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傳學
2019年05月21日09: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一系列偉大革命的最新成果。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這一偉大目標一天不實現,這種偉大革命、偉大斗爭就一刻也不能止步。新時代孕育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擔當。立足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人如何能夠繼續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的歷史使命、奪取偉大斗爭的新勝利?繼續加強哲學世界觀的磨礪,更加自覺地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中國共產黨人就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新事物要通過斗爭方能贏得自己的誕生和發展,新時代仍然是偉大斗爭的時代﹔隻有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鞏固斗爭觀念,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繼續砥礪奮進,才能向人民、歷史和時代交出滿意答卷。
一、矛盾的斗爭性與新事物的產生發展規律
唯物辯証法是指引馬克思主義者創造新世界、新事物的銳利思想武器。在唯物辯証法看來,“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頁),實際地反對並改變舊事物,不斷推動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而推動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從根本上講就是不斷認識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學習掌握唯物辯証法的精髓要義,就必須始終從世界觀的高度充分把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深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尤其是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習近平:“辯証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是》2019年第1期)
矛盾的斗爭性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的哲學范疇。一提到“斗爭”,有的人就隻想到階級斗爭、政治斗爭或社會對抗。這無疑混淆了作為哲學范疇的斗爭和作為政治范疇的斗爭,是對矛盾斗爭性科學內涵的庸俗化理解。一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相輔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它們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一切事物的發展。另一方面,矛盾斗爭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對抗只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處套用這個公式”(《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頁)。作為哲學范疇,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限制、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體現了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的趨勢。矛盾的斗爭性體現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運動的一切領域和各個方面。堅持矛盾的斗爭性觀點,是科學認識問題、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要訣。
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發展是指事物的上升運動,即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的變化,這是自然界、人類社會乃至人的思維運動變化的總體方向和主導趨勢。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所謂漸進性是指事物的量變,而飛躍性是指事物的質變,即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相互作用推動了事物的發展,但二者作用卻是不同的。沒有同一性,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就失去了前提,人們也無法確定事物發展的趨勢。但隻有同一性,事物是不可能有發展的。不論是量變還是質變,矛盾的斗爭性在其中都發揮著主導作用。正是由於矛盾雙方的斗爭性,才會導致彼此力量的不平衡性,推動事物的量變。量變達到一定限度,若不突破現有同一性,事物就不會繼續向前發展,這時就必須借助矛盾的斗爭性,打破舊的同一性,實現事物的質變和飛躍性發展。就此而言,事物的質變就是不斷打破舊的同一性、建立新的同一性的過程,這種質性飛躍在事物發展中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而矛盾的斗爭性則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客觀性、必然性和永恆性。
新事物必然通過矛盾的斗爭性為自己的產生開辟道路。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但是,新事物的產生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馬克思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頁)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胎胞”中孕育成熟的,新事物之所以“新”,就在於它充分吸收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因素,拋棄了舊事物中消極、過時的因素,完全符合事物發展的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遠大前途。新事物若要從舊事物的胎胞中成功掙脫出來,就必須借助於矛盾的斗爭性為自己開辟道路。在新事物的產生過程中,矛盾的斗爭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沒有斗爭性,就不會有新事物的產生。
矛盾的斗爭性是新事物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証。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辯証統一。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上升的、前進的,但發展道路卻是曲折的,在總體上呈現出一種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進過程。雖然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發展趨勢,但作為一種新生力量,新事物在上升時期實力還相對弱小,新舊事物之間的斗爭仍會此起彼伏,甚至會異常激烈,雙方力量也會此消彼長。這意味著,新事物從產生到最終戰勝舊事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要經過反復艱難曲折的斗爭過程,甚至有時會出現倒退、反復或中斷的現象。這意味著,在新事物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決不能一味地為了“和”而放棄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5頁),唯有堅持不懈地斗爭,才能為新事物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根本保障。
二、進行新的偉大斗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們黨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深入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后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生活在時代之中的我們與時代的真理為鄰,但時代的真理卻不會因此直接向我們呈現。馬克思因此說:“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5頁)以唯物辯証法特別是矛盾的斗爭性學說為指南審視新時代,我們就會深刻認識到:矛盾的發展導致舊矛盾的解決、新矛盾的出現。新時代有新矛盾。我們黨要在新時代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進行新的偉大斗爭是中華民族發展步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夙願將由夢想變為現實。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雖不乏鮮花與掌聲,但更多的卻是荊棘與坎坷。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鄭重提醒全黨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一個原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27頁)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改革發展也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關鍵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各方面也都面臨著許多不確定的巨大風險挑戰。今天,我們的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這絕不意味著這一目標是可以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必須時刻准備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進行更為艱險的偉大斗爭。
