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疫情防控中生命健康權保障的中國經驗

汪習根

2020年07月01日15:50    來源:《求是》

原標題:疫情防控中生命健康權保障的中國經驗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2020年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一個悲劇,必須把人權考慮置於中心。早在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對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國慎終如始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以舉世矚目的抗疫壯舉譜寫了一曲曲生命贊歌,為世界提供了在疫情防控危急時刻堅定保障人權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以中國行動豐富和提升了生命健康權理論,對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保護全人類基本人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命健康權保障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可據此觀察各國的人權狀況。是否以人民為中心,是否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決定了抗疫的理念主張、行動選擇與成效反響。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有效調動全國資源和力量,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力保障了人民生命權、健康權,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平等且無差別地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既充分彰顯了普遍性人權保障的國際人權法精神,更展示出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的人權價值理念。堅持人權主體的普遍性,在武漢集中開展兩輪拉網式排查,實施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確保患者不因經濟狀況、居住區域、教育程度以及性別、年齡、民族等條件影響平等享有救治權。在人人受到平等保護的基礎上注重補齊短板,重點保障特殊群體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兒童、貧困與低收入人群的生命健康權。截至2020年5月31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017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歲以上、7位百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這一組數據充分彰顯了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命健康權保障理念,大大提升了生命健康權境界。

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提出:“共同佑護各國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新時代的健康觀、健康中國以及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戰略思想,為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切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向指引。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重大時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以對人民負責、對生命負責的鮮明態度,在人民生命和經濟利益之間作出生命至上的果斷抉擇,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關心關愛海外中國公民,以國家名義和最高儀式祭奠逝者,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個體尊嚴與生命的尊重。為了保障人民健康福利和生命健康權利,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直報系統,形成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的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對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給予能夠達到的最高層級保障。對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人次,總醫療費用13.5億元,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醫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真正把人民生命健康權保護落到了實處。

尊重主體人格、激活主體動能、凝聚磅礡偉力,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隻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在這次抗疫斗爭中,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沖鋒在前,4萬多名軍地醫務人員第一時間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數百萬名醫務人員戰斗在全國抗疫一線﹔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顧全大局、頑強不屈,為阻擊病毒作出巨大犧牲﹔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中,監測疫情、測量體溫、排查人員、站崗值守、宣傳政策、防疫消殺,認真細致,盡職盡責,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關口”﹔廣大公安民警、海關關員、基層干部、下沉干部日夜值守、排查患者、清潔消殺,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犧牲奉獻﹔無數快遞小哥、環衛工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等各行各業工作者不懼風雨、敬業堅守。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迅速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強大防控體系,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巨大價值和顯著成效,這正是人民生命健康權的根之所系、利之所依。

二、把生命健康權作為疫情防控中的最基本人權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中國在人民生命和一時的經濟利益之間,果斷抉擇生命至上。不同的人權價值觀,決定了疫情防控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甚至決定了疫情防控的走勢和結局。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面對病毒肆虐,依法果斷封城、實行隔離,是阻斷病毒人際傳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正確選擇。2020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生命重於泰山”。中國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舉全國之力,不惜一切代價捍衛生命、保護健康,形成了抗疫中人權保障的中國經驗。

生命健康權之所以是最基本人權,主要是因為:第一,在理論上,生命健康權具有地位的基礎性和功能的母體性。人的生命對於人而言,具有決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意義。在所有的人權價值客體中,生命是最為寶貴的。沒有生命,就沒有人本身,更沒有人權。生命是人權的載體,也是孕育其他一切人權的母體。沒有生命,無論是人身自由還是經濟權利抑或其他人權均將無以依存。因此,生命健康權處於人權的基座地位,失去基座,自由平等便不復存在,整個人權大廈必然坍塌。第二,在規范上,生命健康權的基本人權定位符合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人權法律准則。《聯合國憲章》第一條開宗明義地宣稱,“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是“聯合國之宗旨”,而生命權正是人類和平價值的第一要義。《世界人權宣言》第三條規定,“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二條規定,應當採取有力措施“預防、治療和控制傳染病”。《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四條規定,“在社會緊急狀態威脅到國家的生命並經正式宣布時,本公約締約國得採取措施克減其在本公約下所承擔的義務”。因此,生命健康權不僅是第一性的權利,而且在緊急狀態下可克減自由權、經濟權等其他權利以滿足生命健康權的優先性訴求。第三,在實踐上,把生命健康權作為重點人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在抗疫中的生動實踐。中國堅持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基本人權,探索出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獨特模式和成功路徑。生命健康權是生存權、發展權的最起碼權利形式,構成了生存權、發展權的前提和基干。從外在條件看,人民的生命健康權在抗疫中得到有效保護,正是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以發展促進人權保護,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存發展權利的必然結果。

