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評論員
2017年11月29日08:31 來源:學習時報
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分析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進程,進而確立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黨推進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也是對推動歷史進步的自信表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准確概括,也是十九大報告立論的重要依據,是貫穿報告全篇的一條重要主線。有了新時代這個政治論斷,由此而來有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有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有了新時代分“兩個15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有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等等。可以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一系列重大政治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政策舉措,都建立在這一重大政治論斷、這一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時代坐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顯著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新的巨大變化。這是我們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判斷的實踐基礎。
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時代最本質的特征,把握矛盾變化是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基本觀點。經過長期奮斗,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不僅是巨大的,也是極為深刻的。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越發凸顯,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當然,我們也清醒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總是一個歷史與現實、“變”與“不變”相聯系的動態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並不是說已經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時代呈現出來的發展階段性特征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大背景下的新狀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足夠的戰略清醒、足夠的戰略定力。既然中國社會的“基本國情”“最大實際”沒有改變,我們就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進行了闡述: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三個意味著”,歸結起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正在帶領人民開拓中華民族發展的新未來,開創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開辟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天地。處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我們必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投身新時代,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業績,作出無愧於新時代的貢獻。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