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星
2018年12月21日08:27 來源:解放軍報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始終沒有變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全面小康。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闊步前行,已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賡續血脈,再鑄輝煌,沐浴新時代的朝陽,這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愈發彰顯出堅不可摧的政治本色和一往無前的發展優勢。
(一)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根據世界經濟與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敏銳地預見到時代的主題已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我軍建設指導思想於20世紀80年代,從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准備,轉變到相對和平時期正常建設的軌道,充分利用大仗一時打不起來的機會,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加強軍隊建設,提出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領導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完成戰略性轉變。江澤民同志著眼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提出了“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確立我軍建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改革目標,確定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戰略方針,開啟了我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之路。胡錦濤同志著眼促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確定了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戰略方針,努力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向廣度深度拓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緊圍繞新時代建設一支什麼樣的強大人民軍隊、怎樣建設強大人民軍隊,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重振政治綱紀、重塑組織形態、重構建設布局、重樹作風形象,推動軍隊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著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人民軍隊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為國際安全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無論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指導怎麼發展變化,人民軍隊永遠是一個戰斗隊的根本職能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理想信念沒有變,我軍必須為實現中國夢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証。強軍興軍進程中,我黨我軍的革命理想在新時代不斷得到弘揚升華,廣大官兵正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投身到軍隊建設實踐中去,為實現強軍夢努力奮斗。
(二)
40年來,我軍始終堅持走精兵之路,圍繞戰斗力建設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緊扣打贏戰爭需要,不斷探索優化體制編制。從1982年開始,經過5次大裁軍,完成了“消腫”“瘦身”“強體”的三步跨越。1985年前后,將11個大軍區合並為7個。1992年后,設立總裝備部,建立聯勤保障體制。2003年后,繼續精簡機關、直屬單位和院校,優化軍兵種部隊編成結構,完善政策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親自領導推動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15年到2016年,改革軍委總部體制,調整組建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實行軍委多部門制﹔改革大陸軍體制,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形成了“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改革大軍區體制,重新調整劃設5大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形成了“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組建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建立具有我軍特色的現代聯勤保障體制。2017年,新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調整武裝警察部隊指揮體制,實行“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多次強調我們的傳統是軍隊聽黨的話。黨的十八大之后,習主席決定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是一次不忘初心、重鑄軍魂的戰略性決策。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寫入黨章。在這一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移防部署的部隊,接到命令3天之內開拔﹔調整崗位的數百名將軍,接到命令當天即去報到……全軍官兵在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決策指示中強化行動自覺,用忠誠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無論軍隊組織形態怎麼調整,軍隊建設內外環境怎麼變化,黨對軍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實施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變的軍魂!我軍堅決聽黨指揮、保持一致、維護權威這個制勝法寶永遠不會變、不能丟!
(三)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武器裝備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趨勢明顯,制信息權成為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的核心,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40年來,黨中央敏銳洞察軍事技術發展對戰爭形態和國家安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我軍進入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新階段。我軍武器裝備有了長足進步,軍事實力得到極大增強,科技興軍取得重大成效。
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武器裝備如何更新、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人的因素始終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戰斗精神是軍人精神力量的集中體現,是決定軍隊戰斗力能否持久頑強的核心要素。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始終保持了高昂的戰斗精神。革命先輩們不畏強敵、不畏霸權、不畏艱難險阻,始終以戰斗的姿態、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塑造了敢於壓倒一切敵人、敢於征服一切艱難困苦的精神品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爭史上的奇跡。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中一些負面因素對軍隊戰斗精神造成的沖擊,習主席強調指出,“無論什麼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千萬不能丟,在黨、國家、人民需要的時刻,軍隊就要有這股勁、這種精神”。不畏任何困難,糾治“和平積弊”,克服“驕嬌”二氣,磨礪戰斗意志,培養官兵勇猛頑強、敢打必勝的血性膽魄,就是人民軍隊戰斗精神在新時代的繼承發展。
(四)
改革開放40年,國家建設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軍人作為社會成員,也分享著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軍隊指戰員待遇工資福利制度先后實施了十多次調整改革,初步形成了具有我軍特色的薪資福利制度框架,為提升軍人社會地位、穩定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軍隊的住房制度改革深入進行,初步建立起與社會同類制度相銜接、具有我軍特色的住房保障新體系。同時,相繼建立完善了休假探親療養、家屬隨軍就業、子女教育等相關福利制度。此外,無論是“餐桌上的革命”,還是軍服從78式到07式的變化,都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軍人在物質生活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習主席強調指出:“勤儉建軍這一條,什麼時候都不能丟。”人民軍隊在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必須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不僅弘揚的是傳統,而且確保的是本色。縱觀古今中外,真正有戰斗力的部隊,不在於享有多麼優越的物質條件,而在於是否始終堅守艱苦奮斗的作風,能否持之以恆地做到信念不動搖、思想不鬆懈、斗志不衰退、作風不渙散。在人民軍隊的成長史中,艱苦奮斗貫穿始終,永遠是人民軍隊最亮麗的底色。在井岡山斗爭中,毛澤東、朱德和戰士們一起下山挑糧、上山種菜,一起吃紅米飯、南瓜湯,鑄就了紅色根據地的光輝篇章。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極短的時間內研制出“兩彈一星”,打破了一些國家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這一偉大成就是在外部面臨帝國主義武力威脅、國內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取得的,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的傳承。新時代下的艱苦奮斗,是堅定人民軍隊意志的磨刀石、煉鋼爐,是必須堅守的傳家寶,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必須樹起的好樣子。隻有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才能打牢“聽黨指揮”的堅實基礎,肩負“能打勝仗”的歷史重任,練就“作風優良”的鋼筋鐵骨。可以說,我們距離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目標越近,就越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奮斗!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改革開放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