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草
2018年10月24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每天都很忙,但其實干的事情都差不多,沒什麼新鮮的,讓人不太提得起精神”“很多工作都是重復性的,不太費腦但特別費時。即使干完也很少有成就感,倒是特別容易心累”……近日,筆者在與基層干部談心時,有幾個入職時間並不算長的年輕人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這幾句不輕不重的“大實話”,迅速引起了在場其余干部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很“扎心”。
對大多數在基層工作的年輕干部而言,每天的工作內容往往包括入戶走訪群眾、填寫表格上報、整理台賬迎檢、參加會議等日常事務,以及一些會務安排、郵寄文件、端茶遞水等零零碎碎的雜事。工作內容確實都大同小異、難度也不太大,大都干一遍就能大致摸清其中的“套路”。即使稍有變動或檢查標准有所提高,隻要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領導的意圖去“依樣畫葫蘆”,基本都能應付得了。
不得不說,日復一日從事重復性的工作,思維與做法上存在一定的“慣性”是難免的。這也讓不少干部能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迅速完成任務,可謂是“省時省力”。
但“能完成”不代表“能干好”。總是以工作缺乏挑戰性為借口,唯文件是從、唯領導是從,不肯動腦筋花心思、不肯作出新的嘗試,不僅不可能干出好的成績,更容易在日復一日中消磨創新的能力,造成知識和經驗的“負遷移”。一旦環境發生變化,面對與以往存在根本性不同的新任務、新問題,過於依賴慣性思維的人,也極易陷入“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尷尬中。
1990年,陳雲同志曾將事先題寫的條幅贈送給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上面寫著十五個字,即“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這並不是說在工作中不要按領導的要求辦事、不要按照文件辦事,而是強調凡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問題,並要多與別的同志交換意見,多比較研究、反復考慮,這樣才能在全面認識、多角度看待的基礎上,把工作做好、把問題處理好。如今看來,這十五個字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沒有哪一種成功是通過機械地、千篇一律地應付就能實現的。作為干部隊伍的“源頭活水”,年輕干部要想把工作干好,並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成就感與獲得感,首先就必須要敢於突破“慣性思維”。要在上級文件精神、領導要求及紀律要求允許的范圍內,善於抓住主線、分清主次,不斷想出新方法、提出新思路、解決新問題。
以實際工作來說,下鄉調研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拍照留痕、做好記錄,更要在走訪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走近群眾、深入群眾,與他們建立感情﹔整理台賬資料不能只是機械地打印復印,而應學會對照檢查標准查找不足,更規范地開展日后的工作﹔填報表格不僅僅要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更要適時留底、及時更新,掌握相應的情況,確保再有用到的時候能夠脫口而出、信手拈來......
心理學中談到“慣性思維”時有一個觀點:“能夠把人限制住的,隻有人自己”。當覺得工作沒有新鮮感、提不起精神,或總是習慣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長時間沒有掌握什麼新技能時,年輕干部不妨自我提醒是否陷入了“慣性思維”中。倘若是,就要及時反思自己、調整思路,不斷破舊立新、走出所謂的“舒適區”,保持對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在按時按量完成任務的同時,讓工作更出彩、讓自己更出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