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庶
2018年07月05日19:2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
2018年6月上旬,以所謂保護國家安全為名,美國宣布針對盟友的關稅懲罰措施,6月1日開始對進口自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
美國的盟友們則開始反擊。加拿大是第一個做出具體反擊措施的美國伙伴,宣布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稱:“美國讓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將這一爭端提交世貿組織”。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連續的抨擊中強調“經濟民族主義將意味著戰爭”。
法新社加拿大惠斯勒/柏林/巴黎6月1日電就此評價道,“這將導致世界經濟瀕於貿易戰的邊緣”。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的(5月30日)文章的題目——《唐納德·特朗普正危及美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則是一針見血的。即使一向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英國的首相特蕾莎·梅也開始對特朗普避之唯恐不及。
6月初,在加拿大惠勒斯舉辦的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美國成了其余六國批判的靶子。東道國加拿大主席在會議的總結中說,除美國外的六國指責美國的鋼鐵進口限制決議,讓G7的團結和協調“面臨危險”。
法新社加拿大拉馬爾拜6月9日電注意到,關於G7峰會6月9日上午10點45分的同一場景竟有不同角度的照片,顯然也代表了不同的立場。白宮發布的美國版本中,人們看到特朗普面向前方,十分鎮定,自信地向后倚坐。他雙臂交叉,對其他領導人頗為不屑,而他們則懇求地朝向他。
法國總統辦公室發布的法國版照片顯示,馬克龍正在與特朗普談判,其他領導人的目光鎖定馬克龍,顯得十分著迷。
為德國政府工作、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的獲得者耶斯科·登策爾拍攝的則是,默克爾雙手撐在桌子上,明顯緊張的特朗普看著她,聽她講話而沒有反應。馬克龍被人群擋住,英國首相梅也不見蹤影。
全世界都很想知道,此刻他們在說些什麼?怎麼說的?
6月10日法新社加拿大魁北克電的題目是: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周六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德新社加拿大拉馬爾拜同日電則指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其他國家會在對美報復措施方面退讓。法國總統馬克龍說,歐洲在峰會上展示了統一戰線。同樣帥氣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則說,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其鄰國加拿大征收關稅,“有點帶有羞辱性”。
曾經主導世界經濟走向的G7,在一句“G7會解散嗎”*丁一凡.G7會散架嗎[N].環球時報,2018-06-06(14).的質問中似乎有些搖搖欲墜了。
在這之前,5月30日,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志網站刊登了德國(聯邦議院社民黨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聯邦議員尼爾斯·施密德的文章《西方缺位的世界新秩序》,文章稱“我們今天談論的一個‘后西方時代’的可能性”,並宣布“世界進入‘后西方時代’”。
5月22日,法國《回聲報》網站署名讓-馬克·維托裡的文章則直接以《沒有美國的世界》為題,直指“特朗普埋下不和的種子”,宣稱“新秩序有待重構”。
一度為世界仰視的西方發達國家們,在為自身利益而進行的紛爭面前撕下了溫文爾雅的面紗。的確,距離世界大戰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前的一幕隱約再現,那就是:西方分裂——雖然目前來看還只是激烈的爭吵而已。
當6月6日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的報道說,2018年的中美科學家們在中國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紀燈影組地層發現“地球最古老足跡”的時候,也許這恰恰蘊含了人類下一步該邁向哪裡的一個隱喻。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在輪值主席國中國召開。經過17年的發展實踐,作為一個新型綜合性的區域國際組織,以安全、經濟和人文合作為支柱,擁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伙伴的上合組織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與西方百年老友隔岸對罵大相徑庭的是,在青島峰會前,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對數次刀兵相向、有著亡國滅族之恨的冤家鄰居竟雙雙加入上合組織。這成為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的真實寫照。