進行新的偉大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步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回顧近現代世界發展史,歐美國家的發展模式構成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主導模式,蘇聯模式的失敗強化了歐美模式的最新變體即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從根本上打破了新自由主義的霸權模式,為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地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改革發展與穩定有機統一起來,開辟了落后國家自主發展、實現現代化的全新道路,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作為新發展道路的開創者,中國以一種積極的姿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全新的中國理念和方案,積極推動人類文明和全球治理邁向更加文明、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新階段。在新自由主義仍然佔據主導地位的今天,中美貿易摩擦反復提醒我們,兩種模式、兩種理念、兩種秩序之間的斗爭仍將長期存在,我們必須做好長期斗爭的決心和准備。
進行新的偉大斗爭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客觀要求。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懷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情懷和斗爭精神,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投身於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艱苦奮斗中,這才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軌跡。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將要肩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等一系列更加艱巨的歷史使命,必將迎來國際國內更為復雜的風險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必須承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擁護。但在信息化、市場化、全球化的新形勢下,面對偉大斗爭的嶄新時代任務,我們黨依然面臨著極為復雜的執政環境,各種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依然大量存在,應對“四大考驗”、防范“四種危險”的那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全面從嚴治黨仍然任重而道遠。因此,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重點任務,牢固樹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理念,以一種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向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宣戰,與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作斗爭,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新時代不斷取得更大進步。
三、斗爭品質與新時代共產黨人的黨性錘煉
行百裡者半九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代,也是一個繼續攻堅克難、進行偉大斗爭的時代。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斗爭韌勁,發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堅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斗爭品質,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迎難而上的斗爭姿態,積極投身“四個偉大”實踐,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斗爭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赤誠,真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
首先,認清國際國內形勢,正確認識對待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強化斗爭意識。共產黨人不是幼稚的浪漫派,也不是無原則的“歌德派”,而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派。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既要客觀看到中國共產黨成立98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40年來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也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待新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風險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我們面臨的矛盾更加復雜,既有過去長期積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決舊矛盾過程中新產生的矛盾,大量的還是隨著形勢環境變化新出現的矛盾。這些矛盾許多是這個發展階段必然出現的,是躲不開也繞不過去的。”(習近平:“辯証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是》2019年第1期)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將會遇到更加艱巨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這決定了我們必須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進行許多更為艱辛的偉大斗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充分認清國際國內形勢,直面前進中的矛盾,進一步強化斗爭意識,勇於擔當,以斗爭求發展。任何貪圖享樂、消極懈怠的思想和行為,任何無視矛盾、回避矛盾、掩飾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隻會導致矛盾越積越多,甚至會出現惡性轉化,最后勢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其次,充分發揚斗爭精神,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永葆共產黨人充沛頑強的斗爭品質。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重要品質,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敢於戰天斗地、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中華民族才能歷經各種磨難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斗爭精神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黨性品格,沒有這種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斗爭精神,共產黨人就無法改天換地,推動人類歷史的進步和社會形態的更替﹔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品質垂范,沒有這種不怕犧牲、不怕流血、迎難而上的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就無法帶領中國人民戰勝千難萬險,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國際國內各種紛繁復雜的新形勢新風險新挑戰,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充分繼承和發揚這種斗爭精神,敢於擔當,敢於斗爭。面對大是大非問題,要敢於亮劍,不做“開明紳士”﹔面對矛盾,要敢於迎難而上,不做消極的“避世者”﹔面對危機,要敢於挺身而出,不做袖手旁觀者﹔面對失誤,要敢於承擔責任,不做逃避的“甩鍋者”﹔面對歪風邪氣,要敢於堅決斗爭,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不做無原則、無底線的“老好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樹立為人民斗爭、為黨的事業斗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斗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斗爭的堅定信念,要有“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博大情懷,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同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作斗爭,戰勝一切在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出現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克服各種重大阻力,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各種重大矛盾,全力打好打贏每一場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汲取斗爭智慧,加強斗爭歷練,提高斗爭本領。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這決定了解決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黨員干部不僅要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更要正確認識不同矛盾的特殊性質,找到與特殊矛盾相適合的斗爭策略和解決方法。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素養和哲學智慧,更需要豐富的斗爭經驗和高超的斗爭本領。一方面,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深入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並從中汲取智慧,全面提升探索解決新時代基本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斗爭本領﹔另一方面,黨員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堅持在斗爭中實踐,在實踐中斗爭,不斷涵養和磨礪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
(作者系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年第5期)
相關專題 |
·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