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從“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到南湖紅船

曾長秋

2018年07月20日10:15    來源:紅旗文稿

站在21世紀的高處回首20世紀,與業已載入史冊的任何一個世紀相比,無論從哪個方面評估,最引人注目、催人警醒的事件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幾乎所有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在進行理論概括時,都認為20世紀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社會主義的世紀。1917年發生了俄國十月革命和4年之后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成為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兩件大事。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誕生——這兩件大事與兩條紅船息息相關:涅瓦河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嘉興南湖的紅船,則見証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沿著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一、“阿芙樂爾”號——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的紅船

說到“阿芙樂爾”,至少有兩層涵義:其一,在古羅馬的神話中,“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她喚醒沉睡的人們,給人們送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其二,是建造於1900年的“阿芙樂爾”號裝甲巡洋艦,艦長124米,寬17米,排水量6730噸。該艦原屬沙皇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經歷過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並因打響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而聞名於世。它送來了世界進入社會主義時代的第一縷曙光,是一條著名的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紅船。

在十月革命之前的1916年,“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因作戰受損,被送到聖彼得堡海軍造船廠修理。1917年11月7日清晨,艦上的全體官兵按照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將艦開到涅瓦河的尼古拉耶夫橋附近待命。上午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了《告俄國公民書》,使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電台向全國廣播。晚上9點45分,該艦按照預定信號,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射了第一枚炮彈,從而揭開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

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從生產的社會化和全球化發展趨勢上預測過無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問題:“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裡,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的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頁)當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階段,情況與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迥然不同,戰爭與革命被提上了時代的議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發展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使資本主義的鏈條出現了“薄弱環節”,列寧據此認為:“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頁)1917年,對於俄國來說是異乎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兩次革命:一次是二月革命,在性質上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次是十月革命,在性質上屬於社會主義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俄國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過程。震撼世界的俄國十月革命,在俄國也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革命。以往歷史上發生的各種革命,都在不改變剝削制度的基礎上發動,而十月革命則從根本上推翻了剝削與壓迫制度,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通過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佔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標志著社會主義由理想轉變為現實,從而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人類社會以俄國為起點開創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其次,它雄辯地証明了列寧關於“一國勝利論”的正確性。它把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各國無產階級運用馬克思主義尋求解放的新道路——武裝奪取政權﹔它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列寧主義階段。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飛躍,使幾百年來人們關於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學說變成現實制度,譜寫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新篇章。再次,它打破了帝國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十月革命突破了國際帝國主義戰線最薄弱的一環,在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被剝削、被奴役的無產階級第一次爭得了民主,上升為統治階級,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各國無產階級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紀元,也開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革命的新紀元。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高度評價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和作用,指出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果發生了反對帝國主義,即反對國際資產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而屬於新的范疇了﹔它就不再是舊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8頁)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鼓舞下,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大地區,出現了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斗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芬蘭、德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被壓迫者發動了一系列革命……從根本上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從此,世界上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既競爭又共處的新格局。

俄國十月革命豐富了社會主義的內涵,檢驗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基本經驗。其一,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由一個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堅強政黨來領導。俄國正是有一個經受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長期考驗和鍛煉的黨,在十月革命前后領導民眾開展斗爭,把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匯合成一股洪流。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理論上成熟的堅強政黨,革命不可能成功。其二,通過暴力革命手段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是這場革命的首要任務。列寧根據俄國的特點,反復強調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重要手段,最終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取得了勝利。同時,列寧也指出,無產階級並不排除和平過渡的可能性,要力爭它能夠實現。但有一條原則不應忘記,那就是一切斗爭形式的最終目的在於取得政權。其三,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是奪取革命勝利的基本條件。列寧指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必要條件,就是各國被剝削的勞動農民同工人階級結成緊密聯盟。而第二國際和俄國的機會主義者卻極力貶低農民的作用,反對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實現對農民的領導權。列寧反復說明,能否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是革命成敗的關鍵,布爾什維克黨充分認識到農民在革命運動中的作用,逐漸把農民吸引到自己的周圍。起義發生之前,列寧起草了關於土地問題的法令並頒布實施,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使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陷於孤立。其四,加強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和相互支持,是取得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堅持國際主義原則,同社會沙文主義者進行了不懈斗爭,使俄國革命得到了國際工人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大力支持。十月革命發生在經濟落后、社會矛盾尖銳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不僅正確認識了俄國國情,科學分析了戰爭給革命造成的有利形勢,而且巧妙地利用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和沖突,發展和鞏固了自己的力量。

