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網評精粹

干部也須練好“方言土語”基本功

沈道遠

2018年11月09日10: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一名扶貧干部向筆者講述了一則趣事。一日,一位年輕的扶貧考核檢查小組的成員,走進貧困戶家中核實幫扶情況,用普通話文縐縐地問了一句:“老鄉,你享受了住院‘零支付’政策嗎?”貧困戶聽后,不知所雲,一臉茫然。幸好隨行的村干部用方言土語急忙“翻譯”:“老輩子,小伙子問你住院掏錢沒有哦?” 這才化解了尷尬。

這雖然是一則笑話,但是,卻道出了一個較為普遍問題:一些領導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在與基層群眾打交道的時候,不會講“方言土語”,不會講大白話,說的話群眾聽不懂,不僅嚴重影響正常溝通交流,還讓工作服務也因此大打折扣。對此,筆者認為,“方言土語”是每一個干部都應該掌握的基本功,必須練好。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如果干部和群眾不在一個話語系統,就難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現象。就現在干部的整體素養來看,說普通話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但是群眾在日常溝通交流中,都習慣了用“方言土語”,假如干部和群眾交談時,干部操一口普通話,再夾雜一些文件語言、專業術語,非常容易造成交流障礙,特別是對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群眾而言。因此,這就要求干部,本著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原則,放下身段接地氣,主動學會“方言土語”,主動融入群眾語言系統,以更好地履職盡責。

那麼該如何學習“方言土語”呢?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以民為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學習他們的語言,積累他們的詞匯,在與群眾交朋友的過程中多說多練,熟悉語用情景,讓自己的語言“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用“接地氣”的語言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當然,干部說好“方言土語”只是第一步,因為“方言土語”只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工具和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干部還要在說好“方言土語”的基礎上,練就將文件語言、政策語言轉換為“方言土語”的能力。換言之,干部要能靈活運用“方言土語”准確地給群眾翻譯文件政策,讓他們聽得懂、聽得明,入腦入心。

可是,在現實中,一些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對“方言土語”有偏見,認為“方言土語”不入流,是粗鄙落后的“代名詞”,難登大雅之堂。在他們心中,仿佛說“方言土語”就矮人一等,低人一頭。因此,他們從心底裡恥於學習,羞於運用。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語言觀,必須予以糾正。語言本質上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沒有優劣之分。“方言土語”能夠幫助干部降低交流成本,提高溝通效率,更加經濟適用,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大法寶。因此,一名合格的干部,必須要練好“方言土語”基本功,並將“方言土眼”視為自己的能力標配。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