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論人民必勝

郭海軍

2018年12月24日08:46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論人民必勝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和盛大的閱兵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聯想起當年毛澤東曾在天安門城樓上高呼“人民萬歲!”一句“人民萬歲”將開國領袖心中裝著勞苦大眾和人民群眾的初衷表露無遺﹔一句“人民必勝”將新時代黨的總書記堅持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昭示天下。

崇高地位:人民至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就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彰顯了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人民至上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朴素道理。民者,國之本也。從《尚書》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到孔子的富民、利民、教民,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到荀子的君舟民水,都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邏輯。在歷史的長河中,誰能堅持站在人民一邊,為人民解難題、辦實事、謀利益,誰就能攻克險阻、應對挑戰、化解矛盾、消除危險,取得治理天下的成功。誰若背離人民,視人民為草芥,都會在風雲際會中敗下陣來。人民至上,這是關系國家興衰顛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時期都不過時。

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試金石。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旗幟上。早在170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明確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人民至上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立場。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准則和光輝旗幟。長征路上,紅軍經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半床被子彰顯的是共產黨人的本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無不昭示著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初心與決心。

人民至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從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居於最高地位,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一切發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為人民是不變的價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恆的價值底色。

強大根基:人民群眾

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是我們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人民是立黨之根。江河有源,大樹有根。如果把我們黨的事業比作一棵大樹,人民群眾則是堅實的大地、肥沃的土壤。我們黨自誕生之時起就把生存與發展之根深深地駐扎於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生死與共。歷史不能忘記,面對如磐的風雨、如晦的歲月,人民群眾把我們黨員緊緊地擁於溫暖的懷抱之中,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生死相依、患難與共,什麼叫水乳交融、魚水情深。

人民是勝利之本。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鮮明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最后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后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親骨肉,送兒上戰場……沒有陝北人民的小米哺育,革命政權無所依存﹔沒有江淮人民的獨輪小車,淮海戰役不可能勝利。回望歷史,自鴉片戰爭起,我國遭受列強多次侵略,每次戰爭的結局幾乎都是割地賠款,根本原因在於失去了人民。而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歷程証明,堅持人民立場,充分發動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是我們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戰無不勝、永立不敗的基因和法寶。

人民是執政之基。立國之本,在於為民﹔執政之基,在於為公。沒有比人民更強大的力量,沒有比民心更穩固的基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長期執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黨全部活動的立足點和歸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國民黨不顧民意、不解民憂、不謀民利,最終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蘇共亡黨的教訓很多,民心背離是其中決定性因素之一。歷史一再証明,民生不可誤、民心不可欺、民情不可違、民權不可侵。“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人民是改革之源。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的主體,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推動改革的原動力。我國農村改革從安徽鳳陽的大包干開始,企業改革從福建企業要求鬆綁開始,市場調節從集貿市場開始,多種經濟成分從個體私營經濟開始,對外開放從三來一補開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改革為了人民,改革必須依靠人民。堅持人民立場,激發人民力量,這不僅是歷史的啟迪,更是再創輝煌的遵循。

奮斗目標: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馬克思主義的初心。馬克思早在中學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就提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贏得人民解放。我黨自成立以來,一直為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從南湖紅船到上海弄堂,從延安窯洞到人民大會堂,星星之火遍地燎原的根本原因,在於它誕生於人民,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建立的是人民政權,致力的是人民解放。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結束了100多年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和中國各族人民遭受壓迫與剝削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共和國建立起來了。

堅持人民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鞏固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把民主作為我國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

增進人民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毛澤東指出:“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執政理念,不斷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並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總體部署,努力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實現人民共享。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斗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是評判奮斗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因此,要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堅定信念:人民必勝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我們黨矢志不渝地堅持人民立場,始終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不斷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始終不忘初心使命。人民,是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執政興國的力量源泉和奮斗坐標。我們黨制定任何一項政策,推進任何一項改革,都要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隻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心心相印,就一定能創造出無愧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始終牢記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傳家法寶。有外國觀察家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所有概念中,群眾路線是最復雜和最帶普遍性的概念,包含著中共全部的秘密,是最為重要的軟實力。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毛澤東曾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220世紀五六十年代,福建省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全縣人民奮戰15年,植樹造林、興修水庫、治理風沙,把荒蕪的東山島變成富饒米糧倉,使群眾擺脫了世代逃荒要飯的苦日子。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都要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並相沿成習,以此表達老百姓對谷書記的敬重和懷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 。”

始終堅持人民評判。以什麼為標准、用什麼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隻能由人民來評判。”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人民群眾的認同度、滿意度是檢驗我們一切決策和工作的基本依據。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郭海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國家發展戰略教研室副主任)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