總之,“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俄國十月革命的紅船,開通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航線,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世界的格局。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看,無論人們對十月革命是擁護還是反對,都無法否認十月革命對世界歷史乃至人類命運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因為隻有十月革命才是全球近代史的終結和現代史的開端。十月革命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十月革命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精神,反映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並具有普遍的國際意義。正如列寧所說,“我國革命的某些基本特點所具有的意義,不是局部地區的、一國特有的、僅限於俄國的意義,而是國際的意義”,這些基本經驗“具有在國際范圍內重演的歷史必然性”。(《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頁)但是,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在借鑒和具體運用這些基本經驗時,絕不能機械地照抄照搬,而要根據本國的客觀實際和民族特點,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制定適合本國情況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今天,社會主義的蘇聯已不復存在,是不是由此就斷定——十月革命的經驗已經過時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走不通了?我們深知,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是20世紀社會主義事業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長河的重大曲折。這個歷史悲劇令人震驚,給人們帶來了太多太沉重的思考,留下的教訓也極為深刻。然而,歷史的腳步不會停留,歷史的長河不會干涸。蘇東事件這類情況正像馬克思當年所說,巴黎公社雖然隻存在了72天,然而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我們也可以說,十月革命的經驗是永存的,十月革命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仍在延伸。盡管由於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到二戰以后40多年來最嚴重的挫折,但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花獨放”,報道著社會主義的春天又將來臨。

二、南湖紅船——見証了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后,蘇維埃政府先后兩次聲明放棄沙皇俄國在中國取得的權益。這對深受列強欺凌之苦的中華民族而言,不啻是一種福音,使中國新聞界向往、贊美十月革命的文章日漸增多。資產階級革命派領袖孫中山在俄國十月革命發生不久,即致電蘇維埃政府表示祝賀。在他的影響下,不僅上海《民國日報》在十月革命發生的第三天就發表文章贊揚和介紹十月革命,(《突如其來之俄國政變》,《民國日報》1918年11月10日)即使改良色彩很重的《東方雜志》也發表文章,承認十月革命是“世界文明史最宜注意之重大事變”,稱贊列寧“卓絕群儕”。(布施勝治:《述俄國過激派領袖李寧〈即列寧——引者注〉》,《東方雜志》第15卷第3號,1918年3月16日)直至1918年底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集會上,人們仍在關注十月革命。會上不僅李大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演,歡呼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其他如蔡元培及學生代表的發言,無一不對十月革命加以贊揚。爾后,更有以瞿秋白為先導的一批青年知識分子赴蘇俄考察和學習,赴歐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也有一批人轉去俄國。“走俄國人的道路”“以俄為師”——這是當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得出的結論!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功不可沒。1918年,李大釗先后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指出,十月革命是“立於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社會的革命而並著世界的革命之彩色者”,乃是“勞工主義的戰勝”,是“二十世紀世界革命的先聲”,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他預言十月革命掀動的潮流不可阻擋,中國須“適應此世界的新潮流”,而且堅信“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256、263頁)1919年元旦他發表的《新紀元》進一步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將“帶來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李大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頁)。1919年5月,《新青年》由李大釗主編了《馬克思研究專號》,並發表他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歷史論、經濟論和政策論,即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理論的統一,“而階級競爭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李大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8頁)1920年3月,他還在北京大學組織了我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湖南,毛澤東也組織了俄羅斯研究會,探索在中國如何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在五四時期,中國各類報刊上發表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共237篇。這些著作和文章,不但標志著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進到新階段,而且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以及我國馬克思主義者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五四運動之后的中國工人數量已經超過200萬人,中國工人運動發展到了一個嶄新階段。工人罷工的次數迅速增加,斗爭的規模不斷擴大,其顯著特色是帶有鮮明的反帝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色彩,說明了中國工人階級進一步覺醒。覺醒起來的工人們要求擴大本階級的團結與組織,特別是迫切要求成立代表本階級利益的、能組織和領導工人斗爭的政黨組織。一批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紛紛到工廠去辦夜校、做宣傳,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這一切說明,在中國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革命政黨已是一種客觀趨勢,其階級基礎、思想基礎與干部條件在五四運動之后業已具備。

