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警惕“特色亮點”變為基層負累

沈道遠

2019年03月26日14: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一名基層干部向筆者吐槽,上級單位要到鎮上檢查考核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領導將撰寫“特色亮點”材料的任務,交給了他。可實際情況是,鎮上做的都是些“規定動作”,並沒有什麼“特色亮點”可言。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他不得不熬夜加班“杜撰經驗”,對於這樣“辛辛苦苦的形式主義”,他內心充滿了抗拒,但又無可奈何。

“特色亮點”工作不是筆下生花“編”出來的,而是,立足創新求變實實在在“干”出來的。鼓勵基層在工作中大膽創新,打破常規,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方法開展工作,無疑是好的。但前提是基層能夠“出實招”“結真果”。令人遺憾的是,基層杜撰“特色亮點”以求在上級檢查考核中得高分、受表揚的現象,在一些地方較為嚴重。這不僅有違鼓勵基層創新的初衷,而且還滋生出了造假之風,衍生出了形式主義。

為何基層熱衷在杜撰“特色亮點”上下功夫呢?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顆針”,基層很多時候連常規的日常業務都應對不暇,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創新,但“特色亮點”工作又是“加分項”,不容有失,於是,最為簡便的方式便是“造假”﹔二是上級到基層檢查調研,如果基層不能拿出點“干貨”,容易給上級留下對工作“不重視”“不落實”“不作為”的負面印象,可是,哪個基層領導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呢?因此,提煉工作“特色亮點”就成了不少基層單位迎檢檢查調研的“必做動作”﹔三是面對上級的檢查考核,基層單位之間其實存在競爭關系,而往往他們的工作都干得差不多,如果其他基層單位都能杜撰“特色亮點”以獲得工作肯定,自己如果不跟著做,豈不吃虧了。

為了“特色亮點”撰寫“特色亮點”,表面上看,這樣的形式主義,板子應該打在基層單位身上,可是,如果深究,其實我們也應該在檢查考核制度上進行一些反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什麼上級單位到基層檢查調研,總是張口看“特色”,閉口要“亮點”呢?當“特色亮點”這個誘因在基層被放大,工作怎麼可能不扭曲變形呢?

當然,這不是說,上級單位不能要求基層做一些“特色亮點”工作的探索,關鍵在於,要適度。如果每個上級單位都要求基層打造“特色亮點”,甚至以檢查考核制度進行強推,最終的結局隻能是:事事要求“特色亮點”,事事沒有“特色亮點”。讓具備條件的基層單位去試點,去創新,其他單位高標准地完成“規定動作”,豈不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就算是基層試點“特色亮點”工作,上級單位也不要過度的打擾基層。有的基層單位“特色亮點”工作干出了一些成績,就被打造成了“示范點”,於是,省、市、縣各級領導紛紛帶隊前往學習先進經驗,使得基層單位“迎接不暇”,這不僅增加了基層單位的工作負擔,而且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對此,筆者認為,減少對基層不合理的“特色亮點”工作要求,也應該是“基層減負年”的題中之意。

具體而言,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則是上級部門檢查調研不要苛求基層提供“特色亮點”,而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公正的評價他們的工作,同時,倡導基層單位以問題為導向,多提一些基層的“問題和建議”﹔二則是對基層單位開展的“特色亮點”工作,不要過多打擾,讓他們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心無旁騖地干事創業。唯此,“特色亮點”工作才能在基層得到理性回歸,才能為助推工作加分,如果一旦偏了方向,就會變為“基層負累”,並且飽受基層干部“詬病”。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