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軍
2018年11月02日09: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4月,《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近日,《半月談》又刊登一篇《警惕!“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已成形式主義新變種》的文章,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痕跡管理”的熱議。
“痕跡管理”本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很好的工作方法。它可以通過保留下來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有效還原干部對工作的落實情況,供日后查証,幫助他們梳理工作,整理思路,促使他們“多一些真抓實干,少一些應付敷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痕跡管理”被泛化,陷入了過度開發的境地,演變出許多新的形態。部分基層干部反映,為避免在上級檢查時被問責,在日常工作開展中,他們不得不過分在“留痕”上做文章,變“為了工作而留痕”為“為了留痕而留痕”,隨處擺拍、隨時擺拍,“痕跡管理”嫣然成為“痕跡主義”,淪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
追本溯源,我們不得不承認“痕跡管理”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用“痕跡”來強化黨員干部對工作的責任意識,是為了用“痕跡”來推動黨員干部干事的熱情,是為了用“痕跡”來要求黨員干部真正深入基層解民憂,是為了用“痕跡”向廣大群眾展現黨員干部干事的風採。但“痕跡管理”不等於“處處留痕”。筆者堅信,記錄在紙上的痕跡,永遠也替代不了群眾的滿意,比起“工作留痕”更重要的是“干事留心”。一名黨員干部隻要心中始終裝著百姓,始終在為百姓的利益努力,即便是忘記了“自拍”深夜工作照,即便是忘記了“上書”功勛單,百姓也一樣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筆者看來,“痕跡主義”絲毫不能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空耗人財物力,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還是越少越好。比起“留痕”更重要的是“留心”,隻有黨員干部勤勤懇懇干事業、踏踏實實打基礎、真真切切為民,才能留在群眾心中,才更珍貴更永恆。誠如俗話所言:“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眾需要的是,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初心和行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