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9年01月17日08:16 來源:經濟日報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偉大覺醒”“偉大革命”“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等關鍵詞,展示著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切領悟,蘊含著政治和戰略上的深遠考量,體現著對發展基本規律的深刻揭示,彰顯著中國走向強盛的必勝信念,我們應認真學習領會,進一步深入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展示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切領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這些足跡,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經驗和教訓集成起來,是歷史饋贈給現實和未來彌足珍貴的財富。可以說,對改革開放的歷史定位,是在對歷史的回溯與總結中作出的,也是黨和人民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深刻總結和切身體悟。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偉大覺醒”和“偉大革命”這兩個定位,是總書記在回顧歷史的曲折和事業的挫折后提出來的,也是在回顧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撥亂反正的歷史后提出來的。思想上的“覺醒”,是相對於思想上的“沉睡”而存在的﹔革命,是對沖破束縛、打破枷鎖的行動進行概括才得以成立的。40年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不斷打破思想枷鎖、推進思想解放、實現偉大覺醒的歷史進程,也是不斷激活生產力這個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全面突破既有思維定勢、利益格局,聚力革除沉疴積弊、陳規陋習,敢啃硬骨頭、勇闖火焰山,推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歷史進程。所以說,正是改革開放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正是改革開放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這三個定位,是總書記在總結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提出來的。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這一切成就表明,改革開放確實是“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
蘊含政治和戰略上的深遠考量
任何一個政黨關於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理論背后,都有政治上的邏輯和戰略上的考量。探究關於改革開放的歷史定位可以體會到,這些關鍵詞都是著眼於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思考謀劃的,緊扣著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從政治上看,我們黨關於改革開放的定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相聯。歷史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曾導致了這些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和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但是,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40年來,我們通過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不僅沒有背離社會主義制度,而且正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從戰略上看,我們黨關於改革開放的定位,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黨關於改革開放的定位,都是立足於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戰略高度作出的。比如,“偉大革命”是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重要法寶”是與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聯系在一起的,“關鍵一招”是直接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緊緊聯系起來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改革開放通過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隻要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就一定能夠實現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體現對發展基本規律的深刻揭示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我們黨關於改革開放的定位,是在牢牢把握發展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理論概括和系統總結,在順應時代要求和符合客觀規律的層面上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對改革開放的定位,蘊含著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深刻揭示。列寧曾指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40年改革開放,不斷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推廣,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再到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每一次生產關系領域的體制機制變革和重大政策調整,都是基於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的基本原理,也都是通過改革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更高水平上的互動和協調。“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等定位表明,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離不開改革發揮的關鍵作用。
對改革開放的定位,蘊含著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深刻理解。“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這是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時代宣言。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實踐的主體,是改革開放前行的推動者,也是改革開放奇跡的創造者,更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40年改革開放,順應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要求,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的潮流。“偉大覺醒”“偉大革命”等定位表明,改革開放既“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又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
彰顯中國走向強盛的必勝信念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更要堅定必勝的信念。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每一個定位,都是對改革開放的正面肯定,肯定中透露著無比強大的信心和力量,表達著我們黨和億萬中國人民一以貫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必勝信念和決心。
這些定位所彰顯的必勝信念,源於對歷史大趨勢的正確判斷。對中國而言,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歷史大勢,也是新時代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中國的發展大勢是與世界的發展大勢高度統一的,中國的發展必將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順應這個大勢,堅定必勝信心,抓住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推動中國和世界更好前行,這是過去40年發生的歷史,也是當下和未來我們應有的態度和行動。40年改革開放煥發了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推動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這場偉大革命雄辯地証明,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社會主義,隻有改革開放才能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出更為突出的特有優勢。
這些定位所彰顯的必勝信念,源於對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高度肯定。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邏輯力量,支撐起每一名中國人發自內心的自豪和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些自信和能力,都離不開改革開放。“偉大覺醒”“偉大革命”“重要法寶”“關鍵一招”等定位,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迸發出強大正能量,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執筆:趙周賢 劉光明 王 強)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改革開放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