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
2017年11月13日10:26 來源:紅旗文稿
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在於真理性、科學性,其活力在於永不枯竭的理論創新。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僅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理論創新的鮮活魅力,而且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根本特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經典樣板,需要認真地學習領會。實事求是、繼承發展、集體智慧結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展示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主要特色。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道:實事求是。即從不斷變化的實際出發,通過反復實踐和不斷探索獲得規律性的科學認識,最終形成新的思想理論成果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基礎,就是對不斷變化的實際進行科學把握。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必須堅持一切(包括理論創新)從實際出發,但實際不是僵死靜止的,而是有著自身變化規律的發展過程。捕捉這一變化發展的歷史軌跡,確立現實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正在形成的歷史特點,概括復雜多變的歷史條件,這不僅是觀察處理一切問題的客觀依據,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際依托。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實際,用“新時代”加以判斷,是對當今歷史階段的科學概括。
1.我們今天必須面對的新實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概括,不僅反映了今天變化了的現實,還揭示了這一現實變化的深層邏輯,即歷史大轉折的時代特點。對於中華民族,這是一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對於當代社會主義,這是科學社會主義遭遇蘇東劇變后在中國重新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的重大歷史轉折﹔對於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當代世界格局的重大歷史變革。
新時代聚焦到中國,預示了我國今后的發展前景,明確了歷史使命的新內涵。具體地說,就是要努力解決我們為之奮斗的“兩個一百年”目標相互銜接、連續躍升的問題,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繼續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挺進﹔就是要在努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中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在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歷史過程中,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概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在經歷新時代中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們把握實際,判斷歷史方位,可以使用“形勢”“階段”“時期”等諸多概念,而使用“時代”的特殊意義就在於,它涵蓋的歷史時段更長,歷史特點更鮮明,主要矛盾更穩定,因而這是一個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它不僅是理論創新的前提,也是理論創新的成果。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實際,不僅是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和實現偉大夢想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在今天實現所有理論創新的客觀依據。
2.我們今天必須解決的時代問題: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重要一步,是從變化發展了的實際中提煉出反映歷史本質和規律、事關發展全局的根本問題,即時代問題。提煉出時代問題,是思想上的一大飛躍,意味著對於歷史方位、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總體布局和行動綱領都有了較為清晰的新認識。
提出“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堪比鄧小平理論提出的“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果說,鄧小平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話,那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又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問題。它表明,一方面,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真正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現實,從思想觀念、理論認知、基本方略上進行重大調整,否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將成為空話。
提出“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告誡全黨防止思想上的僵化,防止躺在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上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斷地增強創新意識,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經常用“永遠在路上”表達中國共產黨人的這種精神狀態和思想意識,例如,“長征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等等。盡管經過近40年的艱難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使得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但是,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3.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在行動中不斷深入人心、在推進歷史前進中不斷發揮指導作用的思想體系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的最高形式。它和一個有權威的中央領導集體及其核心的形成一樣,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熟的標志。由於共產主義事業是一個需要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偉業,因而需要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地形成新的思想體系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集中表現在黨的指導思想的不斷創新上。
黨的十九大理論創新的最大亮點,就是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確立了其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一思想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現實,深入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問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是我們黨進行艱辛理論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必須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長期堅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八個明確”,深入闡發了在今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是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六是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七是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八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在“八個明確”這樣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劃時代壯舉。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理:繼承發展。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新的歷史條件,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質是理論聯系實際,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統一
