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6日08:25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堅強領導者,是實現良政善治的關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實踐路徑進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概念界定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這就像“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自覺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並不意味著黨直接管理一切,這裡的一切,指的是公共領域的一切問題,涵蓋任何領域、任何行業、任何區域。黨的領導,是路線、方針、政策上的領導,是為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總攬全局,意指黨基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利益強化頂層設計,提出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路線、方針、政策,並確保其貫徹落實。協調各方,則是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協調各部門各領域各方面,達到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效果。“總攬而不包攬,協調而不代替”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生動體現。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處理好黨政關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格局中,黨政關系的規范化主要體現在黨政分工的不同。執政黨通過大政方針和重大人事安排實現執政目標,政府通過具體的治理行為完成執政黨的部署安排並鞏固執政黨的地位。因此,不能片面強調黨政分開,也不能恪守黨政合一,要防止黨政在各自職能范圍內的缺位、錯位和越位現象,通過法治化和科學化促進黨政關系規范化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處理好黨的領導和法治之間的關系。黨的領導和法治是有機結合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同時執政黨本身,國家的任何公共權力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遵守法律,依法辦事,這就是黨和法治之間的關系。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現實背景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准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新時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被反復重申,具有特定的現實背景。
國際形勢的積極應對。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制度框架內的多方合作與對話成為一種趨勢,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逐步擁有重要話語權,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價值正在漸次凸顯。然而,在地緣政治和大國利益的影響下,地區沖突和安全問題依舊此起彼伏,民粹主義裹挾著逆全球化思潮悄然襲來,全球經濟復蘇仍顯乏力。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在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原則下集中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全球金融和環境治理、南南合作上不斷有所作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國家治理的客觀需要。在社會深化轉型的當下,民眾的自主意識開始覺醒,在個人權利方面提出了更為理性的訴求。當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后,各種復雜的、疊加的社會風險和既得利益的藩籬等問題需要著力解決好。如何統籌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進行協同治理成為關鍵,在這種語境下,需要執政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達成良政善治。
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全面從嚴治黨時不我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各方面建設進一步強化,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在這種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意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讓執政黨在面對黨內外復雜嚴峻形勢的同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中擔綱,能夠上下同心,積極進取,不斷錘煉自身的執政本領,反過來也促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持續推進。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實踐路徑
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民主集中制反映了民主與集中之間的動態的結構性均衡特征、政治屬性上的民主主義、文化機理上的集體之善、政治思想上的民本主義以及運行機制上的民主形式。可以說,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在政治體制層面的注腳。因此,要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進一步提高執政黨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提供根本制度性保障。
構建規范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在社會多樣化的背景下達成共識,在平等、理性與包容中促成合作、監督與參與,在注重過程合法的同時兼顧結果科學,這些是協商民主的內在邏輯。改革發展的目標、願景、使命和責任呼喚著智慧、力量、共識和團結,黨領導下的協商民主涉及了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能夠更好地尋求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這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支撐點和發力點。因此,要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的制度化水平,推動協商民主的廣泛化、多層次和制度化發展是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人民民主語境下的必然選擇。
積極回應民眾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逐漸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表達欲望,並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各階層精英成為執政黨的一員,執政黨有足夠的能力和動力去回應民眾關切。因此,要在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上進一步增強回應性,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這是在新時代條件下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重要合法性來源。
提高反腐敗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腐敗的根源是公共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極易削弱黨執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執政黨懷著自我革命的勇氣與自覺,不斷強化黨內監督,同時拓展和完善有關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渠道。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舊復雜嚴峻,要始終保持反腐敗的決心和意志,著眼於制度化、規范化和法治化的反腐敗制度設計與貫徹執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市場化改革促成了利益的多元化,單純依靠命令與服從難以保証社會秩序的穩定,“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依靠憲法和法律來規范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以提供安定的社會環境成為國家治理的一種理性選擇,這是黨履行自身領導責任的方式和目的。依法治國是以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同時,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法治化水平,是新時代實現執政黨自我淨化的重要方法。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黨的干部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選拔一批講政治、有擔當、專業性強的干部。一方面,明確干部評價考核機制的重點,要在選拔和培養環節進一步注重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結合。政治標准是底線和根本,專業能力是提升執政本領、深化改革的保証,職業道德是履職盡責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完善干部激勵機制,要為“有為能為敢為想為”的干部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高績效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和科學體系評估研究”〈項目編號:13BZZ04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王明杰,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前線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隆武,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相關專題 |
· 《前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