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尚金
2018年12月24日08:33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熱議和沿線國家的普遍支持。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從理念到規劃、從原則到方案、從歷史到未來等方面對“一帶一路”倡議作了全面深刻論述,初步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框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價值,不僅描繪了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壯麗前景,也對當今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國情的清醒認識和對國際形勢的深刻理解,深刻反映了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
從國內實踐看,“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在新時代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深水區,一些制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滿足日益廣泛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問題仍有待改革開放來破解,國際社會也期待中國為當今世界經濟均衡發展注入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適應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時代氣息濃郁,目標導向鮮明,實際上是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對開創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新格局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從國際格局演變看,共建“一帶一路”是應對當前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戰略選擇。雖然當今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仍沒有解決,西方出現“逆全球化”思潮,美國特朗普政府頻頻“退群廢約”,世界面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敏銳洞察世界發展潮流與規律,指出“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 這一富有哲學意味的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指出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重申要以合作共贏為基礎,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應對當前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提出了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
從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演變看,“一帶一路”傳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理想情懷並將之發揚光大,讓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惠、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稱“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命運”。 不同於近代以來西方殖民主義的經濟掠奪和帝國主義的“零和”競爭思維,也不同於戰后西方倡導的對外援助等形式的國際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倡議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是各國合作共贏的康庄大道。
從大國地位看,“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普惠的公共產品,引領全球治理方向,成果惠及世界。“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夠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廣泛響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發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關聯性、互動性不斷增強,中國正從大國走向強國,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正是在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重要演變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領路人,把握機遇、扛起歷史責任,及時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新擔當和新作為。
“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涵
“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帶一路”不是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是所有國家均可參與、各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大平台。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闡述,向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共同發展是方向。發展是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發展缺位”是過去全球治理體系的一大弊端,突出表現為擁有世界80%以上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長期得不到有效回應。習近平總書記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3“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享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於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的‘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得到廣泛響應,就是因為它順應了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求和平、謀發展的強烈願望,是對當今發展中國家向往發展需求的有力回應,“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能量來自共同發展的合作取向,對各國共同發展的追求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旗幟方向。
和平發展是底色。實現發展離不開和平安全環境,隻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隻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凝聚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發展的信心和力量。非洲朋友認為“一帶一路”合作不求私利,其“授人以漁”“筑巢引鳳”的做法是契合非洲實際的發展之道。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文化傳統、國情、時代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決定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辛探索和不懈奮斗逐步形成的,中國的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這一點。
合作共贏是基礎。“一帶一路”是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之路。“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兩個關鍵詞,“互利共贏”是貫穿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始終的核心價值觀。在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合作共贏”理念作了精辟論述,指出“在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一經面世,就受到沿線國家甚至太平洋彼岸他國的廣泛響應,不僅發展中國家爭先恐后搶抓“一帶一路”機遇,發達國家也不甘落后爭搶這一商機。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一帶一路”倡議秉持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不搞固定、排外機制,是沿線國家合作共贏之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要“堅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所謂“共商”,就是沿線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一帶一路”的平等參與者,在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前提下,都可以積極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通過雙邊或多邊溝通和磋商,實現發展戰略的對接,深入推進務實合作。所謂“共建”,就是“一帶一路”要體現沿線國家共同參與,各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都可以參與其中,各方優勢和潛能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形成新的合作優勢,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整合效應。所謂“共享”,就是中國和所有沿線國家都是“一帶一路”的利益攸關方,在尋求各方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努力讓合作成果惠及沿線各國,惠及廣大民眾。
民心相通是人文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當今世界,不同文明隔閡和民族宗教沖突依然存在,在有些地區和國家甚至引發政局動蕩和局部戰爭,無辜民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僅憑單個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不同文明隔閡和民族宗教沖突問題。“‘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近年來,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始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開放包容理念,加強同沿線國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拉近了各國人民心與心的距離,營造了和平安寧和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維護和擴大了彼此的共同利益。然而,西方有媒體罔顧事實,妄稱中國“一帶一路”是輸出中國發展模式和意識形態、是搞“新殖民主義”,許多國家政要和國際知名人士對此紛紛予以駁斥。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說,習近平主席真誠地號召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種族的人攜手共同發展,這種對團結、合作、包容的強調,迥異於在西方國家抬頭的反全球化思潮。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正是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共建“一帶一路”實踐結合起來,提出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事實上,共建“一帶一路”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真誠表現出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願。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倡議,描繪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大同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將不斷推動沿線各國沿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從而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通過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會讓人類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意義
5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下,“一帶一路”已經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正在向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邁進。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經寫入聯合國等重要國際機構文件之中,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共建“一帶一路”的早期成果和重大意義,認為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致力於加強國際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切實行動,是中國主動開放、擴大開放的務實之舉,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今日中國之開放,不只是自我發展,更是回擊逆流、引領潮流的主動擔當。針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和國際社會對中國開放的疑慮,習近平總書記堅定表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堅持走開放融通、合作共贏之路,堅定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無疑將為振興世界經濟增添新動力,為全球化發展走深走實作出新貢獻。共建“一帶一路”既是中國基於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英國四十八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表示,中國堅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並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僅將積極推動中國發展,也助力全球經濟提振信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中國倡導的方案,也是全球公共產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順應大勢,著眼全局,契合了世界各國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望和當今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提出了解決當今世界難題的中國方案,充分彰顯了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天下情懷,充分體現了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歷史擔當。“一帶一路”倡議與時代同步伐,推動經濟全球化邁向新階段﹔與世界人民共命運,為解決時代命題和世界難題提供破解之道。5年來的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有力地推動了沿線各國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如今,“一帶一路”合作涉及領域正在不斷延伸,其重要意義不僅在於促進世界各國間的產能合作、互聯互通,更在於構建一個全球化、開放型、包容性的全球發展體系。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惠及沿線國家、造福世界人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極大地凝聚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發展的信心和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作出了新貢獻,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深遠。習近平總書記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等重要任務,向世界亮明了中國與世界同行的基本價值觀。“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努力消除舊秩序裡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之間的貧富懸殊,深度參與國際秩序調整,讓世界向著更加和諧、美好方向發展。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唯有追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才能匯聚共同發展的力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將有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綻放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花,必將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柴尚金,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前線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正局級參贊﹔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
相關專題 |
· 《前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