放拓寬了視野。閉關自守,隻會鼠目寸光。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沒有世界眼光、全球思維,要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是不可能的。而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經驗總結。正因為有了開放思維,才有了國際視野,才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打下了堅實基礎。正因為開放步伐持續加快,中國愈發融入世界,中國企業、中國產品、中國資本才能越來越多地“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國際資本、先進技術與管理、先進制造業等要素也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最后是成果豐富了生活。正是因為有了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探索與積累,才使得中國人民距離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可以這樣說,隻要實事求是,就一定會對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即便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絕不應把矛頭指向改革開放,更不能因此而抹殺改革開放的成就。因為,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已經讓廣大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並不斷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試圖用一些具體矛盾和問題來反對改革開放、給改革開放抹黑,是有失理性客觀的,是對改革開放的以偏概全。
近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經濟繁榮,更帶來了人民富裕,不僅豐富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精神生活,不僅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更讓中國人挺直脊梁。改革開放是中國求真務實的正確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譚浩俊)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 · 權威解讀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