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貴利 程志勇
2017年11月02日15: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人才問題和人才工作,多次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貫徹習近平同志的人才戰略思想,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對於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宏偉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強國戰略,如人才強國戰略、質量強國戰略、文化強國戰略、海洋強國戰略、創新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質上是創新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中國制造2025”)、網絡強國戰略,等等。這些重大戰略,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結晶,是引領我國沿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道路科學發展的宏大部署。其中,人才是最活躍的要素,是決定戰略成敗和國家興衰的最根本的要素。因此,在諸多強國戰略中,人才強國戰略是實現國家強盛的第一戰略。
一、人才強國戰略是強國第一戰略的依據
人才強國戰略是強國第一戰略,既是由人才資源在當代社會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也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
(一)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決定了人才強國戰略必然是強國第一戰略
自人力資本理論誕生以來,人們對人才資源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系統的認識。在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中,我們黨深深地認識到人才資源的重要價值,做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判斷。這一重要判斷,既反映了當今世界的時代特征和經濟社會發展大趨勢,又有力地指導了我國人才事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人才問題和人才工作,多次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例如,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 [1]
既然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那麼,依靠人才實現國家強盛的戰略自然是強國第一戰略。唯其如此,才能將人才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位,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順應世界潮流,真正發揮第一資源的作用。否則,人才強國戰略在實踐中就可能打折扣,其應有效用就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應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必須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
眾所周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蓬勃興起。與以往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同,這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僅發展迅猛,影響廣泛,而且種種顛覆性科學技術層出不窮,從而催生一系列重大的產業變革,創造出從未有過的新產品、新需求、新業態,其影響將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包括國際戰略力量對比和國際政治結構格局。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所有國家都提供了機遇,對所有國家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而真正能夠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的國家,是有充足的人才儲備並為人才作用的發揮提供了良好體制機制的國家。一句話,有效應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戰略手段就是人才,是能夠緊跟和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創新型高端人才。不論哪個國家,隻要造就和凝聚了一大批這樣的人才,就能夠佔領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制高點,掌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導權,發揮先發優勢,立於不敗之地。
為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現其三個階段的戰略目標,必須緊緊抓住“人才”這個牛鼻子,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對此,習近平同志在《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和《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三)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都邁上了一個大台階。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隨著我國人口的進一步增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推進,這一問題會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重。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靠創新驅動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才。隻有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戰略第一位,才能以人才的優勢有效地彌補人均資源少、環境壓力大的短板,實現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各類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我國高端人才、創新型人才偏少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例如,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數為4334119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僅佔3.6%,大學本科學歷為31.6%,其余64.8%為大專、中專及以下學歷。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為73281096人,其中,研究生學歷的佔5.2%,大學本科學歷的佔38.9%,其余55.9%為大專、中專及以下學歷。[2]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尖銳地指出:“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我們必須引以為豪的。但是,我們在科技隊伍上也面對著嚴峻挑戰,就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 [3]我國人才隊伍的這種狀況,既難以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要求,更難以應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隻有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加大力度開發人才資源,加大力度培養出水平更高、能力更強的創新型高端人才,才能真正解決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使人才隊伍適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要求,也才能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迎難而上,實現彎道超車。
二、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為強國第一戰略的要求和對策
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強調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呢?
仔細分析可以看到,“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中的“優先”,具有相對意義,如在5個發展要素中,人才發展優先於其他4個要素,是優先,優先於其他2個或3個要素,也是“優先”。而把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那就意味著在強國道路上,要始終把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實踐中,要求把人才的“四個優先”即“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証,人才制度優先創新”發展為“人才資源首先開發,人才結構首先調整,人才投資首先保証,人才制度首先創新”。由“優先”到“首先”,雖隻一字之差,但認識上更加到位,實踐上也將更加有力。
(一)人才資源首先開發
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開發自然資源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與此同時,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資源在急劇減少,資源與能源危機早已拉響警報。人力資本理論提出以后,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才資源的巨大價值,正如人力資本之父舒爾茨所指出的那樣:“人類的未來不取決於空間、能源和耕地,而取決於人類智慧的開發,取決於其智力的挖掘。地球上最豐富的礦藏是在人的腦子裡,影響人類前途和命運的不是石油,也不是其他礦藏,而是通過人類智慧的開發來更好地利用這些礦藏。”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同志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中更加明確地指出:“‘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們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隻有把人才資源開發擺在首位,切實改革人才資源開發的體制機制,才能造就出高質量、創新型的人才大軍,為實現強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人才結構首先調整
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不斷調整、不斷優化、不斷高級化、不斷現代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才結構要首先調整,首先優化,首先高級化,首先現代化。因為,在現代社會,人才不僅具有支撐作用,高端人才還具有引領作用。隻有首先調整人才結構、優化人才結構,使人才結構不斷高級化、現代化,才能促使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經濟社會結構的高級化和現代化。
人才結構既包括宏觀層面,也包括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人才結構的微觀層面是指人才的內在素質和品格,它是人才結構優化和現代化的內在基核。在重視人才的宏觀和中觀結構調整優化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微觀結構的調整、優化和現代化。正如美國現代化問題理論家英格爾斯所指出的那樣:“在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人是一個基本的因素。一個國家,隻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 [4]
(三)人才投資首先保証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數以億計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培養和造就這樣一大批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就必須加大人才投資。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人才投資水平比較低,直到2012年,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才達到4%。此后,我國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15年,已經佔到GDP的4.26%。但與國際比較,仍然不高。例如,2012年,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為4.7%,其中挪威達到6.5%。因此,在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實踐中,必須首先保証人才投資,依法規定人才投資佔GDP的比重,依法保証這一規定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
(四)人才制度首先創新
充分發揮人才資源作用,必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首先改革和創新人才制度,“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核心問題是尊重人才的自主性,給予人才以充分的自由,使人才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人才制度,有的禁錮了人才的頭腦,有的捆住了人才的手腳,使人才的潛力和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落實強國第一戰略,必須以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為核心,以創造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為重點,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5]
當前,迫切需要創新人才管理的頂層制度,將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改為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將該小組之下的辦公室提升為正部級。這將有利於打破人才工作的“小馬拉大車”局面,強化人才管理機構的權威性﹔有助於打破部門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壁壘,推動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人才制度創新﹔有助於落實習近平同志的人才戰略思想和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開創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僅要高度重視人才強國戰略,而且要始終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堅定不移、持續不斷地抓下去,不允許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搪塞推托。將人才強國戰略確立為強國第一戰略,對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
[2] 中共中央組織部.2015中國人才資源統計報告﹝R﹞.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31,61.
[3]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每日電訊,2014-6-10(2).
[4] 殷陸君編譯.人的現代化﹝A﹞.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5] 習近平就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做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 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N].人民日報,2016-5-9.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0期)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