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名奮
2017年11月02日15:2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摘 要] 2017年9月14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理論研討會在國家行政學院召開。與會專家從認識我國社會發展歷史方位、把握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理解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在邏輯、領會“四個偉大”精神實質、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等方面,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7•26”重要講話精神實質、深刻內涵、基本要求的認識。
2017年9月14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理論研討會在國家行政學院召開,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馬建堂出席會議並做主旨發言,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克勤主持研討會並做總結發言。
本次研討會由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科研部、政治學教研部承辦,院內外專家學者5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自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校、《求是》雜志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15位專家做了大會發言。
與會專家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從認識我國社會發展歷史方位、把握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理解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內在邏輯、領會“四個偉大”精神實質、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等方面,深入研討和闡釋“7·26”重要講話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7·26”重要講話精神實質、深刻內涵、基本要求的認識。
一、“7·26”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
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思想非常豐富,深刻闡明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闡述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面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理論綱領和行動指南,這對於帶領全國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建堂在主旨發言中強調,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准確概括了我國現階段世情國情黨情,高度評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的戰略指引,為開好黨的十九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
楊克勤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是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政治任務。黨的十九大召開正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將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從理論上不斷開闊新視野、做出新概括。對於黨的十九大,全黨全國人民都在熱切期盼,國際社會也在高度關注。當前學習貫徹“7·26”重要講話精神,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用“7•26”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和推動各項工作。我們要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以優異的工作業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二、歷史方位與時代主題
馬建堂指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需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建設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賴以成功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勝利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習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范文教授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形成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一個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其邏輯框架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奮斗目標,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五大發展”為新發展理念,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發展布局,以全面實施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科技興軍為安全保障,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外交戰略,以堅持和拓展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領導核心,以人民為中心成為這一思想理論體系的靈魂。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主任時和興教授提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是深入理解“7•26”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歷史方位,就是國家和社會在特定時間節點上所處的歷史坐標系,其中縱坐標由歷史發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維度構成,橫坐標由當今時代形勢的世情、國情和黨情維度組成。正確認識和判斷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制定發展戰略、選擇發展路徑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就是習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兩個判斷,一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前者實際上是橫坐標,后者是縱坐標。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七個“堅定不移”,包含著對於決勝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的准確判斷﹔而三個“意味著”,是對關鍵時期的精准描述。把握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黨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廣大理論工作者更需要進行理論創新。
《求是》雜志社評論部主任楊煌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習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三個“意味著”,成為“新的歷史起點”和“新的發展階段”的標識,表明我們黨對時代和戰略問題的認識實現了新飛躍。第一個“意味著”是從中華民族復興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第二個“意味著”是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第三個“意味著”是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還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從這三個特點來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具有新的時代特征,也將對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新的任務和新的使命。
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孫要良副教授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了人民意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歷程、近代以來170多年歷史以及2000多年中國傳統文化走出來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三、“四個偉大”與全面從嚴治黨
馬建堂提出,要深入領會“四個偉大”的精神實質。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大戰略、大邏輯,構成了當前和今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總綱,我們要深入學習研究,認真貫徹落實。“四個偉大”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偉大夢想為目標,以偉大事業為方向,以偉大工程為關鍵,以偉大斗爭為保障,是完整有機的統一體。“四個偉大”的關鍵,是要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中國共產黨是偉大事業的領導力量,也是進行偉大斗爭的主體力量,還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政治保障。唯有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管黨治黨,才能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引領人民在民族復興大道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燕繼榮教授認為,依法治理、從嚴治黨,應該是我們破除“王朝周期率”的一個重要途徑。仔細研究的話,不管是墨西哥革命制度黨,還是蘇聯共產黨,連續和長期執政的政黨,難免會遇到這幾個問題和挑戰:一是利益的結構化,連續執政時間很長,各方面的利益勾連就容易走向結構化,政權就容易腐化,最終被民眾拋棄,丟掉政權。二是脫離人民群眾,長期執政難免會官僚化、行政化、衙門化,整天坐在機關裡面,不用操心人民群眾,自然就會越來越脫離人民群眾。三是危機意識會慢慢淡化,創新能力會相對弱化,懶政怠政會出現,和年青一代新生力量可能產生隔閡和代溝。四是難免會遇到經濟危機的挑戰,經濟發展自有其規律,不可能永遠處在上升期,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就難免遇到別人的質疑、批評和挑戰,經濟的危機解決不了也容易丟掉政權。