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漢寧
2018年08月13日09:42 來源:紅旗文稿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們的歷史觀,這可以從恩格斯的四段話中得到有力的佐証。他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黑格爾把歷史觀從形而上學中解放了出來,使它成為辯証的,可是他的歷史觀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現在,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的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45頁。后注中《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引均為2009年版)他在《反杜林論》中說:“馬克思和我,可以說是唯一把自覺的辯証法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出來並運用於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人。”(《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3頁)他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1頁)他還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的注釋中指出:馬克思和他形成的歷史觀“對歷史學必定會起到像達爾文學說對生物學所起的那樣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14頁)《宣言》所體現的歷史觀,從一個側面有力地証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宣言》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關於資產階級曾經起過的歷史作用
《宣言》是無產階級革命綱領,其主旨是要揭示資本主義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闡明“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同上書,第43頁)盡管如此,馬克思恩格斯還是在《宣言》中充分說明了資產階級曾經發揮的歷史作用。《宣言》首先指出:“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然后提出了一個判斷:“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比如,“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跡﹔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徙和十字軍征討的遠征”。“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同上書,第33-36頁)
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是相對於封建社會、中世紀的封建地主和僧侶集團而言的。他們認為:“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裡造成的。”“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必須被炸毀。”(同上書,第36頁)所以,他們在肯定資產階級歷史作用之后接著說:“我們眼前又進行著類似的運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同上書,第37頁)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充分肯定資產階級及資本主義社會在取代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和在資產階級處於上升階段所具有的歷史進步性,並在此基礎上指出了資產階級社會進一步發展后的歷史局限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深刻體現。
二、關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專門論述了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他說:“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同上書,第9頁)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資產階級社會取代中世紀的封建社會時,確實是從“經濟生產”的變化說起的,他們說:“以前那種封建的或行會的工業經營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隨著新市場的出現而增加的需求了。”“隨著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展,資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發展起來,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后面去。”(同上書,第32-33頁)在講到資產階級社會不可避免的危機時,他們說:“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隻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同上書,第37頁)
馬克思恩格斯在這裡運用他們的歷史觀,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入手,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矛盾運動的規律,深刻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
三、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實踐
《宣言》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綱領,是無產階級政黨行動的綱領。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文本中,以及后來的序言和注釋中,反復強調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極端重要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第三章批判空想社會主義時說:“這種對未來社會的幻想的描繪,在無產階級還很不發展,因而對本身的地位的認識還基於幻想的時候,是同無產階級對社會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適應的。”(同上書,第63頁)這裡所強調的是,空想社會主義是在缺乏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甚至還不具備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的背景下的想法,因此不可能是科學的。
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同上書,第5頁)這段話提到的第二章末尾的革命措施,總共有十條,而且《宣言》原本在十條之前就有一句話:“這些措施在不同國家裡當然會是不同的。”(同上書,第52頁)馬克思恩格斯接著說:“由於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同上書,第5-6頁)他們還說:《宣言》中“對於社會主義文獻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關於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的論述(第四章)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同上書,第6頁)
《宣言》中注重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鮮明體現。這與此前馬克思所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四、關於階級斗爭的歷史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說:“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同上書,第31頁)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之前打了個括號,括號內寫上了“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同上書,第9頁)實際上是加了一個前提。恩格斯還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個注:“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在1847年,社會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會組織,幾乎還沒有人知道。”(同上書,第31頁)這實際上是對“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判斷進行了完善。
這一修改具有兩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一是在史前史、成文史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前,有一個社會形態叫原始社會(原始土地公有制),原始社會沒有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二是進入階級社會之后,存在著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恩格斯在1877年所寫的《卡爾·馬克思》一文中,就階級斗爭的歷史性進行了深刻剖析。他沿用了《宣言》的說法,指出:“至今的全部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中發展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只是因為在人類發展的以前一切階段上,生產還很不發達。”到了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至少在最先進的國家裡”,“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資產階級不能控制的程度,隻等待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去掌握它,以便建立這樣一種制度,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不僅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分配和管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59-460頁)恩格斯所說的“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掌握的“這樣一種制度”,就是共產主義社會,這個社會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
由此可見,恩格斯通過注釋和文章對《宣言》中所講的階級斗爭,作出了歷史性界定。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一定歷史階段的歷史現象,而不是人類歷史的全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基礎最根本的理論,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斗爭的理論是從屬於這一理論的。
五、關於俄國農村公社
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指出:“《共產主義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那麼試問: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佔有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公共佔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還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復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8頁)十月革命的勝利也証明了馬克思恩格斯這一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雖然重點關注西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他們始終是具有全球視野的。《宣言》發表前后,他們的觀點是東方社會要從屬於文明的西方。到了19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他們對東方社會關注兩個方面。一是關注“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今工業體系這個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引爆,這個普遍危機一擴展到國外,緊接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同上書,第612頁)二是關注亞細亞生產方式。到了19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他們高度關注俄國農村公社。晚年,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說:如果俄國繼續通過農奴制改革走向資本主義,“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災難性的波折。”(《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64頁)
這裡,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以俄國為例的落后國家的發展道路,如同他們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一樣,都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深刻體現。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証的。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宣言》貫穿和體現的辯証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最基礎的思想方法,是支撐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的基石,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集中體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勃發的生機。今天,仍然指引著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那種認為馬克思主義太舊了、太老了的觀點,至少是對科學與真理的漠視。今天我們重溫《宣言》這部經典,深刻領悟其中的歷史觀,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真理性認識,就是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用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作者: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來源:《紅旗文稿》2018年第15期)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