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9日09:09 來源:光明日報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我們要堅決按照這一要求,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進一步開創新時代社會治理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要求,從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等不同維度入手解決社會治理問題,有效破解舊有難題、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發生深刻變化、利益關系日趨復雜、科學技術加速發展,不僅會出現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安全風險挑戰,人民群眾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意願也越來越高。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新時代,隻有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繼續探索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社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推陳出新、穩中有進,才能使全社會在保持秩序井然的同時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方向和路徑。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部工作就是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因此,黨天然地要擔負起領導社會治理的重要職責,通過強化黨組織建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來提升自身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好的社會環境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全社會的共同追求,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人民群眾等各類社會主體都有必要承擔起社會治理的部分職能,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激發全社會活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法令行則國治。要充分發揮法治對社會治理的保障作用,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社會治理模式也隨之發生變化。用好這些技術手段,會有效提升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智能化、信息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民齊者強”“上下同欲者勝”,這些箴言實際上也表明,社會治理從不是單方面的行動,而是所有相關主體通過有效整合而形成合力的過程,隻有建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文明,繼而實現國家的發展繁榮富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隻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同樣,社會治理的水平和成效也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和共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自其合理合法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維護。通過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我們也將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保護好來之不易的安全與穩定,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打牢基礎、保駕護航。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