人們都記得,僅僅不到一年前,印度和中國在藏南邊境幾乎交手。而就在6月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美國主導“香格裡拉對話會”上,印度總理莫迪閉口不提“四國聯盟”,反而表示,如果印度和中國攜手合作,相互信任,謹慎對待彼此利益,亞洲和世界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據《印度時報》網站6月1日報道)。同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注意到,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新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願景,但他試圖打消目的是遏制北京的看法。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並正式工作后,上合組織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組織。“聯合這些國家的強大力量,無疑將成為我們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並將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因素。我相信這將會是積極的影響因素。”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認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倡導的“上海精神”是該組織成立以來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說,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組織將成為國際合作的新樣板。
即使未加入上合組織,在過去三個月裡,兩次訪問中國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也和其生死冤家美國的特朗普總統相約新加坡豪闊的聖淘沙島,在“世紀握手”之后,以6月12日的朝美聯合聲明驚艷世界。細心的媒體注意到,金正恩乘坐的是一家帶有中國國旗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標識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雖然這架波音747客機是美國制造的。
曾擔任尼克鬆總統訪華的首席翻譯(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資深外交家)傅立民(Charles Freeman)就此十分冷靜地指出,“美國沒資格再把中國排斥在外。”*傅立民.美國沒資格再把中國排斥在外[N].環球時報,2018-06-06(14).更准確地說,在西方國家之間相互怒視的同時,世界的東方對西方,正在由仰視而平視,直至對視了。
面對世界新秩序的呼喚,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熠熠生輝。6月10日,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創造性的“五觀”:
——我們要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
——我們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集團對抗,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實現普遍安全。
——我們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自私自利、短視封閉的狹隘政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原則,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我們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
2017年3月15日,環球網刊載一篇署名文章,介紹了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智庫企業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奧斯林出版的一本題為《亞洲世紀的終結》的書。該書一反國際社會對亞洲的積極正面評價,認為亞洲充滿了潛在威脅、政治走向動蕩、經濟處於滯漲,似乎這個一度充滿生機的地區存在巨大風險。
關鍵詞是“終結”。這是繼1991年福山的《歷史的終結》之后,西方又一次響亮地唱出“終結”論。前一次是高唱社會主義在蘇東解體的“終結”﹔這一次針對的是“亞洲世紀”,主旋律就是高唱“亞洲”的終結,實際是瞄准著社會主義中國的“終結”。
與“終結”論相伴的,是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比口號更顯示力量的是美國核航母戰斗群在南中國海“巡邏”,而且據說所開啟的將是“定期巡航”,甚至要巡邏到台灣海峽。
2017年一部戰火紛飛的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火了。這是澳大利亞籍導演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拍攝的,講述的正是美國與中國可能觸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影片中,一位名叫詹姆斯·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的美國歷史作家形容道:當你從北京最高的大樓樓頂向四周望去,你會發現太平洋、韓國、日本都是美國的軍艦、導彈對著中國,關島都快被導彈壓沉了……
這是一個事實,中國早就處在美國“400多個”軍事基地導彈、戰艦和轟炸機的包圍下了!
影片說,其實,從奧巴馬數年前宣布美國將重返亞太時,美國就已經對中國宣戰了。
影片告訴我們,美國視中國的強大為威脅,這使白宮把中國視為“最完美的敵人”。導演表示,“美國和中國可能正在走向戰爭,核戰爭不再不可想象。”
電影的深邃之處就是揭示了中國與第三世界人民、與帝國主義之間的深刻關系。皮爾格先生講述了一個幾乎不被外界所知的恐怖事實,美國為了制造對付中國的核武器和導彈,竟在無數美麗的太平洋島國,頻頻進行核彈和氫彈的爆炸試驗,甚至用當地百姓乃至他們的后代子孫的生命進行“人體核試驗”!
在6月9日青島峰會歡迎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杯祝酒:“讓我們以青島峰會為新的起點,高揚‘上海精神’的風帆,齊心協力,乘風破浪,共同開啟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新征程!”
總結五年多來各方發展成績。正是在西方的“終結”聲中,中國告訴世界,中國以佔世界八分之一的總量,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貢獻率,呼吁建構全球伙伴關系而實現全球經濟治理,願意為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發揮積極作用,主張基於亞洲合作共贏的實踐而倡導建構區域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
又“終結”與再“偉大”,同時存在,又似乎被宣布為一對因果。誰終結誰,誰因此而偉大或“再次偉大”?
