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李明聖:論使命

2019年01月31日08:47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論使命

使命即命令,多指重大的責任,本文特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命意味著神聖,意味著崇高,意味著擔當,意味著奉獻。

  使命是歷史的產物。不同的歷史際遇孕育不同的歷史使命。秦漢的中華一統,隋唐的文明昌盛,近代的救亡圖存,概莫能外。在漫長的農業文明時代,中華民族至少保持過3000年的競爭優勢。可是,當西方列強致力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環球探險、政治變革、工業革命的時候,古老的中華帝國還陶醉在明清兩朝小農經濟的田園牧歌之中自娛自樂。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了中華民族近百年受欺凌、受歧視的慘痛歷史。那時候,誰能振興中國,誰就是民族救星。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族意願,代表人民利益,找到了民族復興這個凝聚中華兒女共同奮斗的最大公約數。使命的真諦在於不為己。自我主義者難以掌乾坤,為國為民方能上下同欲。

  使命是忘我的奮斗。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在亡國滅種之際讓中國人同心同德、赴湯蹈火而在所不惜的道義制高點。“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從容赴死、慷慨就義的方志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炸碉堡、堵槍眼的董存瑞、黃繼光,在槍林彈雨之中抬著擔架、推著小車支援解放戰爭的數百萬普通農民。3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70年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都在民族復興的感召之下。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所產生的志同道合、堅不可摧的心力,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人力,無私奉獻、用之不竭的物力。使命的本質在於不自我。患得患失者難以當大任,義無反顧方能一往無前。

  使命是無我的境界。唐太宗李世民說,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世界上的杰出人物,無論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藝術家、企業家,大多至公無私。青年毛澤東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四萬萬同胞做公仆,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心中隻有群眾、唯獨沒有自己。無我的要義是小我融入大我、大我改造小我、無我成就大我。唯有如此,才會有視野的全覆蓋,見人所不能見﹔才會有心靈的全通透,想人所不能想﹔才會有胸懷的全包容,納人所不能納。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內有無數具備無我境界、獻身精神和強烈使命感的人。使命的意義在於不小氣。雞腸鼠肚者難以做棟梁,吞天吐地方能經天緯地。

  使命是自我的犧牲。使命離不開奉獻,奮斗就會有犧牲。習近平總書記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無數中國人奉獻了自己的心血、智慧乃至身家性命。從1921年到1949年,為新中國犧牲的共產黨員和仁人志士有2100萬,其中有名有姓者370萬,湖北紅安一個縣的登記在冊的烈士就有22552人。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內有無數置生死於度外,不怕死的人﹔有無數置利益於度外,不愛錢的人﹔有無數置個人於度外,不自私的人。使命的價值在於不謀私。自私自利者難以成氣候,至公無私方能萬眾景從。

(作者:李明聖,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總編輯)

(責編:萬鵬、秦華)
相關專題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