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寧
2017年12月25日14:49 來源:紅旗文稿
11月13日,美國《時代》周刊在最新一期的雜志(美國本土版除外)封面上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這是該雜志第一次在封面使用兩種語言。封面文章的作者、美國著名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在正文《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中指出,中國如今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實力的國家,而美國則落居第二。這篇文章的發布,引起學術界的一片熱議。對於國際社會的種種論調,我們應當理性看待。
一、中國為什麼“贏了”?
布雷默在《時代》周刊的文章一開始就強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唯一最具實力的國家,而不是美國。布雷默從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外交等五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為什麼“贏了”。
第一,從政治方面來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比二戰后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的政治體制更加完備、更可持續。這打破了西方國家認為中國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來維護政體合法性的指責。相反,美國的政治體制正在走下坡路,雖然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很可能持續多年,但美國實力的支柱(美國的軍事同盟、貿易領導地位以及推廣西方政治價值的意願)正在逐漸消失。西方國家認為的人類發展的長期弧線會轉向自由主義民主的看法可能錯了。
第二,從經濟方面來說,中國政府能夠更好地主導經濟發展,創造和保護就業機會,並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提供直接的財政支持和政治支持。這在技術變革速度極快、規模極大的時代,有利於緩沖技術變革造成的社會影響。相反,美國的黨派之爭導致其創造就業和拯救工業的困難重重。機器大工業已經顛覆了美國的勞動力人口結構,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美國制造業崗位流失的87.8%是由於自動化和技術改進,而美國政府卻束手無策。
第三,從社會方面來說,中國政府善於在治國理政中運用科技方式。比如,中國正在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允許政府通過個人財務數據、社會關系、消費習慣和尊重法律程度來評估公民的“誠信程度”,這有利於防止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或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使公民遵守社會秩序,讓守信者暢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相反,美國政府很難在社會建設方面有所作為。
第四,從科技方面來說,中國的科技發展有遠大的目標和雄厚的財力支持,使中國更有可能在被稱為21世紀太空競賽的人工智能領域領先於西方國家。相反,美國政府沒有當年曼哈頓計劃或登月計劃的那種強烈的政治意願來長期投入人工智能這個新興領域,而是將科技創新外包給了硅谷。雖然硅谷的公司在多領域創新上具有優勢,但從長期來看會輸給中國。這表明代表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美國政府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競賽的局外人了。
第五,從外交方面來說,中國將會在世界舞台佔據中心位置。中國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仍將保持強勁和穩定,國際影響力將會持續增長。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裡,沒有哪個政府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來繼續制定管理全球體系的政治和經濟規則。但是,如果你必須押注於一個當今最具優勢的國家,那麼中國會是比美國更明智的選擇。
二、“中國贏了”彰顯了什麼?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之后,《時代》周刊等西方媒體驚呼“中國贏了”,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勢,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第一,“中國贏了”彰顯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巨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變革。比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又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使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在國際社會產生震撼。再如,深入開展了全方位外交活動,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發起創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一系列重大國際會議的舉辦,使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深陷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生態危機等制度性危機的窘境相比,中國的歷史性變革可謂一枝獨秀。可以說,中國經濟社會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中國贏了”的基礎。
第二,“中國贏了”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勢。在中國,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並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陷入黨派之爭、互相傾軋的局面相比,中國共產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略力更加強大,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更加顯著,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更加突出。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勢是“中國贏了”的關鍵。
第三,“中國贏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對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有效保証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和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些已被社會實踐証明並將繼續被証明的優越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同時要善於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人力、物力、財力的最佳組合,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動國家重大經濟、科技等建設更快更好地實施和完成。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是“中國贏了”的保障。
三、如何看待“中國贏了”?
近年來,國際社會針對中國的種種論調不絕於耳。有些論調從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比如美國學者喬舒亞·庫珀·雷默在2004年發表論文《北京共識:提供新模式》,使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等。還有一些論調批評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如美籍華人章家敦在2001年出版的英文專著《中國即將崩潰》中公開宣稱中國將在短時間內崩潰,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崩潰論”。與之相應的論調還有“中國威脅論”、“中國硬著陸論”、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陷阱”之類的言論。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夸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對於國際社會的種種論調,我們應當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個“看家本領”,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証思維、戰略思維能力,理性地分析對待。
第一,對於我國的發展成就,既不洋洋得意,也不悲觀失意,要堅定道路自信。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有的是在沒有全面掌握中國的國情和發展成就的情況下做出的盲目評價,有的是囿於自身的評價標准而做出的有失公允的評價,有的是別有用心者做出的居心叵測的評價。因此,這些評價往往很難做到客觀、公正。以“中國崩潰論”為例,這種觀點要麼認為中國經濟轉型中遇到的資源、環境、通貨膨脹以及與此相連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質量提高等問題難以解決,要麼認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由大量投機資本支撐,存有巨大的經濟泡沫,要麼認為中國政治體制面臨著包括“富裕危機”、“穩定危機”、“影響力危機”等在內的嚴峻的危機。仔細分析這種論調鼓吹者的目的,可以發現,新自由主義衛道士希望通過“中國崩潰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向歧途﹔國際流動資本的投機者希望通過炒作“中國崩潰論”為自己創造買空賣空的機會﹔霸權主義的捍衛者希望通過炒作“中國崩潰論”扼制中國崛起﹔敵視社會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代言人希望通過炒作“中國崩潰論”達到丑化社會主義中國形象的目的﹔投機鑽營分子希望通過炒作“中國崩潰論”達到中飽私囊、揚名立萬的目的。這些論調的實質是冷戰思維作祟,忽視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巨大成就,妄圖通過無限夸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入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進一步扼制中國的發展和繁榮,企圖維持資本主義國家的霸權地位和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所以,我們既不能醉心於國外的好評而洋洋得意,也不能失落於國外的惡評而悲觀失意,而應當堅定道路自信,全面地、客觀地、公正地看待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第二,對於我國的發展現狀,既不驕傲自滿,也不妄自菲薄,要堅定制度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變革,國際社會好評如潮。有的觀點認為中國已經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有的觀點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這類觀點以“中國贏了”論為代表。但也有的觀點認為中國發展面臨著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畸形的資本主義,這種觀點是“中國崩潰論”的延續。實際上,布雷默在《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這篇文章中也表達了他對中國經濟的擔憂,認為中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纏身,國家“救市”的力量並不是無窮的。盡管中國對新技術不斷投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和機器學習將取代大批中國工人,埋下社會動蕩的隱患。對於我國的發展現狀,我們有著清醒的認識。既有歷史性的變革,也面臨著困難和挑戰。例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例如,到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中國人均收入可達到1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所定義的1.2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但它僅相當於美國1/3的水准。即使是到了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的人均GDP也僅為美國一半的水平。所以,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困難和挑戰不容回避。對於國際社會的評價,我們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應堅定制度自信,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一步一個腳印,堅持實干興邦,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三,對於我國的發展前景,既不封閉僵化,也不改旗易幟,要堅定理論自信。全面認識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種種評價,需要我們保持政治定力,堅定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具有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既與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迥異,也與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不同﹔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又體現了區別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特色”。實踐証明,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巨大的優越性。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於我國的發展前景,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自覺地增強理論自信,排除外界干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博士后)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