世界,是如此矛盾的世界,是矛盾中的如此世界。今天的世界是昨天的世界的繼續,是矛盾在其中的繼續。關鍵是如何看待矛盾和解決矛盾。
30多年前,蘇東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遇到巨大挫折的時候,鄧小平同志就鮮明地指出過:“可能是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4.
中國,凝聚了當代世界的兩個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第三世界的矛盾,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矛盾。
正像影片中那些無望抗爭的太平洋島國的百姓們的希望,中國的前途命運,也同時承載著第三世界和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
三
正是站在第三世界人民的立場上,站在社會主義立場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便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給了我們認識世界、分析世界的思想鑰匙。
做出明確而系統表達的時間是1974年。
據有關專家考証,目前從公開發表或出版的文獻可以看到的有毛澤東1974年2月22日同贊比亞總統卡翁達的談話、25日同阿爾及利亞革命委員會主席布邁丁的談話,3月25日同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的談話。在這幾次談話中,毛澤東指出:(毛澤東年譜:第6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20-522,524.)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美國、蘇聯原子彈多,也比較富。第二世界、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原子彈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富,但是比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因為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中國不能跟富國、大國比,隻能跟一些比較窮的國家在一起。
現在美國到處霸了地方,它要保護這些地方,力量就分散。蘇聯要對付的地方也多,歐洲、地中海、阿拉伯世界、中東、南亞、中國、日本、美國。它的事情也不好辦呢。
(美蘇)協議可能有,但是我看不那麼鞏固。一是暫時的、同時是騙人的。骨子裡頭還是爭奪為主。爭奪的結果最后可能會武力解決,暫時還不會,現在都在講和平。現在世界上的輿論我看要研究一下,就是不要真正相信所謂的永久和平。這個社會制度不改變,戰爭不可避免,不是相互之間的戰爭,就是人民起來革命。這個世界上是有帝國主義存在,俄國也叫社會帝國主義,這種制度也就醞釀著戰爭。不是你們要打世界戰爭,不是我們要打,不是第三世界要打,也不是這些富國的人民要打世界戰爭,這種東西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和平是暫時的,將來就難說了。總而言之,所謂裁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就說要裁軍,結果談出了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說要裁軍,沒有一個裁的。但是它們雙方都說他們要搞和平,而且是長久的和平,或者是一代人的和平。一代人嘛,大概是半個世紀。五十年吧。何不講兩代人呢?因為這樣一講,他的武器就沒有銷路了。大國都靠出賣武器賺錢。我們對“持久和平”這樣的口號要看一看呢。大概一段時間可以,太長了不行,因為社會制度沒改變。
總而言之,這個世界是不安定的。他們之所以需要和平,就是因為這樣講對他們比較有利。他們又利用各國人民怕打核戰爭的心理狀態,所以有許多人接受和平的口號。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大家都講和平,結果講出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來了。現在又講和平,可能也講出一個什麼戰爭吧。
准備打仗!准備它們(美蘇)在世界上鬧事。絕不相信持久和平,或者說所謂一代人的和平。
希望第三世界團結起來。第三世界人口多啊。
美蘇他們現在有點怕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團結起來,使得工業國家,比如日本、歐洲和兩個超級大國,都得要注意一下。
我們是共產黨,是要幫助人民的。如果不幫助人民,就是背叛馬克思主義。
我勸你對人民要好啊!沒有人民就會垮台。
我們是共產黨啊,應該好一點!我們的人也犯了一些錯誤呢,要教育。共產黨內也有大國沙文主義。有一些看不起第三世界一些國家的人民,所以應該教育。
1974年4月10日,根據毛澤東批准的講稿,鄧小平在聯合國大會關於原料和發展問題特別會議上,進一步具體闡述了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其中指出: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386,387.)
