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一帶一路”的國際擔當和時代價值

姜麗  金鑫

2018年07月20日10:20    來源:紅旗文稿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就超出預期,贏得國際社會頗多好評,“一帶一路”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但是,近期,西方一些智庫學者,帶著“有色眼鏡”看“一帶一路”,罔顧事實,接連發表了多篇所謂研究報告,誣稱中國借“一帶一路”謀求自己的勢力范圍,妄圖抹黑“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正如習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中所強調的,“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當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單邊主義等一些思潮正在泛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受到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更加具有多方面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

1.從世界經濟走勢看,世界經濟進入“平庸增長期”,“一帶一路”可以帶動歐亞非大陸新一輪生產力革命,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國際社會用“新平庸”一詞來描述全球經濟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數年的增長前景。目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緩慢曲折,全球經濟增長缺乏動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處於孕育階段,關鍵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缺乏實質性突破,短期內還難以形成強有力的新經濟增長點。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兩種現象同時存在,為推動本國經濟復蘇,很多國家趨於內顧而不放眼全球,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國際貿易摩擦明顯增多。上一輪經濟全球化沒能實現普惠、均衡、包容發展,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階層結構變化,引發了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潮上升。“一帶一路”沿線很多發展中國家,多年來被西方政府和跨國企業忽視、冷落,它們視“一帶一路”為擺脫貧困、實現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隨著中國倡導的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投資向這些發展中國家延伸,這些國家和民眾將從中受益,“一帶一路”將有助於實現歐亞非大陸一體化和共同發展,推動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為建設可持續的全球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2.從國際機制的角度看,全球治理存在嚴重赤字,“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優化全球治理提供的可行方案。當前,經濟“逆全球化”、區域合作“碎片化”、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全球性問題治理日益緊迫,一些國家國內問題國際化,現有國際機制應對乏力,國際體制變革艱難推進,動力衰減。全球性的治理機制建設滯后和狹隘的國家利益至上成為當前國際秩序演變的兩大負面因素,發達國家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意願下降。G20在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畢竟是應對危機的權宜安排,G20如何與現有國際機制並軌整合,增加有效性,尚無清晰路線圖。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問題等方面存在巨大利益沖突,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利益碰撞明顯。國際匯率協商機制、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制衡機制、國際資本流動和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機制等全球和地區治理問題,均需破題。在美國大搞“退出外交”、動輒對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退群”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近年來中國給世界貢獻的最重要的公共產品,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扛起推動新型全球化的大旗,在亞太乃至全球范圍推動全球化2.0版本,成為全球化的維護者、自由貿易的推動者和全球發展的領導者之一。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工業品出口國、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比以前更加具備推動國際秩序往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條件和手段。“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創並一直在大力推動的國際合作機制,為推動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轉型注入新動力。

3.從參與主體看,“一帶一路”具有開放性,有助於推動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協調聯動發展。與傳統的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等合作機制不同,“一帶一路”具有包容性,它注重與現有國際機制及各國發展戰略的有機對接,不預設前提條件,不追求統一的制度性安排,不尋求排他性的利益,倡導合作主體多樣性和互補性,照顧各方舒適度和參與度。在國際層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均從各自功能定位出發,積極尋找與“一帶一路”的契合點,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均將“一帶一路”寫入相關決議和發展議程。在區域層面,亞太經合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東盟、歐盟等都將其互聯互通藍圖和投資計劃與“一帶一路”進行對接。在國別層面,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國“草原之路”、越南“兩廊一圈”發展計劃、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土耳其“中間走廊”倡議等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很多國家主動將自己國家的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進行銜接。“一帶一路”強調合作主體的平等性、合作產品的公益性,注重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經濟合作中架設橋梁,以合作促發展,以互通促共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世界意義,旨在改變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態,縮小國家間的發展差距,推動世界經濟的協同和可持續發展。

4.從中國與世界關系來看,通過“一帶一路”可以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很好地處理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中國堅持把開放包容作為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的基本思路,堅持把互利共贏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主要原則,贏得了國際社會最廣泛的支持。中國通過擁抱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自身發展的現代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的龐大經濟體量,正日漸轉化為全球影響力,使得自身成為影響國際體系變遷的重大變量。通過“一帶一路”,我們可以與周邊國家一起,精心打造合作亮點、精准攻克發展難點,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可以吸引發達國家積極參與,在沿線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讓發達國家分享“一帶一路”機遇,豐富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可以助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工業化進程,鞏固中非、中阿傳統友誼。“一帶一路”是中國推動世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新舉措,是中國對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展現了中國以主動作為應對挑戰、以積極合作創造機遇、以互聯互通突破瓶頸、以平等磋商尋找方案、以釋放善意廣交朋友的開放姿態。

總而言之,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某些西方智庫所誣稱的“地緣政治戰略”,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不是為了謀求中國的“勢力范圍”,更不是為了輸出“中國模式”。“一帶一路”核心是“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關鍵是 “共”:共商、共建、共享。對於“一帶一路”的功能不能“泛化”,它是經濟合作倡議,主要聚焦兩個方面: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中國倡導“一帶一路”的最終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去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要把絲綢之路打造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國還提出願同沿線國家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指向的絲綢之路。明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華召開。“一帶一路”已經進入精耕細作階段,下一步要行穩致遠、打造“升級版”,需要突出“共”字,講好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新絲路故事”,挖掘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真實案例,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擔當和時代價值,進而自覺參與,加強合作,共同做大世界經濟“蛋糕”,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來源:《紅旗文稿》2018年第14期)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