三、深化了生命健康權的核心要義

在傳統人權法視野下,生命權僅指人的生命不受任意剝奪。《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六條規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權。這個權利應受法律保護。不得任意剝奪任何人的生命。”在抗疫實踐中,中國堅持人權的普遍性與實際相結合,開展了艱苦卓絕而富有成效的偉大斗爭,極大地豐富發展了生命健康權的含義,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

在權利內涵上,西方傳統人權觀把人權等同於人身自由和政治自由,認為人權是個人對抗政府的權利,而生命健康往往不被認為是人權。隨著福利國家理論的興起,西方學者把人權分為消極人權和積極人權。消極人權,是指隻需政府消極不作為、不限制、不妨礙即可自動實現的權利,表現為立足於自由這一理念而形成的人身權利和政治權利。積極人權,是指以平等為基礎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要求政府積極作為與投入才能實現。而將生命權視為一種消極人權的傳統觀點認為,生命與生俱來、自然而然地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所以無需國家和社會給予幫助即已形成,國家和社會的義務只是消極不作為,即不剝奪、不損害。基於這一觀點,不少西方國家法律都將生命權定義為:非經法律正當程序不得剝奪生命的權利。誠然,“消極不侵犯”的確是生命權的第一層次含義,但這隻不過是最低限度的生命權保護模式。除了需要外部“消極不侵犯”外,生命權還需要國家和社會主動採取法律政策措施以防止來自第三方的侵權,更需要採取行之有效的舉措來幫助公民獲得滿足生命安全與生命健康得以維系的醫療衛生服務,以及食物、水、營養、衛生環境等基本生存條件。就健康權而論,某些西方大國並不承認健康權是一項人權。當然,也有些西方國家把健康權看成是積極人權,強調國家責任,但卻過於強調健康與生命的區別,看不到在疫情暴發的危急時期,生命與健康的不可分割性被大大凸顯。在一般情況下,生命權並不完全等同於健康權,生命權強調保護生命的延續,健康權則強調維持生命機體正常運行。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致命性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隻有嚴防嚴控,關口前移,守住健康的防線,才能守住生命的底線。因此,在疫情防控中,生命與健康密不可分,把生命權與健康權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既積極保護健康權,又積極保護生命權,在尊重人權的基礎上保護生命免遭病毒侵害,在保護人權的基礎上促進人權全面深度發展,在促進人權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人共享人權,實現了尊重、保護和促進人權的銜接一致,有效地把生命存續、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排除侵害等權利連為一體,對生命健康權實施全鏈條的嚴密保護。這正是中國抗疫斗爭中人權保護的突出特色,深化和豐富了對生命權和健康權的理論認識。

在保障水准上,中國以極高標准的抗疫行動把生命健康權保障水准推向新高度。對於健康權保障水平,《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二條籠統地規定:“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有能達到的最高的體質和心理健康的標准”﹔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發布的專門針對健康權的第14號一般性意見提出了生命健康的諸要素,即醫療衛生設施、物質和服務應當具有可用性、可及性、可接受性和高質量。但對於什麼是“最高標准”,如何理解這些要素,目前尚無明確統一的認識。中國不僅積極踐行聯合國人權公約設定的生命健康權義務,而且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抗疫防控舉措,將感染率和病亡率控制在最低水平,而治愈率居最高國家之列,用實際行動開啟了人類抗疫史上生命健康權保護的新篇章。

從權利的內在要素看,中國此次保障生命健康權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

疫情發生后,中國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的疫情防控局面,確保疫情防控醫療救治資源為全體人民公平可及、負擔得起。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抗疫醫療物資與服務都可以直接快捷達到,為人人共享,不因經濟上無力負擔而失去救治機會。抗疫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生命健康權益惠及所有人的過程。從僅對疑似患者進行核酸檢測到武漢市對近千萬人實施全民檢測,從居家隔離到集中隔離,從援助武漢、援助湖北到援助國內突發疫區,從物質資源上的可及性到精神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個病患。

堅持以人為本防控原則,在尊重一般防控規律的基礎上,確保充分適應中華民族特性和不同患者個體差異,確保醫療方案的可接受性和適應性。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証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全程參與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尊重女性患者,醫療救治充分考慮性別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營造和諧社會關系,以更可接受的方式保障生命健康權。

堅持提供高質量高水准的權利保護。先后制修訂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3版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2版輕型、普通型管理規范,2版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方案,1版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提高了醫療救治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中共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調集優質醫療專家團隊,採用高水准、專業化、精細化的醫護救治方案。對重症患者實行多學科會診,運用最為先進的救治方式,不惜代價保障生命健康權。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指出,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

全面加強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積極向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幫助,大力推進和參與衛生健康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建設惠及全人類、高效可持續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筑牢保障全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固防線,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

總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抗疫實踐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實施良法善治,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高效釋放制度效能,保障生命健康權利,為國際人權事業發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法律研究院院長

(責編:黃玉琦、萬鵬)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