目前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經過長期的較量和斗爭,發生了急劇的分化和改組。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互相聯系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
原料和發展問題的實質,就是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掠奪和控制的問題。這是當前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斗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第三世界國家要發展自己的經濟,首要的前提是維護政治獨立。沒有政治獨立,就不可能獲得經濟獨立﹔而沒有經濟獨立,一個國家的獨立就是不完全、不鞏固的。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正義斗爭,這是我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
第三世界國家強烈要求改變目前極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系,並且提出了許多合理性的改革建議。中國政府和人民熱烈贊同並堅決支持他們提出的一切正義主張。
中國政府提出六項主張: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當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反對任何國家違背這些原則,在任何地區建立霸權和勢力范圍﹔各國的事務應當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國家不論大小,不論貧富,應該一律平等,國際經濟事務應該由世界各國共同來管,而不應當由一兩個超級大國來壟斷﹔國際貿易應當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基礎上﹔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應當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不附帶任何政治、軍事條件,不要求任何特權或借機謀取暴利﹔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必須實用、有效、廉價、方便。
隨著蘇聯解體,國際、國內都出現一股否認“第三世界”存在、貶低第三世界地位的思潮。鄧小平本人就堅決頂住這股思潮,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的正確性及其重大意義,對第三世界的命運特別是發展問題始終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並且表示編輯出版他的文選,關於“第三世界”的觀點全部如實收入。
毛澤東同志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給我們開辟了道路。*鄧小平.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M]//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127.
毛澤東同志在他晚年為我們制定的關於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關於中國站在第三世界一邊,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爭取第二世界國家共同反霸,並且同美國、日本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決策,是多麼英明,多麼富有遠見。*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M]//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160.
中國的對外政策,主要是兩句話。一句話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另一句話是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中國現在屬於第三世界,將來發展富強起來,仍然屬於第三世界。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鄧小平.維護世界和平,搞好國內建設(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M]//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56.
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鄧小平.結束嚴峻的中美關系要由美國採取主動(一九八九年十月三十一日)[M]//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331.
世界上的國家富的愈富,窮的愈窮,解決這個問題是國際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看來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中國有句話,愈富的人愈慳吝。要富國多拿點錢出來,它不肯,技術轉讓更不願意。所以,第三世界僅寄望於南北問題的解決是不夠的,南南之間還要進行合作。*鄧小平.增進中印友誼,加強南南合作(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二日)[M]//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20.
連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都還有維護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任務,可見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的任務還面臨著嚴峻的局面。因此,第三世界要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奮斗。*鄧小平.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M]//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289.
現在我特別強調第三世界這一點,因為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對第三世界有特殊的意義。……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主力。這不是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由第三世界所處的地位和切身利害關系決定的。*鄧小平.中國的對外政策(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一日)[M]//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415.
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以鄧小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及其對世界歷史進程的科學把握,揭示出第三世界的發展規律。有這樣幾個要點:
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互相聯系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
世界上有帝國主義存在,這種制度醞釀著戰爭。全世界是不安定的﹔
第三世界國家強烈要求改變目前極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系﹔
要有國格。第三世界要發展自己的經濟,首要前提是維護政治獨立。沒有政治獨立,就不可能獲得經濟獨立,而沒有經濟獨立,一個國家的獨立就是不完全、不鞏固的﹔
第三世界是真正的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主力﹔
第三世界要聯合起來﹔
第三世界僅寄望於南北問題的解決是不夠的,南南之間還要進行合作﹔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
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共產黨是要幫助人民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支持第三世界提出的一切正義主張﹔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正義斗爭﹔等等。