最早醞釀建黨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1920年初,陳獨秀離京赴滬之際,與李大釗交換過建立共產黨的意見,相約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進行籌建活動。1920年4月,經共產國際批准,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處派維經斯基一行來華了解中國革命的情況。8月,他們幫助陳獨秀、俞秀鬆、李達、李漢俊、陳望道等在上海成立了共產黨的發起組織,推陳獨秀為書記,當時名稱就叫“中國共產黨”,並函約各地共產主義者成立黨的支部。10月,李大釗、鄧中夏等成立“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1920年秋至1921年春,毛澤東、何叔衡在長沙,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漢,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譚平山、譚植棠等在廣州,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等在法國,施存統等在日本也相繼成立了共產黨小組。各地早期黨組織的建立,把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進步分子組織起來,並以上海發起組織為中心建立了彼此之間的聯系,為在全國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做好了組織上的准備工作。

終於,在俄國十月革命發生4年之后的1921年,中國誕生了“以俄為師”的共產黨。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8月初,會議轉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接著舉行,“盡一日之長”完成了建黨的工作。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又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從此,古老的中國有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以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為榜樣的全國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從“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到南湖紅船,前赴后繼,一脈相承。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紅船起航,小小紅船,開天辟地,從而奏響了氣壯山河的革命交響曲,演出了一幕幕改天換地的偉大中國革命的活劇,改寫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創建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屹立於世界東方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紅船精神與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看作是偉大十月革命事業的繼續和發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從建黨時50多名黨員,到現在擁有8900多萬黨員、450多萬個黨的基層組織,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97載風雨兼程,創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不愧為一個偉大的黨、光榮的黨、正確的黨。今天,南湖湖心島煙雨樓下的堤岸旁,停泊著那艘不同尋常的游船,就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領航船——人們稱之為南湖紅船。這艘游船定格了97年前那個開天辟地大事件的歷史畫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初的崢嶸歲月。一條小船誕生了一個大黨,南湖游船鑄就了“走在時代前列”的“紅船精神”。紅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伴隨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了紅船精神的概念,並概括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揭示了紅船精神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時隔12年,在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剛當選的黨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出京,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他再次重申了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為內涵的紅船精神,並要求全黨要結合新時代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紅船精神揭示了建黨時期直至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闡述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時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南湖紅船是中國共產黨起航的地方,黨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成就輝煌,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對十月革命道路和經驗的繼承、創新和發展。雖然十月革命的成果已經在俄國丟失,卻在社會主義中國發揚光大。今天,我們對十月革命的道路既不能簡單否定,也不能僵化照搬,而應當沿著十月革命指引的方向走自己特色的道路。正確看待和對待十月革命的道路和經驗,直接關系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中國共產黨創建以來,擔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擔。可以說,沒有一種擔當比肩負民族的前途命運更偉大,沒有一項使命比實現人民的共同夢想更崇高。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也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強勁動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紅船精神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永恆的時代價值,中國共產黨在南湖紅船上確立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都始終閃爍著與時俱進的光芒。

行百裡者半九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前進路上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對居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更需要砥礪前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最大優勢。為了實現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需要紅船精神這樣的強勁動力來推進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要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紅船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前行的動力之源。全黨必須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把理想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任何理想的實現都有一個實踐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麼簡單”,“如果大家都覺得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沒有必要為之奮斗和犧牲,那共產主義就真的永遠實現不了了。我們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向著最高理想進行的實實在在的努力”。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100年前,“阿芙樂爾”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97年前,南湖紅船見証了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兩艘紅船分別播下了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我們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繼續奮斗正當其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千秋偉業,紅船精神將永遠照映我們前進的道路。今天我們弘揚紅船精神,就是為了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從而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沿著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開辟的道路,把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並朝著共產黨最高綱領的大目標——共產主義奮勇邁進。

(作者: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嘉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來源:《紅旗文稿》2018年第14期)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