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宇文利

2018年03月23日09:26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從歷史發展、時代品格、主體歸屬、內容體系和指導價值上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科學概括和准確定位,揭示了其思想內容和實踐方略,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論指導。研究和探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有助於從科學角度把握這一思想的理論特征和理論品質,深化對這一重大思想的理論認識和價值判斷,從而更好地把握其理論價值和精神實質,為更好地踐行這一思想奠定思想認識基礎。本文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源與流、理論的結構與功能、理論產生的時空環境與理論本身的價值的關系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進行分析。

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優秀理論品質,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由於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而獲得了高度的科學性,成為人們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科學手段和理論工具。所謂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現代唯物主義和辯証法所包含的對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認識的真理性。科學性強調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揭示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卓越見識,是其思想深邃性和理論洞見力的具體表征。所謂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現代科學社會主義和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綱領所具有的實踐指導性。革命性強調其應用於革命實踐並指導革命實踐,隻有在革命實踐中才能獲得思想魅力和理論活力的一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而革命性則是科學性的驗証。科學性與革命性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馬克思主義展現了真理的魅力和卓越的力量,成為無產階級最強有力且始終不可背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馬克思的學說所以萬能,就是因為它正確。它給予人們一個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世界觀”,“嚴格的無產階級世界觀隻有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基於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著重揭示了在中國的情境中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黨的建設的規律,並就這些方面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與中國國情和實際相結合的路線與方略,是科學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現實結合,也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要求黨的各級干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保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工作始終有科學的遵循,有科學思想的指引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為了准確把握其科學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則是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和實踐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按照這樣的邏輯理解,從科學性和革命性有機統一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疑就是新時代科學思想與革命實踐的有機統一。從科學性上看,它堅持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從革命性上看,它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鮮活實踐,同時又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以實踐為本、實踐為基的。它的革命性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針對性和恆定性上。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社會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綱領性指導。其本身不僅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而且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學的理論分析和正確的政策指導,不僅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問題的科學判斷和科學把握,而且構成嚴整的有邏輯的科學理論體系﹔不僅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精神,而且發揚了新時代科學理論的革命意志。正是由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科學性和革命性融為一體的優秀品質,才使得它成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的理論瑰寶和精神財富,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和理論指導。

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緊密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科學理論,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緊密結合。馬克思本人曾經說過:“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於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恩格斯也指出:“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馬克思主義繼承了十九世紀最先進國家的進步思潮,對它們進行了科學揚棄並結合時代與社會發展進行了創造,形成了既有思想根基又有思想新見的科學理論體系。因此,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空穴來風,它既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也不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時代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恆的思想價值,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今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與風險,都會提出新的課題,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上作出新的科學回答。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從繼承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承,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和真品質,既沿著馬克思主義所開辟的主題、道路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路和線索前進,也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從創造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代表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它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所內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品格,結合著時代問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情況進行了創造和革新,作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重大判斷,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提出了眾多符合時代特點、著眼現實和未來的發展戰略,書寫了該思想“體現針對性、把握規律性和富於創造性”的理論品格。由此,可以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前期理論成果基礎上,立足於新時代的思想創造和理論躍升,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堅持中的發展,也是對社會主義思想在繼承中的創造,是繼承和創造的緊密結合。

體系性與針對性的高度融匯

馬克思主義是包含著鮮明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邏輯的嚴密性和體系的整體性。從其組織結構來看,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既直接針對某一或指向某幾方面的現實問題,反映了對於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中所存在問題的思考,同時各部分之間又不是彼此隔離、互不相關的,而是有著不可隔離的緊密聯系。因此,體系性展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針對性表明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意識。針對性是指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基本思想、觀點和立場,所有方法都針對的是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世界中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所包含的矛盾需要用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方法來解釋和解決。這種針對性恰恰是針對各種問題而言的,針對性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旨在解釋和解決具體的問題。體系性與針對性高度融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既來自於現實問題,又超越了現實問題﹔既注重了現實關懷,又上升為哲學智慧﹔既可以用於指導具體問題的解決,又具有普遍的方法論價值和思想精華的價值。馬克思主義體系性與針對性的高度融匯,表明馬克思主義無論在其理論形態還是其實踐形態上都是“一塊整鋼”,而不是可以被孤立、被肢解、被割裂的對象。換言之,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體系性不容割裂,其針對性也不容忽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鮮明的問題意識,也構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這一思想植根於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實際,致力於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代表和反映著時代發展和社會演進過程中根本的、重大的命題的聲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時代命題和根本問題,恰恰蘊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主題。這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問題,也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現時代、在當代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針對性集中表現為:這一理論成果回答的是中國如何走向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中國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的問題。這充分展現了其直面宏大時代命題的精神與勇氣。