由毛澤東提出的、由鄧小平具體闡發的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所引發的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面對西方資本展開全球擴張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起起伏伏的重大變化,基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現實需要,基於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的需要,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中國共產黨人關於當代世界歷史運動的創造性的觀點,是毛澤東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脈相承。
四
“第三世界”這個術語,據說由法國人口學家*參見衛建林.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6(9):18.阿爾弗雷德·索維首創。1952年8月14日,索維在其擔任記者的《觀察家》周刊,發表《三個世界,一個地球》一文,用“第三世界”這個術語表述發展中國家,說“這個第三世界被忽略、遭剝削、受蔑視,如同從前的第三等級一樣。”
這個術語鮮明地指出了第三世界的組成者,就是那些為資本主義產生以來為資本所壓迫、剝削、忽略、蔑視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也包括發達國家中的為資本所壓迫、剝削、忽略、蔑視的民族、階級和階層。
就社會主義實踐來看,無論是蘇聯還是東歐,還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正是建立於資本主義統治的邊緣地區,正是從廣大第三世界中站立起來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奏,社會主義革命成為最成功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大成就。
在這個意義上,“第三世界”這個概念還代表著對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抗爭、反對和革命。有專家指出,這正反映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和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的現實。再進一步說,反映的正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這個方面,取得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在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又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
對於三個世界的劃分,是有著不同觀點的。有一種在西方長期流行的看法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第一世界,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第二世界,其他則構成第三世界。其實,這種看法反而加深著第三世界及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加強了這一概念自有的斗爭性和革命性。
這就更容易理解,西方主流輿論為什麼一再力圖拋棄“第三世界”這個概念。對待這一概念的態度,能讓我們清晰地捕捉到西方主流輿論的敏感。美國裡奇蒙德大學教授T·盧埃林在其1995年出版的《依附與發展:第三世界導論》一書中,盡管承認“它描述的狀況,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中,卻的確是根深蒂固的”,但“第三世界”是一個“完全令人不愉快的術語”。
隻要一有機會,西方主流輿論就會急急忙忙地宣布第三世界“消亡”或者“不存在”。這種宣布又特別地集中於社會主義在蘇東劇變中遭遇挫折之后。
比如,解散蘇共的戈爾巴喬夫和社會黨國際主席勃蘭特等合著的《未來的社會主義》*戈爾巴喬夫,席勃蘭特,等.未來的社會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一書中,收有一篇西班牙作者的《歷史的開始》。該文認為,共產主義的滅亡不可改變﹔第三世界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是被淘汰出來卻還在負隅頑抗以及被拋入星球的“垃圾堆”和“人類中派不上用場的殘物”。
英國刊物《今日馬克思主義》載文說:“第三世界作為一個政治和經濟概念已經消亡。它與冷戰同生”﹔“蘇聯集團—第三世界的分崩離析,從政治上打破了第三世界的舊陣容”。*第三世界[J].英國:今日馬克思主義,1991(08).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第三世界完了》:“第三世界這個術語原先反映的是全世界劃分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其余全是第三世界。瞧,共產主義集團的破滅,使得這種地理政治算術已不復存在。”*第三世界完了[N].華盛頓郵報,1990-07-18.因《歷史的終結》一書而聲名大噪的福山雖然承認有一個第三世界,但是判定它“不是世界歷史的組成部分了。”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也說,由於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的崩潰,“‘第三世界’的說法已經過時了”,“現在世界上隻存在兩個‘世界’。一個世界由發達國家組成……另一個世界由發展中國家組成。”*尼克鬆.超越和平[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131.
直到2010年,英國《經濟學家》一篇《重新審視第三世界》,還援引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的一個說法,“我們所知的第三世界,在2009年已經消亡”*重新審視第三世界[N].經濟學家,2010-06-10.。社會主義的確在前蘇東地區受到了挫折,但這不意味著第三世界的消亡和不存在。相反,分裂的前蘇東地區的國家國力弱化、社會秩序混亂、國內矛盾尖銳、人們生活急劇下降,其實是重新回到了第三世界。誰能否認,這不是恰恰意味著第三世界的擴大?
正是因社會主義運動的挫折而被宣布為“消亡”或“不存在”,第三世界這一世界歷史現象,反而加強著我們對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相一致的內在聯系,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相反的社會關系的認識。
在西方主流輿論中,“第三世界”“消亡”后,“發展中國家”一詞成為了一種替代語。對這兩個詞語之間的使用,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地指出他們之間的區別。這裡,僅僅引用兩位西方的思想大家的觀點就足夠了。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裡亞諾斯在其巨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中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今天被稱為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被劃分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那時,用來修飾這些殖民地的形容詞通常是‘落后的’,而不像今天這樣帶有外交辭令的術語:‘欠發達的’,在聯合國,甚至越來越經常使用更婉轉的說法:‘發展中的’,——盡管這個用法容易使人產生誤解。”*斯塔夫裡亞諾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10.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岡納·謬爾達爾也有同感:西方的研究工作有一種“外交辭令”,“把‘不發達國家’這個字眼變成各種委婉說法所達成的普遍一致,就是這種思想共識的一個象征。其中一個字眼就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常常讓我們的科學術語中混雜進通俗的、政治性的討論中的詞句,如我們的意思不過是說一個不發達國家,卻用‘發展中國國家’,說非共產主義世界時用‘自由世界’。對我來說,這並非是一個不重要的語義疏忽,而是更深層偏見的象征。這即使在邏輯角度上也起著干擾作用。”*岡納·謬爾達爾.世界貧困的挑戰——世界反貧困大綱[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7.
