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和實質

羅來軍

2018年01月02日08:34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和實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涵蓋多個領域多個方面,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多個領域多個方面的內容可以統籌於構建、實施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體系這一主題之中。深刻、徹底、全面理解上述有關內容的內涵和實質,對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至關重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定位“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這一盛會開啟了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以后黨的歷屆代表大會,根據相應的一個時期或階段的形勢和任務,分別就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重大問題的改革作出決策和部署。

根據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得出三條判斷:一是在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不管國內環境條件怎樣變化,也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始終是我們黨歷屆代表大會的重要內容,是一以貫之、毫不動搖的基本國策﹔二是根據變化了的國際國內環境,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改革開放在不同時期或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我們黨適時召開全會審議和部署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三是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由淺入深、由經濟領域不斷向政治領域、社會管理領域、文化領域、生態領域、黨的建設領域、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等拓展,領域越來越寬、力度也越來越大。

黨的十九大延續了上述三條判斷。對於第一條,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來,反映了我們黨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仍是一以貫之、毫不動搖的基本國策。對於第二條,我們黨在黨的十九大中根據變化了的國際國內環境,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研究、審議和部署了當前階段的改革側重點和重大改革措施。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所部署的重點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被明確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表明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性。對於第三條,黨的十九大所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與之前階段的改革相比,改革不斷向深層次推進,范圍不斷拓寬。黨的十九大指出,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表明改革進入深水區,要啃硬骨頭、要闖險灘。黨的十九大提出,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些事項達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即要建設具有現代化水准的治理體系,而且要形成具有高度穩定性、高度透明性的制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黨建、國防等多個領域,這些問題的解決均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指向

黨的十九大所部署的“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指向和主體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體系的構建、實施與完善。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圍繞著“制度”這一軸心,可以分解為“一個目標+四條途徑”。一個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四條途徑分別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

根據上述的邏輯梳理,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可以作進一步的具體表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這一總目標進行具體的補充之后,可以表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構建、實施與完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達到現代化水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一)第一條途徑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原有的制度基礎之上,繼續提升,以此通向目標中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機制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民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實施上和操作上也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進行提升和不斷地完善,以便更大程度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

(二)第二條途徑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我國進行制度建設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突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既繼續把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容,又把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就是採取多種舉措,不斷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朝著現代化的要求和目標,構建、實施與完善黨領導下的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以及培育和加強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對於國家治理能力而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和核心任務。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各個方面就有了制度保障、體系保障、能力保障,這是最根本、最基礎,也是最強大的保障。

(三)第三條途徑

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是為改革前行掃清道路的重要舉措。當前,改革步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能不能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能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逐步形成合理的發展格局和利益結構,是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主要挑戰和重大難題,決定著全面深化改革能否繼續深入推進。然而,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依然嚴峻,傳統的體制機制及其形成的路徑依賴仍然深厚,一些治理障礙、政策阻礙仍然存在﹔依法治國仍存在著法治意識不強、執法措施及效果還不夠理想、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仍然時有發生等問題﹔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還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解決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的問題,需要科學的制度設計,以及相應的強力執行。比如解決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問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實現上述收入調節目標,將會涉及多個經濟領域、行業、部門,以及多種政策與管理方式。比如需要規范房地產市場,制止炒作行為等負面現象﹔需要扭轉金融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化解金融等領域高收入高回報而實體經濟低收入低回報的對比關系﹔需要提升產權保護的制度化與法治化水平,依法保護個人和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不受強拆、騙拆等行為的侵害。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清理現行法律法規、政策條例、人為治理等多種方式中有違科學、均衡、共享發展的內容,其次要建立推動和保障科學、均衡、共享發展的制度化、法治化的治理體系,規避以往不合理的會議決議、文件條例、人為治理等方式。

(四)第四條途徑

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體系的重要手段。歷史是人類對國家治理試驗和實施的過程,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這些都能夠服務於國家治理的不斷改善和提升,都是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包括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包括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

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是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根基、價值血脈和精神基因。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我們以史為鏡,深入思索、認真總結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和基本國情,積極吸收和借鑒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經驗與智慧。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也能夠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國家建設與社會治理的核心邏輯是推進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而這幾方面恰恰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之處和一致追求。

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需要確立科學的態度,採取科學的方法,即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和積極理性的姿態,既不能消極被動、排斥對立、故步自封,也不能照搬照抄、生拉硬套、斷章取義,而是要對古今中外國家治理制度和經驗進行客觀研究和務實借鑒,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揚棄結合、取舍有度、推陳出新,使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制度體系的進程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與關鍵思維

根據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在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中,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民生領域改革、黨的建設等方面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弄清楚這些改革領域的關鍵思維是什麼,主要著力點在哪裡,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至關重要。

(一)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先破后立的改革邏輯次序決定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經濟體制改革乃至於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核心位置,這是因為破除各種體制機制弊端,既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對自身動手術,又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對其他改革進行主導、引領和組織實施。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成績,但還有很多不適應、不符合新形勢新任務的問題。主要問題是“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較多,不該管的管了、管多管濫了,導致市場和社會缺乏應有的活力和創造力﹔該管的沒有管起來或沒管好,又造成市場和社會出現不應有的無序和混亂。一些地方審批過多,延誤時機,官僚作風嚴重﹔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這些顯然是和政府干預微觀經濟過多有關﹔而忽視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以致教育、住房、醫療、社會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問題積累較多,這又顯然和政府作為不到位有關。一方面,我國的改革需要破除舊的經濟體制機制﹔另一方面,我國也可以加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力度,以這種新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取代、限制和壓縮舊經濟體制機制的存在空間。

(二)政治體制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政治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指出,要長期堅持、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証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道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思維,即是要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通過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建設,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

政治體制改革之所以重要,還在於其能夠引領、促進和保障其他領域的改革事宜。比如,在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之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如何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又如何更好發揮作用?這裡的關鍵在於“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也即是說,政府要為市場唱戲進行搭台,而不是拆台,也不是代替市場自己去唱戲。如果政府把握不住自己的定位,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可能完善起來的,因為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需要政府維護。

(三)民生領域改革與人民生活保障制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和發展到今天,民生是各項事業中的短板。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民生問題也相應地轉變為更加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未來進程中,務必加大民生領域的改革。黨的十九大對民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生領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些方面還非常瑣碎。那麼如何更好地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呢?其關鍵思維也是體現在制度建設上,構建、實施和完善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生活保障制度。通過制度建設,各項民生改革和發展事業才能有穩定可靠的保障。根據黨的十九大部署,人民生活保障制度將包括教育制度、就業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失業和工傷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慈善事業制度、優撫安置制度、住房制度、扶貧制度、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社會治理制度、綠色生產和消費法律制度、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等多種領域多個方面。

(四)黨的建設與治黨制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建設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保障。

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加強治黨制度建設是關鍵環節和關鍵事項。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題的中央全會,總結了全面從嚴治黨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就是要有一套堅實可靠、管理嚴格、執行力強的制度。通過構建成體系的、富有效率的治黨制度,方能更加有效地規避運動式治理困境,形成管黨治黨的長效機制和穩定機制。

對於制度治黨,黨的十九大再次給予了高度重視,報告指出,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實現這些目標,是要靠建設和健全制度化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叢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羅來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