我們黨能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呢?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已經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新的途徑,特別是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這麼多年的經驗就是不斷與時俱進,通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改革和創新,並不斷領導整個國家的改革和創新。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李拓教授提出,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要深刻領會領導核心的戰略意義。領導核心這樣一個提法,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也是必須研究的學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核心”最早是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兩句話不是孤立的,中國共產黨這個領導核心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而形成的領導核心,要真正成為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力量,就必須不斷有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發展,就必須不斷有新的科學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領導核心力量以及領導核心是一條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另一條線,這兩條線一直在不斷地往前發展,同時又是合二為一的,合二為一的基礎就是實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黨治國治軍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做出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得到了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廣泛贊譽,這是有目共睹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21世紀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貢獻。因此,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我們黨的領導核心,這是時代和人民的選擇,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這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對全黨團結一心繼續前進有著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許耀桐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管黨治黨不僅關系黨的前途命運,而且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抓緊抓好。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全黨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這“三個更大”和“三個更加”,凸顯了習總書記反復強調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思想,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已經開創出管黨治黨的嶄新篇章,未來把“三個更大”和“三個更加”貫徹好,全面從嚴治黨就能邁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四、文化自信與現代化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牢固樹立“四個自信”,並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一論斷的思想非常深刻。中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中,如何堅持文化自信,越來越成為非常緊迫的一個問題。他認為,第一,堅持文化自信需要深化對中華文化價值的認識。第二,堅持文化自信需要避免兩個誤區,即非理性自信多,理性自信少,講文化安全多,講文化交融少,實際上一個民族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來講,就是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歷史。第三,堅持文化自信要有全球視野,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要有共同價值的文化,並且要致力於不同文化的和諧共存。第四,堅持文化自信要做到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五,應該加大文化開放的力度。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韓冬雪教授提出,從文化來講,現在應逐步切入到文化的更新、轉型和創新,繼承傳統文化,以中華民族文化為基礎,構建出適應時代發展的中國文化,完成近代西學東漸以來中華民族沒有完成的確立文化自信的任務。在文化如何復蘇和更新的意義上,目前整個社會包括知識界還是在探索之中,有各種各樣的思考和說法,比如說新儒學,實際上還不是很成熟,應該構建一種中國的文化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同時又能體現中國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現代人類文明的成果,反映歷史發展和前進的方向。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個偉大”,開啟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大國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強國邁進的新征程,也可以說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這對發展和完善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重大的貢獻。一是特別重視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把握,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做出了重大的科學判斷,為制定正確決策、描繪藍圖提供了依據,解決了我們“怎麼看”的問題。二是提出了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解決了我們“怎麼辦”的問題。三是提出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解決了我們“怎麼干”的問題。四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得到人民的認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楊煌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我們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目前我們要完成中國由大而強、成為強國的任務,也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這是一個非常重大而艱巨的任務,世界歷史表明大國的權勢轉移往往不是和平的,因此強國夢首先要解決能不能克服這個陷阱,能不能讓中國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強大起來的問題。二是社會主義正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我們如何在新的歷史階段不斷開辟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社會公平正義,這是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讓生產力發展起來,蛋糕做大,另外一方面讓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如果出現兩極分化,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搞失敗了。隻有致力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我們的文化才有軟實力,才能達到一個道義上的制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讓老百姓認可、讓世界認可。三是西方已經率先實現了現代化,我們搞了幾十年建設,通過社會主義道路,也在逐步實現中國的現代化,但是現代化過程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因此在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堅定一個方向,就是通過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現代化,讓現代化發展的成果更加公平、普惠,讓中國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龔維斌教授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的現代化應該說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文明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做出了巨大貢獻,對世界現代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啟示意義,表現為幾個方面:第一,發展中國家或者說后發國家,實現追趕型的現代化,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中國14億人能夠朝著現代化目標成功邁進,恰恰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強大的主心骨。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制定政策,謀劃發展,一切以人民的福祉為取向。第三,發展需要不斷謀劃,不斷制定和落實科學合理的目標與規劃。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兩個一百年”目標高高舉起,成為凝聚14億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強大指引和強大動力。第四,在發展過程當中,要注意全面協調可持續。第五,要走改革創新的發展之路。我們黨提出了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可持續,把創新放在第一位,在制度、技術、理念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創新。總的來看,中國道路、中國經驗能夠為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提供新的智慧、新的選擇、新的方案,這也體現了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0期)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