五
在思想上,在意識形態上,“第三世界”越是被其現實中所反抗的、所掙脫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主流輿論所拋棄或拒絕,在現實世界歷史進程中,第三世界就越是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緊密相關。
正視歷史與現實,使得我們越來越注意從民族解放運動的角度去看待和總結社會主義,同時從社會主義運動的角度去看待和總結民族解放運動。對於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運動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有關論述無疑是我們一切研究探討的理論基石,又是一切理論創新的啟迪。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告訴我們,前資本主義的歷史,是一種狹隘的、地域性的、各民族基本處於封閉半封閉狀態的歷史。資產階級的興起以及大工業所開拓的世界市場,使得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歷史成為世界歷史。
資本主義的歷史是對內壓迫和剝削工人階級,對外搶佔和掠奪殖民地的歷史。殖民地半殖民地構成它的邊緣地帶。“從資本原始積累開始,它的歷史的每一頁都充滿著駭人聽聞的暴行。剿殺土著,販賣奴隸,搶掠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在母國形成資本。”*參見衛建林.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6(9):1.
因為資本的擴張,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使一國國內鄉村屈從於城市的統治,在不同國家間使所謂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所謂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參見衛建林.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6(9):25.
在這一歷史過程中產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論斷:(參見衛建林.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6(9):1-2.)
——資本走向世界的進程,也是現代大工業把世界各國人民互相聯系起來,形成世界市場的進程﹔
——社會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的同時,世界日益分裂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
——民族解放斗爭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有時成為階級革命的先導﹔
——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問題的實質是農民問題﹔
——社會主義革命不會僅僅是或主要是一國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終將成為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一切殖民地、一切國家和一切附屬國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
——無產階級是本國階級斗爭的領導者,又是民族解放斗爭的當然領導者,必須積極投入和領導民族民主革命,把爭取民族解放和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結合起來﹔
——民族解放戰爭不可避免﹔
——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團結起來,標志著20世紀初所揭開的世界歷史的一個嶄新階段﹔
——世界斗爭的結局,取決於佔人類大多數的被壓迫民族的斗爭進程﹔等等。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指出世界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曾經認為由於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摧毀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無產階級革命,不能單獨在一國發生,“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他們一方面高度評價西方國家無產階級斗爭對第三世界解放的意義,高度評價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反對西方殖民者的反抗同西方無產階級斗爭的關系,同時把第三世界的解放,寄托於資本主義西方發生的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是“不應該在波蘭解放波蘭,而應該在英國解放波蘭”。今天我們也許應該說,在美國解放全世界。
列寧高度評價亞洲反對殖民主義的革命風暴,在1913年就指出,“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源泉已在亞洲涌現出來了”,“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盛行並‘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代。”他正是在歐洲東部這塊最早淪為第三世界的地區,成功地領導了起於第三世界的革命,成功地引導這場革命走向社會主義。
蘇聯曾經給予第三世界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以積極的、無私的援助。但是走上了社會沙文主義道路的蘇聯,又重新演繹了新殖民主義,並指責中國共產黨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離開階級分析”。但是正是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版。
列寧主義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創造性意義,不僅僅是在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實現了一國社會主義革命,更是在世界范圍內找到了以無產階級革命實現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勝利的道路。這也是列寧主義的世界歷史意義。斯大林說得好,它“拆毀了橫在白種人和黑種人,歐洲人和亞洲人,帝國主義的‘文明’奴隸和‘不文明’奴隸之間的壁壘。”*論列寧主義基礎[M]//斯大林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2.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蘇聯的出現、鞏固、發展,是蘇聯無產階級斗爭的勝利,是歐洲無產階級斗爭的勝利,同時是世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共同斗爭的勝利。
十月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功,是世界歷史進程的裡程碑。這個裡程碑的世界歷史意義又在於,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世界性的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掀起了世界格局新的更大變化的篇章。