與此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以推進制度化改革為突破口,搭建了由政策到制度、由思想到理論、由理念到方略、由目標到步驟、由問題到出路的觀念體系和理論系統,構筑了一個包含理論要素、理論邏輯、理論模型和理論基礎的整體化的理論體系。就其要點而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是總的理論,是蘊含了發展目標和實踐目的的理論﹔其他一系列具體的理論,如關於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關於社會治理理論、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關於中國特色強軍理論、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關於從嚴治黨的理論等重要的理論內容,構成了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理論單元﹔在這些理論單元之下,又有更多的具體的政策化的理論分支和戰略方案,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健康中國”等等,是理論化的策略形態。由此,由各種層級的理論元素結合起來,共同組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形態。在這一理論形態中,體系性的“四梁八柱”與針對性的“中國問題”高度融匯,使得該理論成為了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燈塔。

時空維度與價值尺度的有效貫通

所有的思想理論都是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和存在著的,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它的產生所依賴的時空因素必然是劃時代的、裡程碑式的。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特定時代和特定階段、資本主義剝削和資產階級階級壓迫在西歐國家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和客觀事實后應運而生的。產生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最大限度地彰顯了其賦予受到奴役與剝削的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價值關懷,而成為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指導。時間和空間鎖定的是馬克思主義產生與存在的時空維度,對受到剝削和壓迫的勞動者的關懷體現的則是馬克思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尺度。馬克思主義越是被運用得充分和到位,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對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解放就越是充分和到位。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它在哪裡扎根,所存在的時空維度就與所呈現的對無產階級解放賦予的價值尺度有效的貫通並融合在一起。從歷史上看,馬克思主義存在的時空維度與其得以產生的價值尺度恰恰是得到了有效的貫通,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之源,也是其發展的動力所在。否則,馬克思主義就會成為純粹形而上的理論,會被擱置起來而遭到廢棄,也會因為不關心那個時代那個空間內存在主體的價值訴求而被拋棄。在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特定時間空間中扎根,就需要並且必須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體現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於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命題在新時代的集中理論展現。從時間和空間上看,這一思想需要而且也隻能產生於當代中國,產生於經歷多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實踐之后、當中國逐步進入到發展起來的狀態、中國人民逐漸由貧窮走向富裕的時代。然而,任何有意義的時代都不是“主體空場”和“主體缺位”的時代,相反都需要時代主體的參與和彰顯,也都不能忽略主體的實踐意願和價值訴求。黨的十九大在描述新時代時,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目標是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無疑是對社會發展前景和目標的預設,是對新時空維度中社會進步狀態的描述。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時代應與中國和世界人民發展與生活的價值意願貫通起來。新時代可以理解為是調動中華兒女積極參與、共同創造各族人民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在超越了中國而進入世界視野,在更加廣闊的世界時空中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馬克思曾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毫無疑問,要成為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的哲學,絕不能是“主體空場”的哲學,也不能是價值尺度太過狹隘、價值關懷過於低下的哲學,相反必須要扣緊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體的根本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反映的是時代精神的訴求,指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體現的是對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與世界各民族、各國人民共同命運的關懷,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問和價值關切。因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考量中,對中國和世界、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的關懷在廣闊的時空維度和未來生存價值尺度上得到了有效貫通。這無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價值層面的又一理論特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宇文利,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前線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