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是人類歷史由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飛躍的空前壯麗的大時代,需要幾百年甚至更長的奮斗時間。期間由於世界發展不平衡,歷史道路的跌宕曲折,各種特殊的歷史時期、道路模式、時代特色就成為歷史前進的基調。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規律,因而是適用於這一大的歷史時期的基本原理,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但是對於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則以不同國情、不同歷史條件、不同道路特色為轉移,因而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各國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質就是實現這種結合,是繼承和發展的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時期實現的理論創新,創造性地解決了指引中國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問題。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緊緊抓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的主題展開理論創新﹔緊緊圍繞著實現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這個總任務進行戰略布局、展開總體謀劃﹔緊緊依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和基礎﹔緊緊瞄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完善,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上深入探討,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判斷的基礎上,在理論上實現了整體性的創新、發展。
抓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科學判斷。在此基礎上,黨的工作重心和戰略布局、總體布局也有重大調整。作出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論斷,在理論上突破了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必須完全一致的觀點,使主要矛盾更加貼近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解決了社會性質的相對穩定性和歷史發展的絕對變動性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抓戰略布局。在全面布局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綱領中,明確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再分兩步走的戰略規劃,把這一總任務奠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之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謀劃了兩個十五年的階段:第一個十五年,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第二個十五年,即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劃分的意義不僅在於任務更加具體,措施更明確有力,還在於它充分發揮了戰略目標的凝神聚氣、鼓勁加油的激勵作用。作為戰略目標,一定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可望、可見、可享,因而既要宏偉,時間又不能太長,十五年是較為科學的設定。
抓重中之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定因素。在堅持思想建黨的同時,突出政治建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主要亮點。突出政治建黨,就是要自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政治建黨,就是要有自覺維護黨的領導的政權意識和執政意識。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要從這樣的政治高度拓展黨建理論,抓好黨的建設。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本:集體智慧的結晶。即通常以領袖個人創新形式表達的思想成果,本質上是黨和人民集體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獨特主體形式,是領袖、政黨和人民不可分割關系在理論創新上的生動體現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對歷史規律和生活本質認識的深化。在西方個人主義看來,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性決定了我們隻能認識歷史現象,不能認識歷史規律,並以此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它根本不懂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主體並非個人,而是黨和人民的集體創造,這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重要表現。
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中領袖的作用具有無可替代的決定作用,因此,理論創新的成果總是和領袖的名字不可分割。但是,這並不否定黨和人民是理論創新的主體。
首先,理論創新的思想內容和重大議題來自黨和人民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而領袖的作用則在於准確把握重大議題,科學總結相關實踐經驗,進行理論上的概括並形成思想體系,即起到“結晶”的作用。群眾實踐和集體智慧是理論創新的原料和半成品,領袖是高端加工。毛澤東曾指出,“階級就是一個認識的主體”,“路線和政策不是憑空產生出來的,比方說,‘四清’、‘五反’就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訴我們的”。“我們的腦子是個加工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393頁)鄧小平也說過:“我個人做了一點事,但不能說都是我發明的。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明的,群眾發明的,我隻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頁)因此,領袖和群眾形成了理論創新的一個完整的生產線,任何割裂就無法完成生產任務。
通觀黨的十九大報告不難發現,最廣泛、深入地吸收人民群眾的發明創造,最准確、集中地表達人民群眾的堅強意志,是其獲得廣泛共鳴和強烈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各行各業、各社會階層、各年齡群體,都能夠看到自己關心的問題,自己熟悉的說法,自己感奮的答案。例如,全國人民尤其是企業界最關心、最認同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企業家精神”“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都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這種開放性,來自對於人民利益的自覺維護和堅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沒有一黨之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可見,理論創新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自身先進性,成為始終站在歷史潮頭領導人民前進的政治核心的過程。
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就的大小,取決於理論滿足實踐需要的程度,取決於領袖、政黨和人民相一致的程度。黨和人民的團結一致,黨自身的集中統一,不僅是事業成功的保障,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基礎。作為理論創新的集體主體,領袖、政黨和人民是相統一的有機整體。因此,領袖、政黨和人民的關系,不僅是“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關系,更是水乳交融、團結如一人的關系。
理論創新集體主體的實現,在於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的兩點:一是“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堅決清除黨內腐敗,鏟除黨內產生特殊利益的土壤,使黨在利益問題上永遠和人民在一起,永遠打成一片。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麼。二是突出黨的政治建設,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把保持黨的生機活力和保持黨的集中統一有機結合起來。總之,黨的團結統一,黨和人民的團結統一,這就是人民創造歷史的現實主體,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集體主體。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