比之於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較早所設想的發達國家無產階級共同進行的世界革命,歷史的變數似乎正好來自民族解放運動,確切地說來自第三世界的爭取獨立民主的民族解放運動,這一運動的直接成果在於打破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世界社會主義陣營。
從“第三等級”的喻義到理解“第三世界”,可以這樣說,第三世界,是一種伴隨著國際資本統治而形成的世界歷史現象。它不是一個地域性概念,而是一個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乃至階級的廣闊領域和多方面內容的概念。它不是專指某些國家和地區,而是一種關系。*參見衛建林.第三世界與社會主義[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6(9):25.它體現的是資本主義產生以來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三個世界內部的統治與被統治、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殖民與被殖民的關系,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又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
第三世界的解放與無產階級的解放相一致。第三世界,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它的主要斗爭方式是民族民主革命,又因和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運動一起而成長為自覺地進行歷史創造的主人翁。
六
第三世界,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產物。
當今世界很不安寧,人類仍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蕩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主義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毛澤東明確提出、鄧小平進一步闡述的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者對於全球化進程的最早的理論總結。結合此后40余年的世界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出更豐富的理論總結:
國際壟斷資本的生命之源在第三世界。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資本掠奪全球化,使得資本在全世界建立利潤的來源地,使得被剝削、被掠奪的廣大第三世界成為利潤的廣闊來源地。
資本主義所開創的世界歷史進程,使得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但這是一個因階級對立、民族壓迫而日益分裂的、相互對立的部分組成的不平衡的整體。由於資本的世界范圍的擴張力,正如在國內使得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在世界上日益形成剝削和被剝削、壓迫和被壓迫民族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在資本主義發展前期是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在現代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與依附國家之間、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又蘊含著每一民族國家內部的社會對立、階級對立。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三個世界內部、相互之間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近現代世界史告訴我們,所謂第一世界的美國正是以獨立戰爭掙脫了宗主國英國而從當年的第三世界中崛起的。蘇聯也是從曾置身第三世界的資本主義的薄弱地帶成長起來的。
資本主義的創造力在科技創新與全球化的欺騙、剝削和強取豪奪中強大,也在因此造成的日益廣泛的全球化的、無所不在的分裂、對抗和革命及對后者的視而不見或刻意美化粉飾中逐漸失去創造力和生命力。資本主義締造了美國這樣的帝國主義第一世界,也締造了英法德意日等第二世界,但是至今再沒有締造出更多的西方七國來。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世界呈現著兩個相反的狀態或方向:一方面,因資本、科技、交通、文化交流等而日益接近成為一體,甚至被稱為地球村﹔一方面,卻日益成為兩極分化、社會分裂的世界。第三世界始終是資本主義的掠奪對象。資本主義全球化造就了第三世界的無產階級化,既造就了自身社會內部的第三世界化,又造就了無產階級的全球化。壟斷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等的發展隻會造就社會的日益兩極化,造就更多的邊緣、依附地帶並使得后者距離中心越來越遠。新自由主義使這一切變本加厲、快馬加鞭。
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也是第三世界的全球化。第三世界的全球化,同時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普遍化。階級斗爭和民族解放斗爭相交織是這個階段的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由於全球化進程,和西方無產階級一樣,第三世界的無產階級也是現代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物。在同資產階級的斗爭中,第三世界的無產階級最堅決、最有組織性、最具領導能力,在所參與、領導的民族解放斗爭中代表運動的社會主義未來。
正是在全球化進程中,第三世界成為世界主要矛盾的焦點。在第三世界全球化進程中,民族解放運動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奏,社會主義革命成為最成功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大成就。反對資本壓迫和剝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中國等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主權獨立,但隻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使得蘇聯東歐、中國徹底擺脫了第三世界原有的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
自世界上出現了社會主義國家,世界的基本矛盾就是帝國主義與第三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
世界進步的力量在於第三世界的覺醒和團結。這既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和正在走向破產之路的中產階級、農民等“第三等級”的覺醒和聯合,更要求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國家聯合、民族聯合。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是真老虎還是紙老虎,實際上取決於第三世界自身的團結和奮斗。
第三世界的解放和發展事業,是第三世界人們自己的事業。第三世界的發展,是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基礎上的發展,是第三世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成為決定性前提的發展,是第三世界尋找和創造符合第三世界各國國情和人民利益的發展,而不是為實現西方利益的發展,因此不是西方道路及模式的照搬。
