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
2018年06月19日10:47 來源:紅旗文稿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是40年前那場大討論所確立的我們對待真理的最根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檢驗和發展的。今天我們紀念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就是要倍加珍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40年來實踐結出的最大碩果,就是要在新時代新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
40年前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一方面,在粉碎“四人幫”和結束“文化大革命”后,人心思變,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左”傾和個人迷信的影響,許多人還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毛澤東思想,還受到“兩個凡是”的禁錮,在思想和行動上邁不開步子。這些使得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膠著之際如何破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不解決思想問題就不能勇往直前。剛剛重新出來工作的鄧小平敏銳地把握了思想問題的關鍵支點,旗幟鮮明地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要完整准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鄧小平這個尖銳的觀點,啟發人們思考深層問題,成為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先聲。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撬動了思想僵化的堅冰,開啟了思想解放的先河。要全面而徹底地沖破思想的禁錮,就不能隻限於就事論事,就必須深入到思想路線的深層解決問題,正確認識與把握理論和實踐的關系,這樣才能整體地、長期地、根本地、牢固地解決思想方面的問題。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了這篇文章。隨后,新華社向全國轉發,兩天之內全國35家省、市以上的大報約有25家轉載了這篇文章,其他一些省報也陸續轉載。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由此從北京開始迅速擴展到全國,從黨的高層、中層發展到廣大的基層人民群眾,從知識分子推廣到干部、工人、農民、解放軍等社會各界群眾,掀起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在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肯定和支持下,這場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成為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鄧小平指出了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重大意義:“目前進行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思想解放是社會活力的源頭,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鄧小平振聾發聵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如果不解決真理標准問題,還在過去的個人迷信和“左”傾僵化裡轉圈圈,就不可能走出一條新路。通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我們黨明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依據這一基本原則,我們黨把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區別開來,明確了毛澤東思想永遠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完整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經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我們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指出:“隻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推動了社會變革,直接成為黨和國家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思想先導。鄧小平在領導和支持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中,始終著眼大局,使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過程成為引導人們思考國家向何處去這一重大課題的過程,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這場討論的落腳點。鄧小平由此獲得了崇高的威望,得到了黨和人民的支持。通過這場大討論,黨內外思想日益活躍,出現了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景象。在這個過程中,還涌現了一大批思想解放、積極有為、敢於擔當的干部。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在為這次全會作准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上是開創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宣言書。這次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這次全會對過去一些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理論觀點、形勢估計和方針政策作了改變和調整,提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黨的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方針政策。尤其是,這次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鄧小平是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指導者,與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者,這三個身份的重合不是偶然的,而是相互關聯、內在一體的。鄧小平正是在指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的過程中,推動了改革開放,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是基本建設,不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不解放思想,正確的政治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對於我們這幾年來在政治、經濟、組織等各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對於我們在各條戰線上取得顯著成績,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鄧小平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個重大的論斷,正是從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開啟的新實踐中得出的最重要成果。
二、改革開放實踐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制度實踐是一次偉大的飛躍,卻也是復雜的考驗。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做出回答的根本在於實踐。列寧開啟了社會主義制度實踐的先河,在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后的探索中深刻地指出:“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隻能根據經驗來談論社會主義。”“現在一切都在於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同樣指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隻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的確,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經濟文化在近代大大落后、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無論革命、建設和改革,遇到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新問題。這些新問題,以往從來沒有遇到過,在書本和別國經驗中都找不到現成答案。唯一的辦法,隻能靠中國自己的探索。實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意義,怎麼形容都不為過。
在實踐中探索了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沒有既有的書本可以照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隻能在艱辛探索中開拓前進。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部工作中,幾乎每前進一步都面臨著爭議,正確與否、成效高低,都不能先入為主,都隻能靠實踐不斷檢驗。
總覽改革開放的進程,無論是實現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還是推動從農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無論是創辦經濟特區,還是全面對外開放﹔無論是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還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尋找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無論是推進物質文明建設,還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無論是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還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無論是國防建設,還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等,都是這樣在實踐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由於尊重實踐,尤其是尊重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使得我們干成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諸如“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又如,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且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解決中國就業主要載體,這在“一大二公”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再如基層民主自治,1980年廣西羅城、宜山兩地村民突破生產大隊政經合一的基層組織體制,建立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村委會組織,開創了村民自治的先河。
依照實踐標准,我們解決了許多思想上的分歧,達到了思想上行動上的一致。如鄧小平形容的,“總之,大家對經濟問題的看法不一致,這是很自然的。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我們有了這麼大一個雄心壯志,究竟怎麼搞比較順,比較能夠經得起風險,比較能夠克服困難,克服障礙,求得比較快的發展,這個問題隻能靠大家的集體智慧來解決。隻能說比較好,要說完全正確,我看辦不到,萬應靈藥我們不可能找到,還要看以后的實踐。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還要過一兩年,修修補補”。“我們現在執行的這條路線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也是經過黨的十二大肯定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四年多的實踐証明,這條路線是正確的。當然,還需要繼續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是檢驗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在實踐的基礎上推進重大理論創新。比如市場經濟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裡,明確無誤斷定未來社會實行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過去長期的傳統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這不僅是中國的認識,也是國際上搞社會主義的國家,乃至資本主義國家的共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擺脫這種觀念,形成新的認識。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這些就是在實踐中一步步調整過去的認識,一點一點轉過彎來。鄧小平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就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於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這個突破,說出了“老祖宗”沒有說的新話,是完全從實踐出發的。沒有中國改革開放偉大而豐富的實踐,就不可能有這樣全新的論斷。正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市場作用發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展態勢也比較好,使得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結論有依據、有底氣。
比如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同時,鄧小平提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於包括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1978年9月,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980年5月,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隻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准。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精辟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鄧小平最終回答了這個重大問題。鄧小平還提出,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於”標准實際上是實踐的標准。
如果沒有理論上的新發展和實踐中的新創造,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就不會有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與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密不可分的。我們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理論,運用新的理論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中繪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麗篇章。
三、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孕育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並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於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為指導,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等。這“八個明確”正是高度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的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七次全會,最主要的就是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制定“十三五”規劃、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些重大實踐的總結和升華。
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檢驗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主要表現在: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正是基於這樣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多姿多彩、多元多樣,每一個國家都應該走人民擁護、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我們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扎根於中國大地、立足於實踐基礎,我們自信地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未來定能行穩致遠。
立足新時代的新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中開辟和前進的。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堅定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回答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開新局、譜新篇,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今天,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越來越有信心和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越來越需要繼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我們仍然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思想精髓研究”[14ZDA0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