民族特色、多樣化的民族解放、民主發展之路,正是廣大第三世界帶給世界多姿多彩的發展創造之路,展示的正是作為自己的命運主體的世界人民的創造偉力。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前社會主義國家蘇東解體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向第三世界表明,以社會主義為方向,是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之路。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對於民族解放運動斗爭的政治獨立成果的最大保証,是第三世界獲得經濟獨立的可靠保証。
緊緊同第三世界人民在一起,是馬克思主義的國際立場,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國際化。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是因為始終堅持第三世界立場,與第三世界站在一起。總結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自以為進入第一世界而忘掉、忽略第三世界,在國內,蘇聯共產黨背棄群眾路線,脫離人民群眾﹔在國際上自詡為第一世界,以霸權主義的方式對待第三世界,脫離廣大的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向往和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力。世界因資本主義而日趨分裂,第三世界因社會主義而團結聯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正在於,隻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第三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特色會主義用了30多年實踐,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3億多人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017年3月22日報道,“世界各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中“有一個例外”,“中國極大的收入差距似乎終於縮小”。德國之聲電台網站2017年3月15日《中國領導人清醒且充滿自信》一文肯定,“中國政府的方向是正確的。觀察家們不應忘記,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30%以上。而歐盟和美國分別隻有6.2%和9.5%。”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對第三世界發展事業的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代表著第三世界,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這個旗幟所指向的道路,將是各國人民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之路﹔是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之路﹔是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之路。這條道路所倡導的,就是要擴大世界各國利益交匯點,反對把世界長期發展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后的基礎上,轉而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發展的“中國方案”。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3月27日報道,2017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糧食權”的兩個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首次載入人權理事會決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源於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的重要演講。他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4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國內重要場合100多次談及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深刻、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從載入聯合國和安理會決議,到進入國際人權話語體系,作為中國理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然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同,並凝聚起越來越多的和平希望與發展力量,引發世界共振。
“歷史的終結推遲了”,這是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2017年3月18日記者費力克斯·穆勒的一篇報道題目。報道有個“原編者按”,“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提出‘歷史的終結’,稱共產主義已死,民主最終取得勝利。現在福山在美國加州斯坦福接受《新蘇黎世報》的專訪時承認他樂觀得太早了。”觀察世界的“福山們”應該清楚地看到,世界正在中國推進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符合世界各國的普遍需求。而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
據2017年2月20日參考消息報道,接受該報駐聯合國記者顧震球專訪的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說,人類面臨各種各樣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中國人著眼於維護人類長遠利益的遠見卓識,對世界各國以及聯合國都非常重要。“中國人眼光更長遠”。
實際上,這都是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提出以來,中國對全球化、乃至對人類發展所提供的社會主義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案。
相對於聯合國一再警告“全球化明顯減速”(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6日),多位俄羅斯專家在青島峰會期間指出:“上合方案”將引領歐亞地區發展*欒海,胡曉光.俄羅斯專家指出“上合方案”將引領歐亞地區發展[N].參考消息,2018-06-08(11).。
“中國是通向公正世界的火車頭。”俄共主席根納季·久加諾夫一年前(2017年3月20日)就這樣對中國記者胡曉光說過。
(作者:衛庶,博士,主任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第三世界發展學。文章載於《文化軟實力》2018年第2期)
相關專題 |
· 問題研究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